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2018-06-11刘容
刘容
[摘
要] 随着体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交叉研究日益成熟,国内外学者对高校体育课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更加重视。积极心理学主要对人体自身的心理问题和心态进行研究,注重提倡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通过运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高校的体育理念进行教育和引导。主要围绕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对策进行探析和研究。
[关
键
词]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94-01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學、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相关,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的提出,开阔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视野,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体育模式。体育锻炼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提升积极的心理素质、促进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品质、体育素质都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强化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态良好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往往更高一些,可以很好地面对生活的压力、困境,生活状态也相对轻松。心态相对较弱的个体往往对自身的能力有所怀疑,没有自信,存在自卑情绪。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加强高校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自身潜能的开发。用积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高校学生的内在积极品质,用积极的心态处理相关事情,使得高校学生个体可以很好地将自身的体育潜能发挥出来,进而发展为具有积极向上、乐观心态的大学生。基于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倡导高校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根据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给高校学生制订符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帮助高校学生形成自我价值观念,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推进师生互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参与者的教学观念。在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下,高校体育的教育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都是体育教学中共同发展成长的不同个体,不再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在高校体育教学时,高校教师在用积极态度观察学生发展、学生成长经验的同时,还应注重自身的积极心理培养。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来说,他们之间既是彼此的主体也是彼此的客体,可以将彼此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开发,可以充分调动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彼此共同成长。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策
(一)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积极向大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发展和完善大学生自身的体育技能,充分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大学生可以很好地将体育生活和实际生活进行融合[1]。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提出教学观点,提高大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情感能力,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有自我成长能力,这种价值观使得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了充实。这些丰富的内容围绕在每个教师和学生之间,提高了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养成积极的习惯。
(二)积极发挥体育教师知识载体的作用
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掌握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和理论,对心理学内容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可以准确地对高校学生的行为做出判断[2],进而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正确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积极性的词汇和赞美性的语言等来表达对高校大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对学生的行动进行赞扬,使得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心态,增强高校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热爱以及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兴趣。进而促进高校学生对高校体育的参与度,更好地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克服困难,使自身的内在价值得以很好体现。
(三)建立开放性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开放性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有着重要作用[3]。开放性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包括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大学生的体育进步程度等。教学评价机制应有一定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很好地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促进学生积极的心态,进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起着良好的作用,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很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曹定兵.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7):111-112.
[2]周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9):57-58.
[3]孔凌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99-101.◎编辑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