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8-06-11黎斌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乡愁故乡

名校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校于1888年,1978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国、省、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师资力量强,办学成绩卓著。每年都有超过40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16年高考文理“一本”上线率高达97%。学校高考成绩一直排全省第一,并多次培养出省高考状元。

名师简介

黎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语文骨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长期在高三毕业班任教,所带班高考语文成绩优秀,曾带出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状元,2011年、2015年广东省语文高考前十名考生。高考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颇有心得,指导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习作近百篇,多次获得各类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且经常在各类报刊发表作文指导类文章。

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先生思乡情切,在台北写下了一首《乡愁》,表达对故乡,对祖国大陆恋恋不舍的情怀。

②从1985年开始,自费留学成出国留学主力。此后30年,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留学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无数青少年学子漂泊在外,乡愁很远,远在家乡,远在记忆的深处。

③中国城镇化30年,随着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迈进,我们身在故乡而失去故乡,我们脚踏故乡土地而时时感受着传统故乡的沦陷,这成为当下一种普遍的感受。

面对这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乡愁”,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原因 >>

2016年,广东高考加入了全国新课标卷Ⅰ的统一考试,作文备考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考查的题型看,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考查的是漫画作文,2017年考查的是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看,两年都是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2017年的作文题更具有“大视野”,12个“中国关键词”几乎涵盖当今中国的所有要素,从不同角度直观反映了今日中国的方方面面——国家发展战略、高科技成果、民众精神与物质生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问题,等等。从写作的要求看,它要求考生具备辩证思维,看待事物有联系发展的眼光等,不止于浅表思考。

对比2015年到2017年三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题目立足社会现实,偏重文化、经济、社会民生的层面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中国的变化,具有层叠的思辨空间,能够多层面、多角度立意作文,让考生有话可说。

本题命制的根本原因在于,让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变化,感受中华文化的行走脉络。

首先是时代气息。对于每一个人,乡愁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不说从小在课本里出现的层层叠叠的乡愁,就是身边不时出现的选择出国留学的同學朋友,都能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和感触。何况这两年涌起的新一波“归国潮”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记住乡愁》热播,习总书记一次次提及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其次是体现多元思维。纵观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强调考生要具有思辨能力。本次命题的三则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代乡愁的变化”,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要求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虽然表面上看是直指乡愁一个点,但围绕“乡愁”变化,其实可以关注到的不仅仅是人对家乡情怀、对亲情的牵挂,更是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感悟,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期待憧憬,甚至更有个人奋斗的底气和目标思考。

再次是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文化是2018年高考的一大热点。文化重建是当今文化工作者的共识,时代需要新文化,也需要继承传统文化。通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宣传、贯彻这方面的精神,是必要的。并且,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可本质上这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问题,值得青年一代理性地去思考、探讨。所以,本次命题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并重,以“乡愁”为切入点,让青少年关注的重心从物质、经济逐渐回归到传统文化领域。不忘初心,温情家国,敬重传统,记住乡愁,坚守乡愁中的深厚文化,为中华民族保留文化基因,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思路点拨 >>

本题围绕祖国“乡愁”的变化,提供了三则材料。

材料①:余光中的“乡愁”。诗人在他的《乡愁》中赋予深广的时代内容,蕴涵着结束民族分裂、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殷切期望。将个人悲欢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融为一体,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普遍感情。

材料②:“出国热”带来的乡愁。“独在异乡为异客”,乡愁不会因为你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而有所不同。留学可以让你看到更美的风景,学到更先进、更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但我们行走世界,只为找一条回家的路。因此,现实生活中随便一桩小事也会触及我们对故乡的回忆。在国外,会思念祖国,对应的是国内生活;回国后在外创业,会产生地域性的乡愁,对应的是家乡之人、之事、之景、之食物等。当然,我们可以同时联系“归国潮”来思考。

材料③:“城镇化”带来不可避免的乡愁。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的版图日渐凋敝,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入城镇,融入了新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联系春运的滚滚洪流,可以思考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井、故乡的老屋在经济浪潮中、在城镇化中的改变甚至消亡,以及它们对外出打工者的情感影响。

而本题的写作要求是“面对这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乡愁,你有怎样的思考?”所以,要求考生在写作时紧扣“时代变化”展开对“乡愁”的思考。

