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外贸企业发展
2018-06-11汪砚
汪砚
【摘要】宁夏地处内陆,开放程度相对不高,外贸依存度也较低。如何利用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通过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营商环境;外贸企业
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也影响着区域内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最终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一、宁夏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宁夏虽然处在“一带一路”枢纽处,在丝绸之路中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地处内陆,相比发达地区及沿海口岸,宁夏进出口贸易相对落后。单从进出口企业来看,截止2018年2月我区进出口注册企业一共3235家,包括高级认证企业、一般认证企业和一般信用企业,而陕西地区进出口注册企业为56804家,深圳地区注册企业数为254680家。從数据来看,相对开放的地区,进出口企业注册数量相对较多,营商环境较为优化。近年来随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步伐,银川综合保税区成立等政策落实,宁夏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体明显增加,虽然截止2018年2月我区进出口注册企业一共3235家,但有实际进出口业务的仅有502家,贸易主体数量明显偏少;与此同时,宁夏出口企业主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民营企业成为出口主体,且贸易份额占到进出口总额的78.42%。
二、宁夏外贸企业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足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有效的共享和沟通,部门之间需要信息共享只能通过电话询问和发邮件的方式进行,或者需要通过经办人员专门调取。信息重复,信息具有出入的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在企业审批及申请事项流程及所需材料要求的精准度、清晰度和完整性地方政府亟需提高,应当一次性告知企业备齐相关资料,以免耽误企业时间做无用功。
(二)宁夏“两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未落到实处
截止2017年,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对我区开放型经济未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真正推动我区经济发展,还需要“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落地更多的优惠政策。
“银川综合保税区”的成立和发展必须要有相关企业入驻综保区进行实际的生产和制造。由于地方政府和综保区管委会招商引资给出优惠的条件,即:在综保区内的企业的年度进出口额1美元予以补贴3分钱人民币,截止2017年12月,银川综合保税区内注册的企业有392家,但能够真实生产并发生业务的仅有5家,剩余的387家进出口企业真实性有待商榷。因此出现大量在综保区内注册的进出口企业,其业务均在其他沿海地区发生,而财务运算和记录在银川综保区内其注册的企业,这些“空壳”企业每年都可获得地方政府的补贴。
(三)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制约营商环境发展
加工贸易是推动对外经贸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然而加工贸易在宁夏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直比较低,从2010年为0.67%、2011年增长至1.4%、2012年为1.26%,直至2017年占比1.10%,因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宁夏加工贸易企业占比过低,侧面反映宁夏地区进出口企业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外向型经济比较落后。宁夏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制造业发展的落后,严重制约进出口企业营商环境发展。
三、优化外贸企业营商环境建议
(一)“精简”外贸企业行政审批。积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力度
加快海关对进出口企业注册审批以及通关环节的流程简化,大力对劲全国通关一体化“去繁就简”相关政策,切实实现企业“一次申报”、足不出户“一网办理”、任一窗口“通受通办”等优惠政策。加大全国通关一体化通关环节再“瘦身”力度实施“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企业申报模式。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使企业办事方便,真正实现线上线下“零阻碍”,海关切实以“零障碍、零阻隔、零距离”为目标,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着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新平台。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客协平台,及时发布海关政策、企管业务指引和温馨提示,并对企业发生的技术性违规、进出口突增突减等异常情况向企业发布问题警示,督促企业自查整改。
(二)推进“两区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实
宁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在资源禀赋、发展速度和地缘特征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联这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更是串通欧洲发达经济体,宁夏更应发挥对外经济开放实验区的重要作用和政策,加大和优化进出口企业营商环境。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合理利用,也将会大大优化进出口企业营商环境。
(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
针对宁夏地区而言,首先应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发展、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入手,着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挥比较优势,从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人手,引进适宜于我区发展的产业。其次,大力实施产业振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提高创新投入比重,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最后,深化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增强节能降耗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产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力争形成宁夏优势产业集群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