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2018-06-11徐家婷钱轶群
徐家婷 钱轶群
[摘 要] 道歉是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英汉道歉语使用有所不同,分析其中差异及背后的认知与文化因素帮助非本族语学习者选择恰当的道歉策略,避免交际错误。
[关 键 词] 英汉;道歉语;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23-01
道歉是修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中西文化中都有重要的交际意义。但是,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道歉言语行为存在诸多差异,近年来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的重视。
一、道歉语研究综述
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Erving Goffman(1970)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著名的面子理论。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际中的一种仪式化行为。“面子”这一概念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的社会规范,并借此获得社会支持。他将道歉言语行为比作处理社会关系的一剂良药。在Goffman的基础上,Brown和Levinson(1987:187)为道歉阐释加入了礼貌元素,他们认为道歉是一种交际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道歉者要表现出礼貌。这种礼貌不完全停留在言语表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到了被冒犯者的面子需求。
二、道歉语的使用策略
Olshtain和Cohen将道歉策略归为五类:(1)明确表达歉意;(2)解释、辩解;(3)承认应付责任;(4)补偿;(5)保证。这些策略在英汉道歉语中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在具体的策略选择方面,两者之间还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主要归因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语境和民族心理。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道歉的表达形式都十分丰富,具体形式的选择根据语境和语用习惯来决定,总的来说,在冒犯程度比较轻、场合比较随意的情况下,言语形式均比较简单。汉语中常用“不好意思”“抱歉”等,而英语中常见“Excuse me”“Pardon me”等。但在较正式的场合或冒犯行为较严重,道歉言语的使用更复杂,语气更诚恳,表达歉意的程度也更深。
三、英语道歉语使用差异及原因
(一)“道歉”概念的认知差异及其使用
汉语文化中的一大特征是以“人情社会”为背景,社会成员间人情味重,对“道歉”的认知讲究情感动因,外在的道歉行为多来自内在的情感愧疚,致歉者希望通过道歉获得情感交流,得到对方谅解和心理层面的平衡。英语文化背景以“契约关系”为基础,他们对“道歉”的认知更注重外在的交际规则,以尊重对方的“面子”,修复人际关系。因此汉文化中人们更在意交际对象的感受,突出的道歉策略就是预防式道歉,无论是否真的冒犯到对方,中国人在见面之初会使用“让您久等了,抱歉”调节气氛,在发言之初会说“占用大家一点时间,不好意思”安抚听众的情绪,在客人动筷之前会自谦“菜做得不好,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来获得客人的好感。
(二)“道歉”策略使用习惯的差异及表现
较汉语文化来说,英语文化中道歉语使用频率更高,使用的场合范围更广,道歉已经成为他们交际活动中的习惯性策略,这与他们注重个人价值,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认知有很密切的关系。而汉语文化并不將道歉作为日常交际习惯,是否道歉,以及采用什么方式道歉往往要看交际的对象、场合和冒犯的轻重程度。因此,在英语文化中一些被中国人认为正常的生理表现也会成为道歉的缘由,如打嗝、打喷嚏、咳嗽、放屁。另外,英语交际文化中往往抬高女性的地位,女士优先成为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而中国古代女性地位较低,受此影响,在交际中,很多中国人没有特别尊重女性和女士优先的习惯,表现在道歉语的使用上,西方男性对女士更愿意使用道歉语,态度也更加诚恳。
(三)文化语境差异与道歉策略的使用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1976)曾提出,人类交际受到文化语境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处于高语境文化,美国等英语国家处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主张和谐相处,避免冲突和矛盾。在交际中更关注语言外的因素,常使用客套话、模糊语等“意会”的形式维系交际者间的心理平和与融洽气氛,对于轻微的冒犯无需进行正式的道歉。而低语境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交际中更强调语码信息本身的“言传”信息,人们可以为各自的原则而争论,一旦发生冒犯行为必须进行正式的道歉。
(四)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差异与道歉策略的使用
社会关系主要体现在人际亲密度和地位关系上。在汉语文化中,亲密度越高需要道歉的可能性就越小,采用的道歉语也越简单。相反,英语文化中人的独立性较高,更在意礼貌和尊重,即使是亲密度很高的人之间也常使用道歉语。在地位方面,中国人对地位的敏感度更高,上级一般不对下级道歉,道歉语也常简单和非正式。而下级对上级的道歉频率明显更高,且一般采用直接道歉。在英语文化中,更强调人人平等,地位对道歉与否影响不大,道歉策略的选择主要在于冒犯程度的高低。
四、结语
道歉是人际交往中弥补性交际策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密切,在道歉语的使用上应该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下道歉策略的影响因素。恰当的道歉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将提升交际能力,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Brown.P,Levinson.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us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Goffman. E. Relations in Public[M].New York: Harper C-olophon Books,1971.
[3]Hall. E.T. Beyond Culture [M]. New York: Doubleday, 1976.
[4]Olshtain. E,Cohen;A. Apology: a speech act set [A]. in 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C].MA: Newbury House, 1983.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