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训练对10~12岁超重儿童体成分的影响
2018-06-11闻剑飞
闻剑飞,娄 康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研究数据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一直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已成为我国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调研(2010)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如何预防肥胖,有效地控制及降低小学生的体脂水平,成为学校体育的工作难点[1]。目前较大强度和大强度运动的研究正在从竞技领域逐渐向大众健身领域转移,最近几年的关于较大强度运动的健身效果和康复效果的文献初步证实,一般人群、肥胖人群甚至是心脏疾病人群采用较大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从效果来看,较大强度运动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有氧能力,另外其减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也得到初步证实。因此,较大强度运动在健身和康复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前景[2-3]。本研究旨在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超重儿童体成分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儿童青少年制定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从合肥师范附小选取10~12岁超重儿童20名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有氧持续训练组(aerobic endurance training,ACT),每组 10 人。超重判断标准:①符合《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4]超重诊断标准;②近3个月体重稳定。③身体健康,无运动禁忌症。试验中,HIIT组、ACT组各有2名受试者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实际实验对象16人。
1.2 试验方法
1.2.1 训练方案
ACT组:运动强度:60%~70%HRmax;运动方式:跑步;持续时间:30 min,每周3次,进行12周。
实验控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5 min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实施过程用Polar HR表和RPE监控运动强度。训练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测试。
1.2.2 测试指标
所有受试者于实验前后分别测试:身高(cm)、体重(kg)、体脂百分比(Fat%)、肌肉量(kg)、腰围(cm)、臀围(cm)、BMI(Kg/m2)、腰臀比(WHR)等。采用韩国杰文IOI353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腰围、臀围等使用皮尺测量。
1.2.3 数据统计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版统计软件。所有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实验前各组受试者体成分相关指标测试结果
表1数据表明,实验前各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Fat%、肌肉量、BMI、腰围、臀围及 WHR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实验前各组受试者体成分相关指标(n=8,±s)
表1 实验前各组受试者体成分相关指标(n=8,±s)
ACT组11.57±1.13140.50±7.6146.16±5.7223.72±3.6334.12±3.6823.38±2.0872.41±4.1387.67±3.240.83±0.12指标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 Fat%肌肉量/kg BMI/kg·m-2腰围/cm臀围/cm WHR HIIT组11.33±1.20141.20±6.6145.83±5.3423.18±2.4133.85±4.4222.98±2.8172.67±4.0687.12±2.250.83±0.15
2.2 实验前后各组体成分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表2数据显示,与实验前相比,HIIT组受试者体重、Fat%、BMI、腰围、WHR 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肌肉量明显增加(P<0.05),ACT 组受试者体重、BMI、腰围、WHR 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 Fat%、肌肉量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HIIT 组受试者体重、Fat%、腰围、WHR 指标明显低于ACT组(P<0.05)。
3 讨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如全力冲刺或90%VO2max)的运动负荷,间歇期以较低强度和休息为主的运动训练模式[5]。长期以来,HIIT广泛应用于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很少在大众健身和疾病人群中应用。研究表明,一般人群甚至患有慢性代谢性病人群进行HIIT是安全有效的。Guiraud等[6]对20名62±11岁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一次以100%功率运动15 s,间歇15 s,重复20次,共2组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运动后20 min、24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与运动前无显著性变化。Bartlett等[7]对8名男子分别进行HIIT和同等能耗量的中强度持续运动,结果发现,受试者更愿意接受HIIT,可能与HIIT运动时间相对较短及间歇期避免不适症状的出现有关。
表2 实验前后各组受试者体成分相关指标变化比较(n=8,±s)
表2 实验前后各组受试者体成分相关指标变化比较(n=8,±s)
注:*P<0.05与实验前相比;#P<0.05与ACT组相比
实验后141.27±6.5244.31±6.10*22.59±2.4334.11±4.5222.03±2.97*70.80±8.99*86.89±1.130.81±0.03*指标身高/cm体重/kg Fat%肌肉量/kg BMI/kg·m-2腰围/cm臀围/cm WHR HIIT组实验前141.20±6.6145.83±5.3423.18±2.4133.85±4.4222.98±2.8172.67±4.0687.12±2.250.83±0.15实验后141.86±7.0442.62±8.93*#20.65±1.14*#35.83±5.19*21.04±2.65*68.30±7.92*#86.19±2.520.79±0.04*#ACT组实验前140.50±7.6146.16±5.7223.72±3.6333.12±3.6823.38±2.0872.41±4.1387.67±3.240.83±0.12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12周HIIT训练,2组受试者体重、Fat%、BMI、腰围、WHR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肌肉量明显增加(P<0.05);HIIT 组受试者体重、Fat%、腰围、WHR指标明显低于ACT组(P<0.05),提示HIIT能明显降低超重儿童体重、Fat%、BMI等指标,这与 Tjonnat等[8]、Ingul等[9]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而HIIT导致肌肉量增加可能与本研究所采用的运动方式有关。
传统观点认为,较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是运动减肥适宜负荷,但大多数肥胖人群并不能长期坚持。业已证实,运动中消耗的能量并非运动带来全部效应,应该还包括运动后过量氧耗,而运动后过量氧耗与运动强度成正相关。因此,HIIT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总能耗并不低于中低强度有氧训练,且运动后耗氧以脂肪为主。de Araujo等[10]将30名8~12岁儿童分为耐力训练组和HIIT组,进行12周干预,结果表明HIIT组体重、BMI明显低于耐力训练组。Schjerve等[11]研究发现,相同能耗量的持续有氧训练和HIIT相比,减脂效果相同,但HIIT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病症风险因素方面效果更好。此外,研究发现[12]儿童肌纤维细、富含水分,肌肉力量较成人小,但肌肉中氧供充足,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较快等特点,在进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儿童比成年人的抗疲劳能力强,且恢复较快。与较长时间持续训练相比,HIIT具有时间短、运动量少特点,但运动效果明显,受试者更易接受和坚持,值得推广。
4 小结
12周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均可降低超重儿童的体重、Fat%、BMI、腰围、WHR等体成分相关指标,但HIIT在改善儿童体成分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