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网信领域自主可控发展的思考
2018-06-09陈左宁院士
◎陈左宁◎院士
5月21日下午,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发展与推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专门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发表了《加快网信领域自主可控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演讲。陈院士指出,我国网信领域的发展要坚持战略目标不动摇,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发挥制度优势,走出一条网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在开放环境下凝聚共识,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文章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校。
党中央、习主席高度重视网信自主可控的建设和发展,中兴事件发生后,社会对网信自主可控的关注度很高,各种观点也比较多,讨论得很热烈。今天借这个会议,我谈谈自己对网信自主可控发展的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战略目标不动摇,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
陈左宁 院士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了网络强国、数字强国的战略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网信领域的规划,也要围绕这个蓝图,面向2020、2035、2050年做出长远的规划。这个规划不在于要明确具体的技术路线,而是要明确整体方向、目标以及要达到的能力,一旦确定,就需要通过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坚持和奋斗去实现。网信领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技术生态、产业生态、应用生态的建设,需要长期积累,不能一蹴而就。期望抄近路、出奇招,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突破是不现实的,只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推进。其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短期内可能出不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无论是政府还是我们科研人员,一定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依据长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做下去,不能为了追求短期显著成效而去改变既定路线和方针。以超算为例,863计划从1990年起就开始支持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到后来与核高基专项联动,863支持整机研制,核高基支持处理器研制,正是在国家将近30年的持续支持下,经过高性能计算机科研团队的厚积薄发,长期积累,才有了天河、太湖之光、曙光机,才有今天在超算领域的整体突破。同样的支持,也体现在通信领域,无论是市场导向、政策鼓励还是科技项目支持,围绕的目标始终是要实现我们在通信领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发展。我国通信领域的企业,也是在市场残酷竞争中摸爬滚打了30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网信领域的发展,取决于人才、金融、技术、市场、国际环境、政策等多种因素,还涉及基础研究、先进材料、高端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高度依赖原始创新和经验积累,有些方面可以加速突破,有些方面该做的功课必须得补上。不能因为中兴这样的事件就丧失信心,否定我们在网信领域已经取得的成绩,打乱原有的部署;也不能因为急于解决问题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需要认清现实、丢掉幻想,认真梳理总结经验教训,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
二、发挥制度优势,走出一条网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我国网信领域的发展情况特殊,不能简单的照搬某个行业、某个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个领域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协作是常态;也存在着别人离得开我,我离不开别人的安全风险。面对这种在开放环境下的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全球视野,统筹布局战略性核心产业,形成国内、国外企业分工协作,组成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保证供应链的可控。一方面要放眼全球,利用好全球的产业资源,产业链、技术链按级分段统一布局,分清楚哪些可以依赖全球市场,哪些必须立足国内;哪些技术和产品可以合作开发,哪些必须自己完全掌握;另一方面,对必须要抓住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业,要立足自身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并在资金、人才和其它配套政策方面给予一整套的支持,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尽快解决当前国家安全所需,并为网信领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在国家的统筹下,要正确处理技术先进性、市场占有率以及安全可控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国情,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从这几年的发展经验看,技术先进性、市场占有率和安全可控三个目标,在发展初期要求完全一致是很难实现的。当前我国网信领域的发展,对解决安全问题和实现产业化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都是紧迫的,不能只有等到产业发展起来了,才去考虑安全问题;或者为了产业目标,忽略安全问题;也不能单纯的为了安全,不考虑成本和长远发展,今后在制定目标、设计政策和具体实施时要同步考虑到。对于有特殊安全需求的领域,应着重解决供应链的问题,要采取特殊的措施,不能采用完全的市场竞争,这个市场需要国家和政策引导,不能光看产业化。在产业化方面,不能简单把市场占有率去作为科技专项的一个目标和考核要求,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化能力要在市场竞争中真正成功,还依赖于资金、政策、应用生态等其他条件的支持,不是仅仅依靠若干个科技项目,必须联动起来。
三、在开放环境下凝聚共识,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网信领域的发展,起步就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在一段时间内,我们主要是在别人核心软硬件上的集成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掌握核心技术是必然要求。这几年通过引进消化、知识授权、全自主研发各种方式来争取核心技术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处理器和基础软件为例,国内做处理器的技术体系,包括了全球所有的主流架构,国家支持、地方支持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方向还不统一,一家国外的处理器厂商可以同时和我们的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业谈合作,互相比对条件。开源软件为我国软件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国内企业对于开源软件往往直接拿来使用,或者稍微改动部分代码包装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软件产品,而缺乏对代码的全面消化吸收,致使我们对开源软件的贡献相当有限,对开源项目更是缺乏主导,从而造成我国软件产业“散而不强”的局面。我国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就有七八家,技术同质化严重,最大规模的企业人数也就400多人,销售额1亿左右,这个规模相比微软、谷歌这样的巨头差距太大了。核心芯片和软硬件又面临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新业态、新需求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凝聚共识,通过制定可操作、可实施的自主可控标准,为用户提供一个明确的自主可控评估,不要再陷入是否是自主可控这样的争论中。针对存量软件市场和新业态软件市场,分类分级建立国家导向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软件发展环境;补齐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的短板,抢抓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软件生产力布局。积极引导国内优势企业形成多形态开放、自主可控、共享共生的软件研发生态,做强软件产业。今天这个会议邀请了一些重要领域的用户代表,从各自行业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出发为自主可控发展提出意见,我觉得非常必要,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紧密融合,是信息化建设最特殊的要求,希望自主可控领域的企业能抓住这一轮信息化变革的机遇,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整个国家信息系统的升级中去。
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团结起来,为我国的网信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