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用VRLA充放电控制策略
2018-06-09朱明海周寿斌
朱明海,黄 毅,周寿斌
(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600)
据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2.5亿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交通工具,特别是外卖小哥、学生一族出行的标配。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以铅酸蓄电池(VRLA)和锂离子电池为主,其中铅酸蓄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铅酸蓄电池的质量和寿命问题也是用户最为关心的,因为铅酸蓄电池更换成本是购买电动自行车以后最大的消费。
铅酸蓄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与设计制造水平、整车配置以及后期使用维护等因素有关。铅酸蓄电池科研工作者已投入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从设计、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且使铅酸蓄电池的综台性能大大地提高;整车配置及使用维护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优化调整充放电控制策略,充电管理和放电控制分别由整车配套的充电器和控制器实现。
当然,要想对充电器和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及参数进行调整,得先弄清楚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模式,通过对退回失效电池解析,主要是正极上部活性物质软化脱落、负极下部活性物质硫酸盐化以及伴随着失水引起的单只落后、均衡一致性问题[1]。
1.充电策略
(1)充电电压
铅酸蓄电池组充电电压偏高,正极板氧气析出增加而形成气泡,强力冲刷活性物质二氧化铅,使得活性物质与板栅结合力变差,甚至脱落;过充析出氧气分解的是水,致使氢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加速了板栅腐蚀;过充造成铅酸蓄电池内部压强增加,从而会有一定量的氧气和氢气从安全阀逸出,造成蓄电池失水。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和外界连通的唯一通道是安全阀,单体间充电电压和开闭阀压力差异会带来失水量的差异,会使容量差异进一步离散,最终形成单只落后或均衡一致性差异。铅酸蓄电池组充电电压长期偏低,会使负极板上的部分硫酸铅始终不能完全反应,产生硫酸盐化,内阻增加,容量降低。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组正常采用铅钙锡合金体系,正极板析氧电压2.35 V,负极板析氢电压2.42 V。但作为动力电源使用,正常硫酸比重达到1.35 g/cm3,为保证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接收能力,同时为了满足铅酸蓄电池组8 h以内能充满电的使用需求,设定充电限压一般为2.45伏/单体,浮充电压一般设定为2.28伏/单体,各厂家根据设计和生产工艺不同而稍有差异。
(2)温度补偿
铅酸蓄电池实时荷电状态,事实上是保持铅酸蓄电池内部一个理想的化学活性平衡,它是由电压和温度共同确定的。如前所述的充电限压2.45伏/单体,浮充电压2.28伏/单体都是基于25 ℃的环境温度,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及浮充电压具有负温度系数特性,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反之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应适当升高。
电动自行车冬季续行里程缩短,夏季铅酸蓄电池热失控鼓包变形,就是因为配套充电器没有采取温度补偿措施,按照环境温度25 ℃设定的定值限压和浮充电压参数,导致铅酸蓄电池冬季欠充电、夏季过充电引起的。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组配套充电器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补偿系数按照2 V系列采用-2~-3 mv/℃设定,具体如图1所示铅酸蓄电池充电电压温度补偿关系曲线;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直流输出线上靠近电池箱插头的位置,以采集电池箱表面温度为宜。
图1 铅酸蓄电池充电电压温度补偿关系曲线
(3)脉冲充电
铅酸蓄电池过充电会产生失水、欠充电会造成硫化,特别是过充电失水会带来很多综合症:栅板腐蚀、活性物质软化、甚至负极板硫化等。
