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初中潜能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2018-06-09苏学海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脱离互联网来转化潜能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行动。因此,将互联网的弊转化为利,带动潜能生行动的转换,是当前教师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首要探索方向。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潜能生;互联网助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4
作者简介:苏学海(1981—),男,甘肃凉州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一、互联网助学的可行性分析
(1)互联网助学操作程序。应用互联网进行潜能生转化,是借助互联网信息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上,同时也为教师拓展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提出可资借鉴的具体操作性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习可按照如下操作程序:①确定导师。所谓导师是借助于各个任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组内学生互联网应用的指导,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思想、心理和生活上都获得进步。②确定组长。以学科或班级为单位,将高素质学生和潜能生搭配分组配合导师共同引导。③确定潜能生名单。④制定制度。制度囊括了导师帮助制度、互联网应用制度、合作学习制度、潜能生档案袋制度、潜能生月分析制度、个案学期分析制度以及多元评价制度。教师可以針对本班级潜能生特点进行制度的创新与编排。
(2)潜能生互联网助学的类别划分。由于发达的互联网遍布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潜能生互联网助学的类别可以划分为家庭问题类潜能生、学业差异类潜能生、心理偏差类潜能生、思想消极类潜能生。不同类别的潜能生虽然问题来源方向不同,但关注的焦点大部分指向互联网。因此,依据潜能生类别的划分,我们需要将互联网作为潜能生转化行动的方向和根源。
二、互联网助学下行动转化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助学过程管理不够完善。互联网助学展开后,参与到互联网助学的家长往往以口头约束或命令的形式,要求潜能生正确利用互联网。这种形式难以帮助潜能生实现转化。陪伴,是潜能生转化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因此互联网助学潜能生转化需要导师、家长的随时陪伴和引导。
(2)互联网助学合作学习环境不成熟。互联网资讯应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巨大。很多学生在担任副组长时,本身互联网应用中还存在问题,故而更多的时候只是教师和小组学生之间的传声筒。因此,这里首先需要解决小组副组长的互联网应用问题,使其能带动其他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互联网数学合作学习环境的发展和成熟。
(3)潜能生转化的评定方法不全面。对于潜能生的转化,不能单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因为,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一些潜能生通过转换后出现了偏科现象,比如有的潜能生动手能力强,对物理甚至学到了高中知识范畴;有的潜能生在文艺方面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能。所以对于潜能生的评定方法,成绩只是说明其转化成效的一个侧面,教师更应该关注潜能生潜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完善互联网助学的思考与对策
(1)提升互联网助学导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互联网导师专业素养的具体行动方案,比如,学习初中物理时,很多学生会参加各种物理补习班,但其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补习班所阐述的综合性物理知识与教材本身并不脱离。因此,与其借助呆板的培训班培养模式,不如借助互联网,主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小组的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物理兴趣点所在,以点带面地逐步提升潜能生物理学习的能力,效果显著。
(2)完善互联网管理制度。完善互联网管理制度是在潜能生无度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定一个规范性使用原则,比如时间上的限定,教师多角度阐释限定的重要性。在内容上要有所选择,明确地辨析有害信息对学生带来的伤害;教师在方向上要给予多方面的协助,并通过专业搜索方法的教学,提高潜能生在某一知识方面深度利用互联网的能力。
(3)完善评价学生的体系。完善评价学生的体系,不能单纯以分数论高低。新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为我们带动潜能生行动转换指明了方向。挖掘潜能生的特长,哪怕是潜能生的这一特长在众多学生中表现得并不突出,教师和家长仍要鼓励学生以深度研究的姿态进入自己的专项特长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导师在利用互联网对潜能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行动的全程陪伴;其次要注意对潜能生以点带面的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最后要注意提高潜能生综合运用互联网的能力,避免有害信息的侵扰。
参考文献:
[1]裴红冰,张国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研[J].数学教育学报,2005(2):94-96.
[2]张朝军.普高学生情感发展水平的调查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4(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