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尿sCD163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8-06-11许建明
刘 冬,王 晶,胡 翠,梅 俏,许建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有慢性和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1]。最直接的诊断和评估方法是内镜表现以及组织活检病理检查,胃肠镜检查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具有一定侵入性,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检测频率。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等炎性指标虽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但不是特异性指标[2],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影响其在IBD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的作用。因此,寻找反映IBD病情评估敏感、方便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IBD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IBD患者的肠道炎症反应中,肠道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3],并参与IBD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肠道巨噬细胞的标志物中,CD163作为巨噬细胞系-血红蛋白-珠蛋白清道夫受体,是巨噬细胞活化的特殊标记[4]。CD163被释放进循环的形式为可溶性CD163(soluble CD163,sCD163),可从尿中排出,同时研究[5]表明尿液中sCD163浓度与巨噬细胞的活化功能和水平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是作为体内重要的吞噬和抗原呈递细胞,对于维持肠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6]。IBD患者体内巨噬细胞功能常有不同程度改变[7]。该研究拟通过检测IBD患者尿液中sCD163水平的改变,探讨尿液中sCD163在IBD临床评估中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2尿液标本收集方法分别采集对照组和IBD患者入院后24 h内晨尿标本,加入防腐剂二甲苯,混合后离心抽取5 ml于-80 ℃保存待测。
1.3检测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尿液sCD163水平。CD163 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采用美国Bio-Rad公司MD550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使用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对照标准曲线计算sCD163的表达水平。
2 结果
2.1IBD患者与对照组尿中sCD163水平的比较对照组尿液sCD163水平为(0.06±0.03)μg/ml,IBD组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6±0.013)μg/ml,CD组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57±0.24)μg/ml,UC组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06±0.03)μg/ml,分别与对照组尿液sCD163水平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IBD患者尿液中sCD163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
2.2.1UC患者尿液中sCD163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UC患者缓解期尿液sCD163水平为(0.36±0.15)μg/ml,活动期轻度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4±0.08)μg/ml,中度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38±0.09)μg/ml,重度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54±0.05)μg /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F=3.68,P=0.156);按UC病变范围分析,E1型UC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35±0.13)μg/ml、E2型UC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36±0.13)μg/ml、E3型UC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32±0.15)μ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F=4.73,P=0.189)。
2.2.2CD患者尿液中sCD163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CD患者缓解期尿液sCD163水平为(0.28±0.13)μg/ml,活动期轻度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6±0.12)μg/ml,中度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30±0.12)μg/ml,重度患者尿液中sCD163水平为(0.34±0.06)μ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F=4.12,P=0.167)。按CD病变部位分析,L1型CD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8±0.14)μg/ml、L2型CD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6±0.12)μg/ml,L3型UC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4±0.14)μ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F=4.24,P=0.085)。按CD疾病行为分析,B1型CD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2±0.12)μg/ml,B2型CD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35±0.13)μg/ml,B3型UC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为(0.22±0.13)μ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P=0.007)。
更全面地支撑数字阅读方式,以epub格式为基础,开发面向手机、pad、电脑等不同平台的数字阅读系统,并实现对用户阅读的一站式管理。针对读者的阅读日志,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读者的全方位画像。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推荐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3IBD患者尿液中sCD163水平与血CRP、ESR水平及Mayo评分相关分析CD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与CRP及CDA评分显著相关(P<0.05);UC患者尿液sCD163水平与ESR、CRP及Mayo评分相关性不显著。见表1。
表1 IBD患者尿液中sCD163与血CRP、ESR及CDAI/Mayo评分的关联分析
表2 IBD患者治疗前后尿中sCD163水平改变的比较
3 讨论
研究[9]表明巨噬细胞在IBD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巨噬细胞接触大量细菌和抗原,作为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屏障。病原体激活黏膜巨噬细胞产生促炎因子或趋化因子,释放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18、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损伤肠黏膜屏障,促进IBD的发生发展[9]。巨噬细胞分为M1型亚群和M2型亚群,两种细胞分别具有促炎和抗炎作用。CD163分子量为130 ku,在M2型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10],为巨噬细胞活化的标志物。因具有可溶性可存在于血浆内的CD163称为sCDl63。sCDl63包含CD163大部分胞外区域,与CD163具有相同的抗炎作用。在正常人的外周血中sCD163表达水平较低,sCD163表达与膜CD163表达成反比,在炎症信号的刺激下,膜CD163脱落成为sCD163,sCD163表达水平迅速升高,膜表面CD163表达降低[11],研究[11]表明,CD163及sCD163水平与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
sCD163水平对于IBD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IBD患者的血液中CD163水平升高,局部肠道黏膜CD16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UC及CD患者中无明显区别,因此,CD163在IBD患者肠道黏膜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由于sCD163具有可溶性,存在于机体体液中,相比之下尿液更易获得,且完全无创并可以连续性收集,受体内不稳定因素干扰较小,尿液检测更为简便,容易为患者接受。另一方面由于肾小管的天然屏障,尿液中蛋白质组成复杂度降低,更容易观察某些低丰度蛋白的变化[13]。目前评估IBD疾病活动的方法主要包括ESR、CRP等炎症指标以及肠镜检查[14],ESR、CRP等炎症指标存在灵敏度不足,特异性较差等缺点,肠镜检查等是侵入性检查方法,患者依从性较低,不利于常规监测。本研究表明,IBD组及CD、UC亚组患者尿液sCD16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达4~8倍,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关联分析中,尿液sCD163水平与CD组患者有明显相关性,特别是与CRP、是否活动期显著相关,而在UC组中相关性不明显,提示其CD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有一定关系,并有一定的鉴别价值,IBD组及UC、CD亚组治疗前后对比,尿中sCD163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对于疗效预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尿液中炎症标志物检测可成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IBD疾病活动的监测方式,有助于调整IBD治疗方案和判定疗效,且尿液检留取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好,因此监测尿sCD163水平,在IBD病情评估和疗效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尿sCD163水平在IBD中的临床意义需要扩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