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冠中散文两则

2018-06-09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榴花老墙石榴树

房东家

这是一户寻常农家,七十年代初我住过的房东家,在河北省获鹿县李村。门前那一棵很大的石榴树其实在院外远处墙角,而门前本是空荡荡的一片土场。我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三年,白天出村到十里外劳动,早晚或假日便在村子里到处寻找入画的题材。村里房子的样式几乎是一律的,只有新旧之分。树木稀少,也不高大,倒是石榴树很多。当五月榴花红胜火时,灰墙灰房顶的村庄便像满头插花的姑娘,顿添姿色。但新添的姿色还很难入画面,因榴树大都种在墙角,虽有几簇鲜花照耀于山墙或房檐,但其躯干身段却往往被半掩于破烂堆里。早出晚归,天天见榴花,感到比北京中山公园的牡丹亲切多了,因为她在我生活的灰调中绽开了嫣红。我爱榴花,更因她紧密联系着我寄居了三年的房东之家。我突然觉醒:应该将盛开红花的大榴树搬来门前,或者将房东之家安置到花丛树下。一排长方形的房屋对比了团状的花树。树之干枝交叉及红花绿叶之缠绵应是画面成败之要害。先有构思,约略画出房屋部位,再搬到榴树跟前费劲地刻画,最后搬回庭院补画房屋。雪白的墙面与乌黑的门在构思中早就是关键性的因素,红绿相间的大片石榴花叶呈现“灰”之功效,总起来看,在色调中还是黑、白、灰之组合。我扬弃了靠明暗表现立体的老手法,竭力追求用虚实及疏密来烘托厚度,树丛中透亮的天空之“形”煞费心机,其色则在画树之前先用油彩薄薄渲染。色与笔都不宜涂改,是油画,但是笔与色主宰之油画。

并非出色之作吧,但却是难忘之作。细心的读者当会发现这画画在农村地头用的一块纸质黑板上,画中黑门并未着色,我有意留住了黑板的本色,当时在村子里能买到这种黑板来作油画是一大发现,也是惟一的办法。画作完后,许多老乡来屋里欣赏,他们七嘴八舌,说这画的是谁家谁家,但又都说不太准,因不仅房屋相似的多,石榴树也几乎家家都有。最后,还是我揭了底:画的就是我这房东家,我们都正在画中呢!老乡们都乐了。

老墙

回家乡,总想找寻古老的遗迹,因老遗迹是自己童年熟悉的,童年以前就存在,是爷爷奶奶们的同代人。我住进宜兴县的招待所,在食堂的背面,发现了这堵老墙,悄悄去画,避免别人疑心画这破墙也许别有用心,惹麻烦,那是1981年,余悸犹存。

我不止一次画老墙,画过一道道砖缝裂得开开的墙,纵横的线像筋,像根;画过长满青苔的潮湿的墙面;画过像农家孩子长年不洗脸的“肮脏”的墙面。这堵老墙的皮剥蚀了,暴露出一块块的砖,像人暴露了自己的肌肉与筋骨。暴露真实往往扣人心弦,但真实未必就是美。这堵墙是美的,美在其砖的排列,简单的几何排列构成了无限丰富之形式感。泥水匠之用心在于将小块砖构成坚实的大墙面,蒙德里安和克里于此悟出了平面分割之构成法则。我仔细观察墙面,太复杂了,每块砖与砖的衔接各有差异、砖与砖的色相变化无尽、石灰之残迹时厚时薄……我先是着意分析布满斑点的老年人的脸,后来却感到如面对了大海,自己被淹没了,如何再能表现大海呢!用超級现实主义的手法、用现代摄影当可淋漓尽致地再现这赤裸裸的败壁,由观众去歌之哭之!然而我又不愿描摹这赤裸裸,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内在之结构,则何必连血肉疮伤也托给人看。中国绘画中讲气韵,那韵其实是“虚”,是具遮掩作用的,正如诗不肯露,包含着“藏”的手法吧,对有心人不必多言。

新房群中的这一堵老墙,其日子不会太久了,别人也不注意它,视而不见。只在我的画面中它矗立着,傲视新房,因它确乎经历了漫长艰苦岁月的考验,要永存千古!

猜你喜欢

榴花老墙石榴树
《老墙》
石榴树想法妙
流火
怀远石榴花赋
石榴树
老墙
晚春即景
五月
老墙
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