三则材料,既有时间流逝带来的“乡愁”变化,更有空间上的远近带来的深浅“乡愁”,同时还有时代刻下的印记。我们可以总体立意,从横向思考“乡愁”的变化轨迹:因政治原因造成的思故国之愁,因追寻理想造成的想亲人之愁,因经济发展过快造成的失故居之愁。从而明确,“乡愁”的深浅远近与社会发展、个人奋斗和选择有密切关系。可以立意为:

1. 乡愁,见证成长;

2. 何处不乡愁;

3. 乡愁、乡情、乡愿。

也可以从纵向梳理“乡愁”变化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随着国际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联系越来越便捷,乡愁不再沉重,但对亲情的依恋不变,对于理想家园的精神追求不变。可以立意为:

1. 恋乡不减,愁不再;

2. 从乡愁看中国的发展;

3. 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和谐。

当然,写作中也可以在“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侧重其中一则材料的核心来写。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和小说,只要能够很好体现出“乡愁”的变化就行。当然,如果能够写出个人乡愁背后的家国情怀,文章会更深刻。

优秀例文 >>

守住乡愁

文/詹淳霖

乡愁很浅,乡愁很深。

当一方海峡将故土隔绝,岛上的余光中老人深情吟咏起《乡愁》的诗篇;在全球化背景下,无数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奔向大洋彼岸,他们的梦里依然依稀可见祖国之容颜;当城市化浪潮席卷九州,质朴乡情终成心头一点朱砂,我们对乡愁亦有了更多的反思……时代在变,乡愁不免随之在变,但仍有声音在低诉着:守住乡愁。

从前乡愁很重,是因为从此身到彼乡的距离难以逾越。古有宦游人“乡书何處达”的望穿秋水,“长安一片月”的柔情期盼;今亦有被海峡分隔的两岸同胞,日日思念。空间的阻隔没有把乡情消减,反倒令其蓬勃生长,与日俱增。因为乡愁不改,所以人们心中常怀一片温柔之地;因为乡愁不改,所以人们依然保留着以故国故土为符号的思念;因为乡愁不改,人们对精神之根的认同不会改变。

乡愁后来依然深重,是因为人们选择走出故土,去见识世界之广大。改革开放,令中国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之潮,也让莘莘学子走出国门,去异乡学习知识与技术。身上的服饰或许改变,口中的语言也许暂时改变,但是午夜梦回时,他们总能清醒地记得自己的身份。因为乡愁不改,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祖国的殷殷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乡愁像是隐秘的吸引,呼唤着我们归家。于是前有两弹元勋冲破一切阻拦,以赤子之心建设祖国;今有中国青年毅然归国,把青春挥洒。

工业文明的稳步推进,令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得以改善。因空间距离之遥远而生发的乡愁不再沉甸如昨。然而抽象意义上的分离仍给我们带来别样的乡愁。一方面城市化推进令乡村面貌大为改观,欣欣向荣之景无疑带给游子欣喜。而另一方面,人们感觉到,随着古村落、古迹等的消失,乡愁的载体不复。这当然不意味着乡愁也随之消失。抛下厚重的躯壳,保留传统习俗等文化本质,乡愁仍可世代传承。也唯有乡愁永存,我们在漫漫征途上才不至于失去力量,由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的宏伟进程才不至于只剩下千城一面的冰冷。

乡愁在变,乡愁不改。乡愁会变,会令我们在发展浪潮中感到迷茫;乡愁不改,总是深深根植在我们的民族血脉中。如何挽留住乡愁,如何令乡愁的积极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望得见山,望得见水,山水相交眉眼盈盈处,就是应该被时代守护的乡愁。

点评

本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议论文。文章开头先概括三则材料,由三则材料展现的“乡愁”变化自然提出中心论点:“时代在变,乡愁不免随之在变,但仍有声音在低诉着:守住乡愁。”中间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证要“守住乡愁”。结尾再次从乡愁必然会变的外壳与不改的内核的角度强化论点,强调“守住乡愁”的时代意义。文章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思想深刻。

相关延伸 >>

1. 央视热播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是一部以看得见的古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一镇一神韵,一镇一味道,它展现了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脉和家国情怀。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以“急公好义”为传统的福建嵩口镇、以“燕赵古风,实事求是”为传统的河北伯延镇、以“众志成城”为传统的重庆涞滩镇,以及“青山绿水百福来”的湖北百福司镇等,莫不如此。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出中国“睁眼看世界”,人才流动成了必然。从学历层次来看,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攻读本科以上学历者高达七成。据教育部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6》数据显示,2016年留学回国人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58.48%。回国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

