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之花竞相绽放在语文课堂
2018-06-10朱敏毓
朱敏毓
[摘 要] 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和课堂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当前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实际,通过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活动开展中渗透传统文化几方面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姿态各异,美不胜收,诗歌、辞赋、散曲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要提高文化素养,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的教学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也需要汉字来打基础。汉字,不仅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关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深刻含义、汉字的书法美都可以给学生讲授。
例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经常讲一些传统文化的小故事,让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教学生学习“家”,我就这样讲,“家”的下面是“豕”,这是指猪的意思。猪这个动物又脏又笨,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上面的“宀”是表示房子的意思,房子下面怎么会放上猪呢?学生们一下就对这个问题发生了浓烈的兴趣。他们纷纷站起来发言。有的说,猪是人的好朋友。我告诉学生,这个学生的回答已经离答案很近了。在我国古代,家家户户都喜欢养猪,在古代人看来,猪是以其勇敢和智慧的代表。因而,古代的人在造“家”的时候,下面放上“豕”。对汉字进行这样的解说,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讲古代文化故事这种形式,领着学生探究“家”原因,引起他们的好奇和高度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汉字,感受汉字所表现出的独特的魅力。学习中,学生不仅产生了对汉字的浓浓兴趣,且内心也对古人的智慧由衷的敬佩。
二、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语说得好,读书重复的次数多了,其所表达的意思就会自然显现了。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拓展、在读中扩展思维、在读中燃烧激情等,引导学生探索诗的意境,体会传统文化的奇特和瑰丽多姿。
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时,我先给学生讲这首诗创作于唐朝的繁荣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唐朝的这一时期的有志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作者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不平凡的胸襟和志向。再接着给学生讲述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接下来拉近写“黄河入海流”。诗人仅仅使用十个字就把尽收眼底的祖国的大好河山形象和浓缩的概括出来,配上古筝独奏《汉宫秋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后,学生们叹服于作者写景手法,感叹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我用诗词中的景色描写进行情感的渲染,对诗的讲解充满激情,用自己的语言的感染力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会诗的意境,为他们深刻理解这首诗做了较好的引导。
三、在活动开展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后进行专题训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择选几篇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和颇具古代特色的一些神话和语言故事以及浅显上口的诗歌,利用课堂的时间大致和简短地讲解一下,使学生有了一个总体的感知,然后就将活动的场所转移到了课外,导引学生就课堂讲授的简短故事、诗歌进行重点学习。学习中,我让学生写感想,写体会,选出几个热心的学生,帮助他们办班级关于传统文化的墙报等,这样,不仅对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加以提升,且传统文化的学习学得深,记得牢。
如在《鲁班和撸板》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学的任务对课文进行分析,课余时间则是进行强化教学。我通过进一步讲解讓学生明白历史上的鲁班和民间的鲁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历史上的鲁班讲的是能工巧匠,民间的鲁班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我适时地引出了我国古代智慧的典型作品,像万里长城,北京故宫,京杭大运河,秦陵兵马俑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和精深的造诣。课余活动结束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可以借助网络,查找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小故事、小文章,自己进行再精简,用本子摘抄下来,下次课余学习的时候每组选一名代表在讲台上朗读。
语文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的课堂要在教育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传承和吸收传统文化,健全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成鲜兰.让语文课堂绽放传统文化之花[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2]陈秀萍.让国学经典之花绽放小学语文课堂[J].江西教育,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