APP下载

龙武高跷 行走在“云端”上的舞者

2018-06-13孔宾

云南档案 2018年5期
关键词:场子舞者云端

■ 孔宾

舞者,泛指以跳舞为职业之人,现实生活中,不同职业特点的舞者形形色色,他(她)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在舞台上尽显舞蹈之大美。在大千世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专业舞者,在表演中,他(她)们一般都是在地面事先布置好的背景舞台上随着悦耳的乐声节奏翩翩起舞。离开地面,没有音乐,只是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踩着高跷行走在“云端”上起舞的舞者,相信多数人未曾见过吧,虽然他们进入不了专业舞者序列,他们只是一群裤腿沾满泥巴的农村年轻小伙,但他们表演的“舞蹈”难度系数一点也不比真正的舞者逊色,得到的掌声和喝彩声同样也不比专业舞者差,现场的关注度也同样不比专业舞者差,现实生活中有如此人群?生活在云南省石屏县龙武镇的龙武踩跷人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多年来,我一直在用相机镜头记录这群特殊的舞者,他们的表演舞台虽没有专业舞者布置得那么绚丽奢华,他们的舞技虽没有专业舞者那么尽善尽美,但他们行走在空中超人表演胆识,确实令我折服,多年来的跟踪采访拍摄,自己离这群舞者也越走越近,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各自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已。生活中的舞者分为很多种类,有街舞舞者、钢管舞者、爵士舞者、钢琴舞者……,虽然龙武踩跷之人不算专业舞者,但我还是把他们定位为行走在“云端”上的舞者。未曾到过龙武,未曾身临其境见过龙武人踩高跷,阅读此文,兴许你会觉得此文标题定位显得有些虚浮夸张,龙武踩跷之人真有如此胆大?他们的高跷究其有多高?他们踩跷真的是行走在“云端”之上?

化妆

穿戏服

现实生活中,天空的云彩距离地面有多高,我不得而知,相信谁也没有准确测量过,斗胆把龙武踩跷之人誉为行走在“云端”上的舞者,兴许会引起读者争议,无论是何种争论,在信与不信争论之间,相信只有事实和图片才是最具说服力的铁证。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全国诸多地方都盛行踩高跷的习俗,人们习惯用踩跷这种独有的方式,以此来庆祝喜庆、红火、热闹的元宵佳节。虽然全国诸多地方在元宵节都要踩高跷,但各地高跷表演方式不尽相同,各地根据各地的民族和地域,形成了各地高跷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石屏县最边远、最偏僻的北部山区,有一个名曰龙武的彝族小镇,每年逢正月十六过后的第一个龙武街,小镇的人们都要自发举行“迎春会”,“迎春会”上,节目异彩纷呈,虽要进行“舞龙”、“舞狮”、“歌舞”等节目表演,但最热闹、最隆重、最精彩、最吸引眼球、最独具特色的当数“踩高跷”。

跪拜

与全国诸多地方的高跷相比,龙武的高跷“特”在哪儿?据介绍,龙武高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约有600余年历史,属中原文化的产物,龙武人祖祖辈辈代代相传,从未中断延续至今。当历史的车轮随着社会的文明脚步滚滚驶进21世纪之时,流传于民间的诸多传统习俗正在被现代文明所吞噬,龙武高跷能保持上百年历史流传至今,除了自身具有独特魅力之外,更多的是体现在龙武人身上对这一民间传统习俗锲而不舍的热爱和坚守。在我国,虽然“踩跷”的地方较多,但与之相比,龙武的高跷独具特色,一是高:高跷高者达一丈三尺(4米多),最矮也可达七尺(2米多),二是气氛热闹隆重:除“踩跷”而外,还有“舞龙”、“舞狮”、“歌舞”参杂表演;三是“踩跷”表演者技艺高,民间古味浓。在“迎春会”上,据说“踩跷”能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六禽兴旺、五谷丰登,因此,在龙武小镇,“踩跷”不仅成了“迎春会”不可缺少重要节目和“重头戏”,而且成了“迎春会”特色与亮点。

按传统习俗,与其它地方相比,龙武人踩跷程序十分讲究,首先,参加踩跷的人在表演前必须全部集中到村子中的山神庙烧香祷告,祷告完之后开始化妆,踩跷人在化妆时按当年扮演“戏目”画脸谱,“戏目”分生旦、净丑、净末,若演“三国”就妆扮成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若演“杨家将”,就妆扮成六郎、七郎、佘老太君……。在集中的场地画好脸谱,各表演者并按照自己所要表演对象,穿衣戴帽,穿戴好后,再次到村子中山神庙观音像前跪拜磕头。之所以要到庙宇跪拜,一是祈求保佑表演不出差错,圆满成功,二是表达心理愿望,望来年实现。待跪拜结束,各表演者并到村子中表演场地集合,在扶助者相助下,将高跷用红布条绑稳在小腿和足上。