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原因。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各个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让很多留学生更加笃定回国的信念。有媒体这样表述:“20年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20年后回国,是因为我需要祖国。”

为了更好地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引进计划。如“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事实证明,这些人才引进计划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今,引进人才活跃在我国各大领域。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增刊《2018年高考作文最后一题》。更多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尽在《2018年高考作文最后一题》。《2018年高考作文最后一题》2018年4月火热上市,最后50天,助你高考作文大幅增分。

现实乡愁

文/阳 洋

“乡愁”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羁旅在外时不变的创作主题。悲伤痛绝的像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豁达如苏东坡说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到了余光中先生那,乡愁便是“浅浅的海峡”,这又比古时的文人墨客多了一份家国之伤。这乡不再局限于小小故地,却是整片的祖国大陆。

可是于我而言,何为乡愁?乡又在何处?

生于广州,长于广州,广州该算得上是我的故乡了吧。可在这里度过近二十年,我却连用粤语日常交流都做不到。虽然我也热爱广州,但说起“食在广州”,说起“广府文化”,还是缺了一份认同感与归属感。

户口本上写着的户籍湖北仙桃,或许是我的故乡吧。可湖北这块土地,我踏上过的次数却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所有的回忆也仅仅是裹在大棉衣里,踩着田间的泥土去给祖辈上坟、烧纸放鞭炮或是去给一家家亲戚拜年罢了。

或许带着故乡色彩的还有北京吧。北京是姥姥、姥爷居住的地方。小时候我每年都在北京度过寒暑假,还曾经有过北京户口。对那里最喜爱的,就是带着北京口音的普通话,是那连与人争吵都要带上的“您”和转着舌头滑滑溜溜的悦耳的儿化音。可是无论是有着胡同四合院的老北京、还是现代化的大北京,我都知之甚少。

如我,如我父母,千千万万的人都像这样,离开了故乡,成为“城一代”“城二代”,甚至不知道何处为故乡。传统的故乡大抵都是农村吧,地上跑着鸡鸭和赤脚的孩童,人们安居乐业,如老子的理想社会,“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们终其一生留在故乡,祖祖辈辈一直待在故乡。所以一旦离开,便觉得离了根,离了寄托。故乡承载的意义太重。可是现在,离乡已成为了常态,回去反而变得稀有。在城市化浪潮中,传统的故乡失去其本色,其中很多既没有真正成为城市,却也没能保留下传统的乡土文化。再加之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对一个地方并没有那种祖辈都扎根于此的归属感。失去传统意义的“故乡”,成为一种不可抗的必然。至于感受乡愁,似乎更无从谈起了。

可是又说回来,乡愁的表现,大概不外乎思人、思景、思物、思食、思往事罢了。便是这样的话,从古至今又仿佛从未变过。如我这样的人们出生在城市、长大在城市,那不如把這座城也当成自己的故乡吧。倘若有一天我离开广州,甚至于离开中国,我所日夜思念的,能承载我回忆的,不应仅是广州、仙桃或是北京这样的城市名字,还有我所拥有的美好童年与少年经历。那些去了北方上大学的学长学姐们,或许也并不是祖祖辈辈的广州人,可他们对广州的思念,不也正如“莼鲈之思”那样简单美好吗?乡,是“心安处”,也是“心思处”。传统的故乡在沦陷吗?或许是的,可人们仍能通过种种方式感受到乡愁,传承那一份愁情与藏在深处的温情。

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清新的散文。文章开头从传统文化中的“乡愁”到40多年前大陆与台湾的历史“乡愁”,自然而然地引入对“乡愁”的感受。小作者用设问“可是于我而言,何为乡愁?乡又在何处?”引出自己家庭的故事:家人因为工作或者学习而变换自己生活的地点,从而导致“乡”的归属感淡化。进而推及千千万万跟自己、自己家庭一样情况的人的“乡愁”,思索当前社会因经济发展提速,人口流动加快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失去传统的“乡”,成为一种不可抗的必然。最后深刻剖析人们乡愁行为的根源,明确“乡,是‘心安处,也是‘心思处。”今天我们感受到乡愁,其实是藏在愁情深处的温情。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尾对“乡愁”的感悟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乡愁故乡
故乡的牵挂
永远的乡愁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乡愁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月之故乡
九月的乡愁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