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现状调查及完善建议

2018-06-09苏兆斌谢杉杉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被访者技术型校企

苏兆斌 谢杉杉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引言

2014年国家提出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战略,这是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战略。之前国家层面曾多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里所说的职业教育包括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教育则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除了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外,也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这是因为高校总体可分为两类:研究型高校和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则包括本科层面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已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共计13300多所,在校生将近3000万人,毕业生每年将近1000万人,参与职业培训达2亿多人次”。1996-2014年的18年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从123万人跃升至1007万人,毕业半年后的总体就业率达90%。政府补贴性培训更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总体规模由1998年每年300万人跃升至每年2000余万人。2015年我国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开始正式转型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这些地方本科高校主要包括高考扩招后专升本的高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等。

通过实证调研,从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以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对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针对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领导及相关企业人员展开调查和采访工作。调研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横跨全国25个省份55所院校,具体各省接受调查的人员占比情况如图1所示。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6份,收回有效问卷86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调研数据利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多变量分析,数据拆分、频数分析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精确处理。信度校验结果见表1,信度系数大于0.90,说明问卷调查中的题目具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效度分析显示,矩阵非正定矩阵,因此不能做因子分析,只能做频数分析、多选项分析及比率分析等。

图1 被调查人员地理分布

表1 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校验结果

二、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现状调查

1.关于转型发展

(1)对转型发展的认识。关于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态度,有78%的被调查对象支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认为这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特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机。对转型的难点认识主要集中在观念转变、课程开发及设置、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关于学术型人才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认识,9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更适合转型发展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2)转型发展的动因。关于转型发展的动因,由表2中可见,被调查对象更加认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为了破解就业难题,就业问题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过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宗旨,从而有效突破地方高校发展瓶颈。这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现实发展需求,实现顺利转型,推动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的必由路径。

表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动因调查

(3)转型发展的现状。关于应用技术型高校与普通高校是否存在区别的调查中,学生和教师给出的回答略有不同。教师给予肯定回答的比例占89%,学生给予肯定回答的比例占76%。满意度调查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关于学校基础设施、教师素质、实习、实训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学校基础设施及服务满意度调查

从表3中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对学校基础设施及服务的各项满意度保持中立和满意、非常满意的占比合计均在60%以上,其中对娱乐设施的满意度最低,三项合计为61.17%。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最高,三项合计为80.58%。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各项满意度保持中立和满意、非常满意的占比合计均在80%以上,其中对教师间合作和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最高,三项合计分别是86.4%和85.44%,证明教师间以及师生间相处关系融洽。其中对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度最低,三项合计为80.58%,但这与其余几项差距不大。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实习、实训的各项满意度保持中立和满意、非常满意的占比合计均在80%以上,其中对工作环境和培训导师的满意度最高,三项合计分别是89.32%和88.34%;对工资待遇满意度最低,三项合计为81.56%。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重响应问卷形式,各类培养模式占比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课堂教学(75%)、顶岗实习(56%)、工学结合(54%)、项目导向(36%)、任务驱动(33%)、科研实践(30%)。关于人才评价方式,采用多重响应问卷形式,各类评价方式占比由高到低排序如下:理论知识(73%)、实践应用(72%)、就业创业(51%)、创新能力(41%)、科研能力(35%)。关于教师聘任考量指标采用多重响应问卷,教师聘任标准依然以学历学位(占比85.88%)、教学能力(占比67.06%)和科研能力(占比61.18%)为主,其次考查职称及专业职务(占比51.76%)和一线工作经验(占比50.59%),实际技能(占比22.35%)和任职资格证书(占比18.82%)则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关于教师考核评价指标调查数据显示,教学和科研依然处于首位,分别占比为92.94%和83.53%,紧随其后的是社会服务指标(占比40%),这与普通高校评价指标差别不大,实习实训(占比为22.35%)等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具有重要辨识度的关键技能指标则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处于末位。

2.关于校企合作

(1)合作方式及成效。关于校企合作模式见表4,采用多重响应问卷形式,顶岗实习的比例最高,其余由高到低依次是:提供师资、订单培养、共享资源、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研发、专业建设、提供捐赠。

