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
2018-06-11崔海霞
崔海霞
【摘要】税法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課。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新型财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及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有关观点。
【关键词】税法课程;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创新
税法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进,进一步讲好税法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仅符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可以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新型财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对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创新提出以下观点。
一、税法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
(一)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作为设计税收课程的基本思路
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为满足办税员岗位的需求服务的。办税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准确地计算本企业所交税种的应纳税额并及时进行纳税申报;二是按时缴纳税款,办理纳税结算;三是恰当进行纳税的会计处理。其中,这三项工作中核心的任务就是纳税申报。而纳税申报是按照税务部门既定的纳税申报表的顺序进行填写的,所以首先要熟悉和吃透纳税申报表的格式和填写要点。但目前很多税法教材或是税法实务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将纳税申报表编写进去,所以在教学中,很多上税法课的老师会详细准确地讲到应纳税额的计算,但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上,而没有进一步讲到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能够计算应纳税额但不会进行纳税申报这个奇怪的现象。只有按照纳税申报表的顺序和思路学会税额的计算和申报表的填列,才是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在税法教学中的有力体现。本课程可以根据工作过程的性质按照不同税种分别设定学习项目。在每一个学习项目中对相应税种内容的编排上要包括“申报和缴纳”这一部分,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会履行纳税义务的具体操作程序,最终完成税款的申报和缴纳。
(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任务为先导,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用现代教育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重点在于以企业纳税岗位技能为核心,建立起企业纳税操作的教学体系,摸索出一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将企业纳税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直接引入实训教学中,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在岗”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各税种的纳税流程,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努力做到“零适应”。首先,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根据行业企业对办税人员的要求来确定;其次,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最后,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办税员日常工作要求。
二、税法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措施与方法
(1)案例教学法。税法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将案例教学法用于税法教学意义深远。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单纯讲解式转变为讲解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选择典型案例,配合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再通过案例为学生理解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讲授。同时,教师可选取一定的练习题,当讲解完每一个税种后,就让学生做题,通过批改作业发现问题所在,并针对薄弱环节,在课堂上进一步讲解。
(2)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指实习,也包括实务教学。针对税法课程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采用实践性教学方式尤为重要。税法教学主要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的内容,而学生对税收征管的过程通常不是很清楚。因此,首先,要使学生对整个的税收征管流程有直观的认识。其次,使学生在税法模拟实验室中利用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其他会计和税务资料等,进行办理各种税务登记流程的实际演练;学生利用给出的企业一个月或者一年的业务数据,自行计算各相关税种应纳税额,并据以填报各税收的纳税申报表。在此基础上,由教师组织学生模拟纳税申报的全过程,掌握具体操作程序。
(3)联系比较教学法。经济类各门课程之间都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在讲授税法内容时可以把有关内容同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在讲授各种具体税种时,可以将不同税种进行联系比较。如在讲授增值税征税范围视同销售的情况时,可以和有关会计内容联系起来。如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时,不属于视同销售的情况,不产生销项税额,所以其相应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可联系会计学中,这一部分购进货物进项税的处理是贷记“应缴税费一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其进项税是不能抵扣的。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税法的内容,又加深理解了相关课程内容,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