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只叙友情 找回纯真
2018-06-11
放下忙了一年的工作,平日不常见面的同学,在春节聚会是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本是回忆纯真年代的同学聚会却渐渐多了些炫富、攀比的意味。当“致青春”变成名利场,面对昔日“同桌的你”,不少春节“恐聚族”感叹“相见不如怀念”。
“记得十多年前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大家各奔东西,过年的时候一些朋友聚在一起,大家就一起吃饭,回忆上学时课堂上谁干过什么糗事,损一损谁的初恋,说说曾经有的矛盾,边说边笑特别热闹,但是现在,大家成家立业了,社会也越来越现实,同学会大家关心的似乎变成了有钱没钱工作如何。”冯莉这样说着这些年的变化,“在我看来,现在的同学会太过功利,大家似乎带着目的赴宴,有钱的宣传自己,没钱的没有面子就不去,大家的身份不是‘曾经的同学了,而是现在的某某主任或经理。这样的同学会不要也罢。”
有人在同学聚会后吐槽过这样一件真事:两个同学因为抢着为聚会埋单而大打出手,大家看得莫名其妙。酒精催化的原因固然是有,但是想在老同学面前证明什么,倒也是真。那么,同学聚会,可不可以事先“约法三章”?不坐私家车来、不谈生意和职场、聚会开支大家AA制埋单?
孙女士有两年没参加春节同学聚会了,因为此前的聚会,少数人之间名利竞技意味冲淡了同学情谊,令她心生厌倦。但今年她准备欣然赴会,“都是AA制,大家不管有钱没钱不会再尴尬了,就是吃饭聊天,感觉很舒服。”孙女士说,今年春节参加的几场聚会都是这种形式,既节俭又自在,毫无心理負担,这种只叙友情的聚会,大家都认可。
去年大年初二那天,郭先生所在的辽宁省丹东二中86级全学年近200人,热热闹闹相聚在市内一家酒店。在一个月前,就有同学组成了筹委会,将每个班级的微信群整合起来,建立了聚会群,筹委会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联系同学,有的收集老照片,有的负责联系酒店,还有的负责流程策划。聚会当天,6个班的同学相互串场聊天,其乐融融。郭先生回忆,10年前,他们也举办过一次这样的聚会,但是没有这次参加的人员多。他觉得,是微信将大家重新紧密联系起来。微信群让一些在外地和海外的同学陆续加入进来,平时在群里聊天勾起了回忆,增加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