表4 校企合作模式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政府参与校企合作主要采取政策引导、财政补贴、提供服务平台等方式介入校企合作或为校企合作提供支持。在校企不同合作模式中,具体的合作方式回答比例较高的选项如下:顶岗实习方面,合作企业提供岗位并安排师傅指导和管理。师资建设方面,校企师资互动、资源共享、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和邀请企业人员来校兼课或讲座。校内实习基地通常采用学校自建、企业投入设备、或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通常是在企业挂牌建立,或企业专门建立面向学校的实习基地。课程研发方面,校企共同研发,企业偶尔参与课程建设讨论。专业建设方面,校企共同决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校企合作是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校企合作通常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同时能够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不多,合作的稳定性欠佳。根据调研结果统计,企业与学校合作时间通常集中在2~5年,最长合作时间则集中在5~10年,合作企业每年都能接受顶岗实习的占比约为31%。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通常在10家以上,相对分散。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生占比为95%,提供技术服务的占比为59%,提供企业员工培训占比为55%,提供厂房、设备的占比为18%,提供土地的占比为11%。此外,在一线挂职锻炼3个月以上教师占比仅为33%,企业实习中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比例为93%,但42%的学生认为虽有顶岗实习的机会,也只是偶尔顶岗操作,机会并不多。关于实习效果,有38%的被访者认为企业实训效果一般;37%的被访者认为企业实训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企业生产需要;19%的被访者认为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实际生产之需;仅5%的被访者认为企业实训效果很好,学生能够独立顶岗工作,完全胜任企业生产之需。

(2)影响因素。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根据调研反馈主要包括:合作机制、双方交流平台、政府政策引导、地方政府举措、企业利益,以上各因素回答占比均位于54%~61%之间;学校缺乏主动性、企业拒绝等则成为一般影响因素,占比分别为31%和8%。关于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企业合作意向、双方合作机制、学校合作动力、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制约几个方面,回答占比分别为:63%、53%、49%、40%、38%;教师素质、学校协调能力等则成为一般影响因素,占比分别为31%和25%。

(3)存在问题。关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见表5,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诸如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学生顶岗实习岗位难以落实;学校研发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欠缺等几个方面。

表5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主要问题不在政府和企业层面,而大多是由学校原因造成的,同时一些微观的因素也会影响校企有效合作及成效。诸如所谓的双证、双师型教师,存在实践经验和生产技能欠缺的情况,或者是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方面有所欠缺;校企合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性问题,一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操作的同步进行,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及时巩固强化;企业师带徒存在师傅不用心的情况,有些师傅认为学生过来实习实训给自己增加了负担,或者存在保守心理,不愿意将自己掌握的技能及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徒弟,或认为学生只是来企业进行短暂的实习,因此存在敷衍了事表面化的状况;也有一些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安排过多体力劳动,真正的技能学习及训练则相对不足;再者,一些学校派出的实习带队教师并不了解实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代表学校管理学生,不能对学生的企业实践进行很好的督导和检查。

3.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

(1)职业教育与培训现状。应用技术型高校职业教育主体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为发挥部分高水平高职院校优先发展和引领示范作用,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并按年度、分地区分批推进,在全国优选一百所示范高职院校进行优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国家再次出台政策,落实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于2010年计划新增100所骨干高职院校。至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总数为200所,到2015年完成最后一批院校验收工作。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和奖惩考核、绩效监测及滚动淘汰机制的激励和制约下,示范院校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增强办学活力,以提高质量和内涵建设为核心,实现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密切合作,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在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是否常态化地对外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调查中,56%的被访对象给予了肯定回答,28%的被访对象给予了否定回答,另有16%被访者不了解相关情况。从比例看,常态化对外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超过半数,但拓展空间依然很大。关于学生每周接受额外培训时长的调查,有三分之二的被访者选择少于10小时,选择10~15小时的仅为23%。对已接受的职业培训的调查评价显示,培训所起效果不甚理想。