绑翘

待一切准备就绪,“迎春会”并开始了,一时间,整条龙武街上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上空,充满了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街道两旁和屋顶上,到处挤满了人群,参杂在“舞龙”、“舞狮”、“歌舞”方队中,踩跷队沿街一路表演前行,围观的人群看着穿着古装戏服的踩跷人和那张五颜六色的花脸,不时指指点点,不时蒙鼻自笑。一年才有那么一次难得尽显才艺的机会,在那么多观众面前,尽管跷高4米多,令观众看起来望而生畏,但踩跷人在扶助者相助下,一点也没有显露出畏惧胆怯之感,表演自然娴熟到位,有胆大之人索性放开扶助者竹竿,提腿自行超前迈进,那步伐运行自如,不仅令观众拍手叫绝称快,也体现出踩跷人娴熟舞艺和过人胆魄,真是艺高人胆大。

踩跷

2016年猴年元宵节期间,又逢龙武小镇迎来一年一度盛世节日——“踩高跷”,当日一大早,匆忙背起相机,怀着好奇之心和强烈的拍摄欲望,再次冲到龙武,用镜头细细“品尝”龙武踩跷人馈赠予我的这场民俗“盛宴”。在龙武镇文化站办公楼前表演的场子里,现年72岁的退休老师解朝星专门负责对踩跷之人进行画脸谱,据他介绍,龙武高跷属民间自发组织,每年都是在固定的日期举行,踩跷之人全是男人,年龄在18岁至26岁之间,他们年轻胆量大,踩跷技术熟练。解老说,今年,龙武人踩高跷表演的“戏目”是《三国演义——龙凤呈祥》,展演的人物有张飞、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等22人。在场子里,高跷虽然还未正式开演,但有人似乎按捺不住激情,开始热身了。场子里,父子齐上阵,父亲用竹竿搀扶儿子,儿子在空中踩跷表演,地面上搀扶杆子行走的父亲小心谨慎,天空踩跷行走的儿子胆大心细,一上一下,父子俩在表演行进中步伐娴熟,行走自如。在搀扶间,父子配合协调到位,在来来回回的表演场子上,看着父亲与儿子映在地面上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龙武踩跷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因为有了父子间的携手默契、有了代代相传,有了锲而不舍的坚守,才使龙武高跷得以传承,得以延续。

回家

众生相

咣当咣当、咚咚咚咚、噼噼啪啪,伴随着嘈杂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踩高跷“重头戏”正式登场,一时间,若大的场子上被围观群众围起了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见缝插针往里挤,都想用肉眼零距离贴近踩跷人,一睹他们的舞技与风采。为了方便群众观看演出,高跷表演就设在场子中心的空地上进行,踩跷之人空地围成一个圆圈来回循环表演,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在观演中,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觉得用肉眼观看不过瘾,取出随身携带的手机,拍照片、录视频、发微信、发QQ、发视频、发朋友圈,让亲朋好友一同分享这场民俗“盛宴”。在场子里,来自昆明现年52岁的张女士看着高高在上的踩跷人,口中啧啧赞叹道:“平生第一次观看龙武高跷,觉得龙武高跷民间古味浓,高跷踩得高,踩跷的小伙子们人人艺高胆大,舞技娴熟,表演精彩,明年有机会还要来观看”。

在表演的场子上,围观群众越聚越多,整个场子人头涌动,面对那么多人围观助兴和如此热烈的氛围,踩跷人不会令观众失望,他们在搀扶者的保护下全身心投入表演,使出真功夫,那一招一式,还真让人感觉到他们似乎在“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舞空中“芭蕾”。在晴朗的天空中,一朵朵雪白的白云在踩跷之人头顶上不时飘过,抬头仰视高高在上的踩跷之人,白云似乎就在他们脚下,他们穿着戏服,行走在云端翩翩起舞,在恍惚间思维停顿,恍然一想,这是不是三国时期张飞、周瑜、诸葛亮……腾云驾雾玩时空穿越来到人间了呢?

在渐渐停息的锣鼓和鞭炮声中,“迎春会”谢幕了,踩跷人在观众敬仰目光与喝彩声中,停住了表演的脚步,坐在与高跷相差无几的土墙上,只见他们解开绑在腿和足上的红布条,扛着高跷,随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步走向了回家之路。

猜你喜欢

场子舞者云端
四海心连·云端汇聚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在云端永生
云端之城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采采卷耳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在云端
不参与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