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特色的农家乐服饰设计构思
2018-06-11朱晓萌
朱晓萌
【摘要】为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步伐,构思胶东特色的农家乐服饰,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加一个新的亮点,为推进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山东,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孔孟之乡,齐鲁大地,而胶东沿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也呈现出了中西服饰文化交流的特征。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和核心,极具丰厚思想内涵的影响下的山东人的生活方式、服饰穿着与搭配,独具特色。当今社会,越是特征鲜明辨识度就越高,设计富有地域特色的胶东特色农家乐服饰将成为一个新的聚焦点和吸引点。
【關键词】胶东大褂;民俗图案;农家乐服饰设计
一、近代胶东服饰浅谈
儒家文化主张的中庸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胶东地区传统服饰发展的整个过程,成为根深蒂固的服饰审美观念。提起传统的胶东服饰,第一印象就是胶东大褂,近代胶东地区民间服饰形态是上衣下裳式,上衣主要有袍、袄、褂、马甲、肚兜等,下装包括裙、大裆裤等,主要特点就是尺寸相对肥大,色彩艳丽丰富,服饰图案多有美好的寓意强调平面格局,服装以大襟形式存在,一片式平面裁剪。由于沿海的便捷交通,西方装饰工艺也最先在山东沿海城市引进,它的发展促进了胶东沿海地区传统服饰的变迁,中西合璧的着装形态油然而生,从而出现了受西方服饰文化影响而改变的传统服饰以及由西方服饰改造而来的中式服装和最能体现中西服饰文化完美结合的服饰,整体来说,近代胶东服饰的发展呈现一个由传统服饰着装向西式服饰着装逐渐过渡的中西方服饰文化交流的过程,它既顺应中国服饰的发展潮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整体来说,近代胶东服饰变迁的整个过程,都带有山东人心理及品性的深刻烙印。
二、胶东特色农家乐服饰设计要点
服饰的最终目的是为让人穿着,是要服务和满足与人的,胶东特色农家乐服饰的设计也必然是以人为主体,充分考虑穿着者的职业和穿着环境的关系,既满足穿着者日常生活劳动的需要又要使参观者耳目一新,适当的发挥服饰的艺术性会使得农家乐服饰具有更高的审美取向。
(一)款式设计要点
上身采用胶东特色的大襟单褂样式,运用传统的“铰”衣身大褂工艺,用窄幅面料,袖子分开来裁剪的接袖式,还原传统的服装款式,开大襟,补底襟,挖“拓肩”,拓肩为一整块布,这里的拓肩只为装饰和还原款式用,早已没有了原本的加固耐磨损的功能。
重点装饰部位在领口,前襟、底摆,襟边,袖口和后背,运用传统服饰图案搭配滚边镶嵌技术,配以各式盘口,活色生香的传统服饰式样则历历在目了。
考虑农家乐店家或服务员的日常工作需要和经济条件,下身不做过多设计,可自由搭配与上衣同色或深色裤装,阔腿,小脚裤皆宜,鞋子以深色布鞋为宜。
(二)色彩及图案设计要点
服饰设计要充分考虑穿着者的穿着环境,因而结合真实的农家场景,以威海荣成地区的海草房农家环境为例,房屋外围色调为富有变化的赭黄色,内里多为白墙木楞窗,农家乐服饰设计整体颜色设计为青色,图案设计为蓝色,既与沿海的环境相融洽又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征。
采用传统近代胶东服饰纹样里的连续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的形式,进行抽象设计,进行色彩相近的神似图案处理或者直接将传统图案打印或是点缀成品袖片,既免去了刺绣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又在外观上富有地域特色,具体以服饰成本来定。图案可取材于云纹如意纹样取吉祥纳福之意,也可取材于自然花卉,如牡丹、梅花、月季、莲花海棠;或者动物题材则是蝴蝶、喜鹊、蝙蝠、金鱼等,有平安喜乐长寿多福等美好寓意。
(三)服饰搭配要点
单褂搭配性很强,体型要求宽泛,春秋可以单穿,冬季可以内搭配毛衣和棉衣,清洗方便;下身可以随意裤装,不必拘泥材质和尺寸,以个人舒适为宜。
配饰可以搭配大褂配色一致的头巾和围裙,搭配形式多样,也可以穿插佩戴,既保证卫生又体现服装的整洁规范。
由于大褂上不便于设计口袋已影响外观,平时可以搭配小巧的斜褡包,便于携带手机、零钱、钥匙等小件物品,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山东特色农家乐服饰设计的意义
如果说,由于山东人民在近代变化比较大的社会背景下适应简便、实用生活的基本需求,从而使近代山东地区的服饰发展具备了传统服装传承与西方文化植入的双重性,那么,山东特色农家乐服饰则是顺应了山东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的审美需求。
农家乐的形式在于农民通过自家的果园、庭院、鱼塘等展示农村风貌、农民生活场景;通过餐饮接待,所有食物就地取材,新鲜可口,充分体现农村、农家、农民的乡土气息,吸引顾客。通过山东特色农家乐服饰来展示勤劳简朴、热情好客,远离市场竞争的山东村民的淳朴憨厚,为农家乐服务提升一个档次,体现农家乐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发扬光大“农家”的文化内涵,突出特色,使“农家乐”旅游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