(2)影响因素。在对职业培训方式有效性调查中,72%的被访者认为实践教学对于职业教育培训最有效;紧随其后的是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演习互动、企业生产实践导师授课、师徒式培训,介于59%~39%之间;至于专家授课、内部交流、多媒体教学、高级讲师授课则认可度相对较低,介于28%~16%之间。

针对学生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调查中,学生则更加倾向于参与生产实践培训,选择现场培训和工作中学习的比例高达84%和70%,选择网上学习和阅读书籍的比例为48%和43%。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类型的选择,选择专业技能的占比为80%,选择实践操作的占比为72%,选择拓展训练的占比为64%。关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调查,72%的被访者选择案例教学,其次由高到低依次是模拟训练、游戏竞赛、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研讨会,介于65%-33%之间。

在对未接受实习培训原因的调查中,半数被访者回答由于学校和企业原因未能参加实习培训,还有41%的被访者回答没有足够时间,29%的被访者认为实习培训是必要的但苦于没有经费,18%的被访者认为实习培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没有必要,11%的被访者对此没有兴趣,8%的被访者准备升学,因此未能参加实习培训。尚有部分被访者认为职业培训不到位、走过场,不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4.关于就业

(1)就业现状。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认为就业形势好和较好的比例合计为49.42%,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和不乐观的比例合计为50.57%,二者基本持平。关于失业的原因,77%的被访者认为薪酬期望与实际差距太大,53%被访者认为对就业地区或者就业职位不满意,37%被访者认为就业单位门槛太高,26%被访者认为失业人数供多于求。对于就业不确定的原因,多数被访者选择了技能有限和行业竞争激烈,比例分别为71%和62%,人员需求量下降、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合同期限短等因素则成为就业不确定的一般影响因素。对于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被访者认为求职者择业过于挑剔,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求职者缺乏工作经验,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竞争力;还有少部分被访者认为企业对较高职业能力或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减少;就业信息不充分,相关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相关利益方沟通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通。

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在示范及骨干院校引领带动下,就业及自主创业成效显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了相关的详细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大学共计24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1341所,比2014年增加14所。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5%,相比2013、2012、2011届分别高出0.6%、1.1%、1.9%,就业率呈逐年攀升趋势。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均呈上升态势。在2014年高职毕业生数量增加、宏观经济增长趋于下行的不利背景下,计分卡指标稳中有升,说明了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认可度相对稳定。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在发挥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职业教育带动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数据显示,2014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8%,较2011届增长了1.6%,增幅高达72.7%。同时,通过创业提供就业岗位大幅增加,高职毕业生创业类型大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带动了更多人就业。

(2)影响因素。关于就业的综合影响因素调查数据显示,薪酬福利、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地点、专业对口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此外性格、兴趣、工作环境、工作单位性质及规模、工作稳定性、家人意愿等则是影响就业的一般因素。关于影响成功就业的自身因素,根据调研结果统计,专业技能、实际经验、能力、学历成为影响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比例分别为71%、63%、62%、39%,职称或专业技术职务、培训经历、技能证书则成为影响成功就业的一般因素,比例分别为25%、25%、24%。

(3)就业指导。关于就业指导,多数被访者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职业规划辅导、求职心理辅导、求职经验及应聘技巧,少数人选择了专业辅导、就业形势等。排在首位的是用人单位信息,这也反映出信息沟通和获取的重要性。关于获取就业信息有效渠道的调查,多数人选择了招聘会、就业网站,另有少数被访者选择了就业信息公告栏、亲戚或朋友介绍、媒体广告。虽然就业网站成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渠道,然而对学生进行就业网站关注度调查中,学生对就业网站的关注程度并不理想。关于最想获取的企业信息类型,多数人选择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从业经验、良好的专业技术、广泛的人际关系、前沿知识信息等。关于学生最欠缺的素质调查中,多数人认为学生欠缺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相关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另有少数人认为是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

