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资本流向探索中美国际关系

2018-06-11曹瑞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4期
关键词:战争策略

曹瑞

摘 要:近年来中国周边摩擦不断,面对东南沿海的争端,国内一片激愤的声音,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正迎来高速平稳发展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也比以往更加接近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和平的发展环境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安全的周边环境和稳定的国内形势来给世界一个信心。深信"修昔底德"理论的美国早已将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作为建立在纸币上的金融帝国,美国必须为美元而战,并且不择手段。

关键词:美元;战争;策略

一、美国原始资本的累积

为转移国内资产阶级对资源的需求与劳资水平日益尖锐的矛盾,欧洲大陆陷入的一场“生命绞肉机和资本吞噬机”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却将手中的资本源源不断地借给那些战争狂人,把欧洲战火撩得更旺,等待着整个欧洲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就在德国这个冉冉新星耗尽其初生牛犊的蛮力,将英国这个年迈的狮王拖得疲惫不堪时,美国扮演起了战争银行的角色,赚的盆满钵满。

到了一战结束时,美国共向欧洲输出了170亿左右的资本[1],相应的,美国黄金储量达到了世界额4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用同样的手段向世界输出资本,在1944年,美国国内黄金储备量约达到了世界的80%,从此,世界经济中心从伦敦转向了纽约。

二、一“脱”一“挂”实现大国分工

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后,美国成功将美元做成了国际基准货币,并与黄金挂钩,随之而来的就是“特里芬”难题:世界各国需要美元储备,美国势必处于贸易逆差,但美元要想坚挺下去,就必须保持贸易顺差,这意味着美国必然会流逝大量黄金储备。为解决这一难题,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失信于世界,但美国人以其强大到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军事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及时地稳住了时局,并为美元寻找新的“压仓石”争取了时间。

机遇出现于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国家为打击以色列而哄抬石油价格,引来了国际舆论的压力,美国趁虚而入,与沙特石油大臣(时任欧佩克秘书长)达成了一桩交易:“欧佩克抬高油价,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之为敌,就必须以美元为石油交易的唯一货币。”这样,中东国家被美国积威所劫,让美元轻松地挂上了石油这个压仓石。

这样一来,其他国家只要对石油有需求,就必须用实物财富去换取美国印发的美元,只要石油还没有枯竭,美国人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会从世界换取源源不断的实物财富。

与此同时,美国适时地宣扬“大国分工”伪逻辑,它要求世界各国只能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去发展经济(比如中国就是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密集制造业),而美国就只需要印刷发行世界各国需要的美元。这看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看似天经地义,但实际上美国一直处于经济“食物链”顶端(因为只需要印钱),而发展中国家就必须投入人力、物力、环境以及管理成本,生产出的产品拿去换美元,这本就是不公平的。

三、两个把戏维持美国式生活方式

戏法一:过山车

没有了黄金的限制,美国可以超量印发美元,导致美元指数走低,那么世界投资人就自然地抽资外投,这样涌出的大量流动资金进入如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因为得到了充分的流动资金,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很好,钱也“生”出了钱。

一段时间以后(大约10年),美国会不失时机地减少美元发行量,这样美元因为稀少了,周期律走高,同时美联储提高利息率,吸引国际资本向美国涌,使美国的证券、股市、期货市场充分繁荣,这样美股升值的部分就是美国的净利润[2]。

戏法二:剪羊毛

美国采取QE政策,将国内资本释放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和资本依赖的惯性,而后美联储收窄美元流通量,导致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出现紧张态势,使该地区投资者担心资本收益,紧随其后的是,美国会不失时机地在该地区制造一些事端,让局部地区出现政治紧张,此时投资人担心区域战争会使自己血本无归,就自然会撤资自保,这时,美联储会不失时机地加息,吸引国际资本[3]。这样,美国金融市场又会大涨一次,迎来春天。

四、原因剖析

了解了美国式经济全球化,用美元去攫取世界物质财富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代价是海湾国家的石油)的手段后,我们不禁疑惑,既然美国如此处心积虑,我们为什么还吃这哑巴亏?

观点一:可以不使用美元吗?

答:事实是必须使用美元,因为国家发展离不开石油能源,而富油国被美國积威所劫,要求以美元结算,不使用美元怎么购买石油,没有充足的石油,国家发展势必受限,战略储备必然薄弱,这相比坐美国的“过山车”更加不利。

观点二:国际资本为什么都流向美国?

首先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军事、创新能力吸引资本,同时以政治制度和军事实力保障着国内投资环境的安全;其次美国威逼式地追逐着国际资本的动向,资本如果流向除美国的其他地方,美国就会不遗余力地搞坏当地投资环境;最后美国向国际资本抛出诱饵——高利息,资本逐利的本质会使国际资本就范,乖乖地回到美国。比如1971年的拉美经济危机,阿根廷在受美QE影响下,GDP一度摸着了发达国家门槛,但在美国收紧美元流通性后,出现危机,在经过美国默许的“马岛战争”后,阿根廷投资环境恶化,资本纷纷外流,阿根廷沦落为落后国家而美国GDP却增长了约50%[4]。

五、美国为何而战

美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打了四场战争,理由都是冠冕堂皇,师出有名。美国为何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值得深思。

战争一:伊拉克战争

美国用伊拉克战争将萨达姆送上了绞刑架,很多人认为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但事实是美国攻下伊拉克后并没有从伊拉克运走一桶石油,有趣的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后接近150美元。

战争二:科索沃战争

美国人用72天的狂轰滥炸摧毁了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政权,陪葬的却是欧元。战争前,欧元兑换美元汇率是1:1.07,战后汇率是1:0.82,跌幅达到了30%。美国人在欧洲心腹地带打响的这一仗直接打坏了欧洲投资环境,同时压榨出了约400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2000亿去了美国,2000亿流向了香港,不早不晚的是美国用五枚精确制导的导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用炸弹将资本驱逐到美国,结果可以想象,几天后,这2000亿资本流向了美国。

战争三:阿富汗战争

新世纪发生在美国的第一件恐怖袭击“9?11”后不到两个月,美国就把炸弹投到了阿富汗的土地上。在这场仓促的战争背后的是资本的动向。

一直号称全世界最安全投资环境的美国本土遭受了袭击,这对美国的投资环境造成了极大挑战,世人对美国信心开始动摇,大量资金撤出美国,而导弹一落地,道琼斯指数就有所回升,资本家一片欣喜。美国用这场战争告诉世人:美国扔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安全的投资地。

六、中国的应对态度

中国不能发生大规模的摩擦,因为这样会坐坏中国的投资环境,最终受损的还是中国自己。我们应在不卑不亢,声明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兼容并包,合作共赢的态度,欢迎各个意识形态的朋友,共同发展,互惠互利,这样才会在美国的打压下依旧蓬勃发展,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参考文献:

[1]金圣荣.贸易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齐杰.窥破美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李自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4]严小龙.比较反思:拉美经济社会危机教训汲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9):18-20.

猜你喜欢

战争策略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他们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