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角色互换”在作业治疗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12汪玉娇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患实验组技能

□汪玉娇 张 烨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要普及推广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笔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认真研究分析康复医学临床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在“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医患角色互换”模式改革,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对比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师生满意度高。医患角色互换,即让学生先后分别扮演患者和治疗师两种角色,结合教学设计训练内容,分别开展技能操作和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和“教练”角色,进行巡查与指导,最后完成考核评价。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5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老师将学生分成两个教学班,每班各40名学生。其中,一班为实验组采取“医患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另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演练教学方法。

2.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对照、问卷调查、实地考核、统计分析等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选取相同的教学单元“作业治疗功能评定”,16学时。

(1)医患角色互换教学。实验组采用“医患角色互换”方法开展教学。基本步骤是:先将40名学生平均分为5组,提前布置授课内容即教学单元,如Brunstrom疗法,要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内部讨论学习;然后上课时再分组模拟临床实践操作,两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扮演作业治疗师,另一名学生则扮演患者,进行情景模拟操作,要求边操作边熟记操作规程,10分钟后互换;最后是老师考核环节,学生需要分两种角色完成操作任务,并清晰表达操作流程,表述患者功能障碍体会,全程关注服务礼仪、环境准备、非肢体语言交流等方面表现。在评点环节,老师可在全班随机选取典型学生代表,由学生代表主讲,其他学生结合案例设疑,老师点评。

(2)传统模式教学。在对照组40名学生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已经编制好的教案,按照课件给学生上课,上课内容同实验组。讲授完毕后老师演示操作,学生模仿训练,随时做笔记。

(3)教学评价。该单元模块教学任务完成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作业治疗功能评定”学习内容的实践考核,并按照教学大纲选取完全一样的考核项目单元和考核评分标准。同时,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采用不记名问卷评价方式;课堂抽查访谈、课后个别访谈,搜集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意见。

二、结果及分析

1.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实践考核成绩,见表1-表3。

表1 两组学生实践考核成绩比较

表2 两组学生实践考核成绩等级分布情况

表3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反馈比较

2.分析。由表1至表3可见,在人数相等、教学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仅仅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对照。实验组采用了“医患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后,经过问卷调查、课堂考核、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技能操作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等各项参数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单位班级对各项试验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认可度(人数)也明显增多;同等条件下的考试成绩,实验组的优秀、良好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不及格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结论与讨论

1.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医患角色互换”教学模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既扮演了治疗师角色,又互换扮演患者,巩固了作业治疗技能的操作规程,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和感受。学生在新鲜感中深切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升。

2.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按照教师下达的教学项目和任务要求,需要前期大量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在实际操作训练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巩固操作规程、相互设疑,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得到了提升,甚至小到语言交流也得到了学生的关注。“医患角色互换”迫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师生互动,重视医患关系。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技能操作训练,老师巡查指导并设疑,师生间同在实训室一个“平台”上互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刻板,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显得十分融洽。同时,学生按要求相互之间进行医患角色互换,以不同身份感知和体验,潜移默化地便认识到了处理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甚至一个眼神、一句不礼貌的言语都可能引起误会和矛盾等等,这些都已经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

4.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表面上看,医患角色互换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相对轻松,其实不然。教师在教学任务的细化和分解、教学单元的设计、前沿的治疗技术掌握、学生设问的多样性、岗位技能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基于工作岗位的情景设置等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一名“教书匠”,更应是一名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治疗师”;不能仅仅限于“口若悬河”的说教,还要通过课堂真实地展示临床操作技能,并做到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操作技术。

5.研究结果需要深入和完善的方面。一是本项研究没有科学调查和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情分析和影响因子不尽全面,得出的研究结果不免有失严谨;二是在学校实训基地开展医患角色互换方式教学,只能算最大限度地模拟,仍要辅助以虚拟化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视频资料等,但是不能够代替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也无法实现课堂上借用真实的患者,导致学生模仿不完全真实。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和完善的方面。

通过“医患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在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仿真模拟了临床实践运用能力,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同时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今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学情,运用真实临床工作场景替代课堂教学,将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徐静,王建,童强.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习技能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讨,2010,(12):1656-1658.

[2]林梅,李靖.建立教学医院,提高实际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82-90.

[3]傅炜萍,戴路明,赵芝焕,等.探索医患沟通教学技能建立平等医患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57-58.

[4]华媛媛,熊正爱,曾飚,等.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2,(12):1888-1889.

[5]李红,陈红,周庆环.北京大学人们医院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途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 ,(8):125-125.

猜你喜欢

医患实验组技能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画唇技能轻松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