三、完善建议

1.转型发展:转变认识、强化实训、加强监管

要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顺利转型,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认识,破除重学术轻技能的固有理念,应用技术型高校真正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己任,大胆改革,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为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应用技能型专业人才。尤其是在课程开发与设置方面,必须实现真正转型,绝不能继续沿用转型前课程体系,注重应用技术型课程开发,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加强实习实训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不断地进行巩固强化训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受到良好的应用技能培养。对于实习实训培养环节,应严格按照相关考核标准对实习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作为院校考核的重要指标,不达标者减少经费拨款,严重者限制招生。同时要加强经费监管,保障经费使用效能。针对调查中学生对娱乐设施满意度较低的状况,切实提升学生精神层面的幸福感指数,保障学生学好应用技能的同时,能够享受更多身心的愉悦。针对调查中对教师教学技能满意度最低的状况,要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尤其是实践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专业课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培训和锻炼结束后及时予以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保证培训和基层锻炼的效果。在专业教师评聘环节,加大应用技能性指标的权重,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

2.校企合作:健全法规、转变机制、精细管理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激励和约束职能,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校企双方合作的交流平台,促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根据调研结果统计,学校应该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主动出击,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借助专业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免费培训。作为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的思想教育与管理,让员工端正态度,真正为实习实训的学生负责,同时应切实增加学生顶岗实习实际操作的机会,尤其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水平,切莫因为安全和生产等因素减少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积极的做法是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防范和保护措施,必要的情况下为学生投保意外伤害险。同时,应不断对学生进行实习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真正做到顶岗工作。作为学校一方,应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尤其双证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措施促进双证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引领作用。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期间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能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不断提升实习实训的效果。

3.职业教育与培训:强化培训、动态跟踪、终身教育

调查显示,高等职业院校未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对外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尤其是一些与生产一线密切相关的专业以及特色发展专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外开展培训工作。同时也应不断加强校内师生的培训工作,避免走过场、应付了事的情况发生,切实提升师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以满足生产实践需求。尤其要及时洞察企业、行业的发展变化,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效。在培训方式方面,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演习互动、企业实践导师授课、师徒式培训等形式所占比例,尤其是增加师生现场培训和生产一线工作中学习的机会,通过模拟训练和游戏竞赛的方式,增加培训的趣味性,持续提升培训的有效性。要强化终身职业教育理念,拓展职业院校辐射职能,促进教育公平与效率。终身职业教育培训已被确定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方针,终身职业教育拓展了职业教育的纵向和横向空间,并以法制化、制度化、常态化予以确认和强化,这将为提高全民职业素养,满足大众职业继续教育需求,推动全民创新,大众创业掀起新一轮浪潮。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终身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核心引领及辐射作用,加快其社会化进程,加强横向合作,促进协调发展,为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常态化提供重要保障。终身职业教育表现为对社会各种职业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不仅仅是职业院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更多的社会职业教育模式将持续涌现,整合发展。终身职业教育为实现职业教育机会的平等创设了条件,是政府由“扶贫”转向“扶智”的重要举措。空间上打通了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镇化建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多元立体的整合。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培养大众自主教育、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并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转换思维,紧跟时代步伐,以适应职业岗位变迁和社会发展需要。

4.就业:提升技能、合理定位、全民关注

为不断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就业水平,社会各界在大国工匠、“中国制造2025”等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视程度,营造全民崇尚技能、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薪酬和待遇水平。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必须认清形势,苦练基本功,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争取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同时,作为求职者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就业目标,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就业领域。关于就业指导,相关利益方应向学生全方位提供用人单位信息,让学生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契合度相对较高的用人单位。政府和高校应积极做好学生求职心理辅导、求职经验及应聘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学生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经验和技巧,在求职应聘中游刃有余,提高就业成功的几率和水平。聘请优质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或求职前的岗位培训,介绍先进的管理模式、从业经验、专业技术、人际交往经验、前沿知识信息等,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去迎接求职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1]陈正江.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运作机制与治理逻辑[J].高教探索,2016(11):80-85.

[2]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5-07-23:(03).

猜你喜欢

被访者技术型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校企合作五反思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