“脉冲充电对铅酸蓄电池充满电且不过充有好处”,这是大家所共识的。殊不知,并不是什么样的充电脉冲都对铅酸蓄电池有好处,在充电过程中何时加入也有学问。在脉冲充电过程中,频率和占空比是两个重要参数,选择不当会事倍功半,通过大量的试验,进行了多种制度的比较,采用低占空比和高脉冲频率的设置,使铅酸蓄电池可在较低的电压下充满;从克服极化的角度来说,所加的负脉冲时间上要很短,一般在正脉冲的3%以内,幅值是正脉冲的1.5~3倍。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阻力并不是恒定的,当电池亏电较多时,由于反应物PbSO4多而反应产物Pb和PbO2少,这时化学反应速度较快,极化作用很小,在这个阶段加入脉冲,去极化的作用不仅无从发挥,而且降低前期的充电速度。只有到充电后期,随着反应产物Pb和PbO2逐渐增多而反应物PbSO4逐渐减少,反应动能下降,反应速度减缓,极化作用开始逐渐加大的情况下,适时加入脉冲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充电阻力加大表现在经过一段电压均速上升阶段后,电压上升速度开始加快,即人们通常所说的dv/dt变大,充电电压曲线出现拐点,就确定在这一区域加入脉冲[2]。如图2所示脉冲充电下的蓄电池极板,其活性物质晶相致密均匀;而相同使用工况条件下,用传统三段式充电器充电下的蓄电池极板,其活性物质疏松无序如图3所示。
图2 脉冲充电下的极板
图3 三段式充电下的极板
(4)定时充电
传统充电器充电模式由恒压阶段转浮充阶段的条件是充电电流降至30 mA/Ah。新的铅酸蓄电池恒压阶段充电电流能降至5 mA/Ah以下,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铅酸蓄电池逐渐老化、内阻增大,恒压阶段末期充电电流逐渐增大,甚至不能降低到30 mA/Ah以下,导致充电器不能正常转浮充阶段,铅酸蓄电池一直处于恒压过充电状态,严重时产生热失控变形[3]。
传统三段式充电器恒压阶段充电时间需要2.5 h左右,如图4所示,在这一时段增加定时保护功能。在充电恒压阶段,当连续充电2.5 h后,充电电流不能降至30 mA/Ah以下,定时保护功能启动,强行转入浮充充电阶段,实现电流转换和时控转换双保险的模式。
图4 恒压阶段定时保护功能示意
2.放电策略
(1)放电终压
电动自行车配套48 V控制器的放电保护电压设定42 V,由于均衡一致性差异,实际放电过程中,电池终止电压并不都是10.50 V。单只电池终止电压低于10.50 V的放电过程都属于过放电,而且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压差越来越大。单体电压放电至1.75 V左右,起荷电作用的ß-PbO2基本消耗殆尽,如继续放电必然消耗起骨架作用的а-PbO2,而这部分转化的硫酸铅充电过程中又不能再生恢复成а-PbO2,只能生成ß-PbO2,从而使原先由а-PbO2支撑的骨架结构遭到破坏,正极活性物质就软化了。使得正极的真实比表面积减小,其次正极板用于传输酸液的孔道被堵塞,使得电池的容量衰减。
建议将48 V控制器的放电保护电压设定44.00 V,从而避免均衡一致性差异引起的单只电池过放电隐患,而且所减少的续行里程不到2 km,对消费者的正常出行不会造成影响。
(2)过放恢复值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组放电至保护值,控制器断电保护,这时铅酸蓄电池组的开路电压逐渐回升,几分钟后仪表显示又不欠压了,一些用户就又采取给电行驶,这种严重过放电对电池破坏更大。导致活性物质加速老化,充电时活性物质的转化能力减弱,甚至使部分活性物质过早的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铅酸蓄电池容量衰减加快,使用寿命缩短。
建议电动自行车用控制器增加过放恢复功能,设置过放恢复值。该恢复值大于开路电压回升值,铅酸蓄电池组必须经过再充电才能恢复放电功能。
3.维护保养
铅酸蓄电池组放电深度正常以50%~80%为宜;电动车刚起动、遇爬坡、上桥、逆风行驶及超载时,应脚踩助力,避免大电流放电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铅酸蓄电池组夏天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曝晒下充电,冬季最好在室温环境下充电。
4.结论
尽管铅酸蓄电池是消耗品,但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动车产业,最大限度的发挥铅酸蓄电池的潜能,关于蓄电池组的寿命问题,作为蓄电池制造厂家要首当其冲,苦练内功,从源头工艺执行、制度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多下功夫[4];同时,电动自行车配套充电器、控制器的充放电控制策略的优化改进,对于延长铅酸蓄电池组使用寿命也是必须的。
[1]焦其帅,陈瑞珍,郝宏强,等.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失效形式统计分析[ J ].蓄电池,2009(4):169-172.
[2]王坚.慢脉冲快速充电延长铅酸蓄电池寿命的研究[ J ].电池,2005(4):288-289.
[3]朱明海,于尊奎.浅谈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的智能化[ J ].中国自行车,2010(4):40-41.
[4]王克俭.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寿命浅析[ J ].电动自行车,2009(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