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
2018-06-11王晓斌
王晓斌
【摘 要】从历年的高考中可以发现,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相关考题几乎是每年都有涉及,而部分内容并不属于教学重点,但是会作为一项基础性内容进行考察。从整体的分数比例来看,大概在二十分左右,分数比例不是很大,但是每年都会考。因此对该种类型的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探索其解题思路和常用方法,对于学生理综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题目实例,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的探讨,希望本文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物质 物质结构 物质性质 解题策略
一、探讨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的意义
在教学课程安排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其实是一门选修形式出现的课程,该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入门可能会比较难,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用的也不是特别多,所以没有作为课程重点。但是该部分内容有一定规律可探索,只要真切地理解,然后经过仔细的复习,一般情况下都能轻易地进行解答,所以得分也不会特别难,因此对该种试题解题思路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概述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和教学大纲来看,物质结构与性质不是必考内容,但是作为了一种常考内容的形式频繁的出现在高考考试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的常见题型,其实元素周期表是属于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周期表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其中包含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概念,如同位素、电子式、结构式、键与分子的极性等知识点;而填空题常则是主要以推断为主,试题首先要求推断出各元素,然后对它们之间形成的物质进行整合,再对它们提出问题,命题者可考查基本概念,如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电离能、电负性、杂化方式以及空间构型等
三、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探讨
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解题
例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顺序是按照其所包含的电子数目进行排列的;
B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即有16个族;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族元素;
D 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其对应的元素肯定属于同一个周期
首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照原子系数数目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其次Be和He2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它们却不是同一族;对于Ne和Na+ 来说,它们的电子层数虽然相同,但对应元素却不是同一个周期,正确答案为 A。解答该道题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元素周期表进行熟练的掌握,具体需要经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着原子的序数进行排布,其排成的行就是所谓的周期。通常情况下会有七个周期,其中三个短周期,四个长周期;之后还需要经不同周期中最外层的电子书相同的元素分别列举出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元素族。该类题型的阶梯策略是:电子层数与周期序数是一直相等的。
2.利用元素的性质解题
例2:下列关于碱金属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碱金属可以保存于煤油中;
B 碱金属的硬度小、密度小、熔点比较低;
C 碱金属在空气中加热都能生成多种氧化物;
D 碱金属和H2O反应,都能漂浮于水面之上
金属锂的密度非常小,当其与强碱发生反应生成碱金属后,其密度会小于煤油密度,所以就会漂浮于煤油上面,所以第一个选项错误;在空气中加热时,Al和 O2 反应只生成Al2O3,所以选项C 错误;在碱金属中铷、铯密度大于1,不会漂浮于水面上,选项 D 错误.碱金属属于软金属,其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答案为 B。在进行该种题目解答的时候,需要学生利用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解题。它们的相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1,不同点是随着核电核数的递增,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性可以应用,例如它的的基本物理特点有以下内容:银白色、柔软、有光泽、密度小、熔点低的金属。但是也有一部分不同之处,那就是随核电荷数增加,金属的熔点和沸点会逐渐降低,而密度却会逐渐升高。
3.利用核素和同位素来解题
例3
第一,在146C、147N、168O、3517C1、23592U、23892U中:
一是()和()是互为同位素;二是()和()的质子数量相等,但它们却不属于同位素;三是()和()和 的中子数是相等的,但是质子数不相等,因此,它们不是同一种元素.
第二,已知氯有二种常见核素35Cl、37Cl,C12和H2生成的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种。
第三,质量相等的H162O和D162O两者的质子数比值是(),两者所含有的中子数之比又是(),其电解产生的H2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是(),质量之比是()。
本题的解答需要掌握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还要能够区别这两者之间差异,之后才能正确解题.必须同时具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这两个条件才是同一种核素,一种核素就是一种原子;而同位素是指:两个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目相同而中子数不行同,另外核素和同位素的研究对象都是原子。
综上所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只要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就不会显得那么晦涩和难懂,对于该种题型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因此学生必须要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掌握该种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轻松地应对该类题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该种题型的更多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最终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辉斌.浅谈高三化学“微化”复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16+26.
[2]徐瑞洋.沖刺阶段的高考化学备考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1):56-57.
[3]杨丽娜.浅谈高中化学实验问题的解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07):128-129.
[4]徐瑞洋.透过高考试题谈新课程化学备考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