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构建探索

2018-06-09王连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导图环节评价

王连廷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重在知识的传授,重在结果的记忆。为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我从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两大环节入手,构建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全方位抓好课前准备,依靠思维导图去设计教学环节。备课要突出知识体系构建。

1.抓好备科环节。编写教案时要依据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找出每一个知识点,并且找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关联环节。运用知识的迁移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去突破思维难点和选择思维途径,减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难度。

2.教师备课要设计出中心问题、注重有效活动和有益评价的设计。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重点找到学生不易发现但又必须解决的思维问题。中心问题的挖掘需要全员参与,教会学生在几个或多个思维问题中去甄选有价值的问题,来突破每一节课的思维难点重点。设计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情景,学生能进入情景,能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便会激发更活跃的探究能力,能更好的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

3.构建思维课堂的前提就是备课环节。教师首要的是围绕重难点确定教学主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突出学习目标,如何提出导学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何碰撞,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否顺利迁移等四个方面突出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如何有效整合问题设计,也是备课的重点内容。问题的设计力求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力求问题化,设计的问题力求儿童化,解决思维问题力求活动化。学生活动设计是思维课堂的关键环节,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要指向思维的构建。要求活动为直观思维服务,所有的活动是为了更好的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4.教学过程的评价关乎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的评价设计要适时要准确。把科学准确的评价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和学习同时发生,让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二、构建思维课堂的基本做法。

小学思维课堂的构建要目的明确,通过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一节效果明显的思维课堂,一定是以优质问题为主线、主题活动做工具、嵌入评价做指引。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构建系统的实施策略和可基本操作模式。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主题问题,是思维课堂的关键。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更要注重数学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发现问题,遴选出优质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情趣,也达成了思维课堂的一半任务。寻着主题问题,去探索解决办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本环节的重点,一定要分组合作,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探索任务。寻着主题问题,引导学生活动。本环节要围绕一两个可分解的主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基本的探索途径,出示自主学习导引,明确学习目标,创設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逐步展开深度学习。

2.依靠丰富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要依附于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是新式课堂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主问题或者解决主问题的活动中,衍生次问题。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计划、递进式的解决问题,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建人人参与合作、人人得到展示、人人获得指引的课堂学习氛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创设学生思维碰撞和交流的机会。为了调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积极性,教师要设计评价小组的表格。形成忙而不乱,思维活跃,倾听别人,发表主见的活动氛围。所有问题的提出或者解决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维脉络,描述或者绘制出本组的思维导图。

3.学生根据探索经验,理清思维途径,绘制出形象的思维导图,系统归纳思维过程。这也是构建思维课堂的最终环节。本环节的关键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活动情况,将想法和做法外化在纸上,记录并形成自己的思维路线图,把学生抽象的思维过程直观化形象化。如果学生能把思维过程能直观呈现在纸上,学生知识体系就已经形成,才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4.教师适时点评,提升思维能力。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对,做画龙点睛式点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或反思存在的问题,形成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或者学校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最后利用好小组评价表,教师引导全班同学给展示小组打分,对一节课的集体表现打出直观的分数,更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下节思维课堂的探索做好活动铺垫。

猜你喜欢

导图环节评价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第6章 一次函数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