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儿心思,在街心公园拍摄“雨林大片”
2018-06-08陈忠欢
陈忠欢
或许摄影爱好者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踏进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与野生动物为伍,拍下点赞无数的环球旅行照片。这样的旅行拍摄,除了要有假期,必定会带来昂贵的花费,让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及。有没有一种好玩的拍摄方法可以不花费重金也不必跑很远,就能模拟拍摄这种大场景的画面呢?答案是有的,今天我们摄影实验室栏目带大家一起,尝试把自家后院或者街心公园中的小景观努力拍出大场景效果。
根据诉求,我们设计了将石堆拍摄成山峰效果、利用水坑拍出湖泊感觉、将草丛和花坛拍成热带雨林和花海的效果等几种画面。在前期准备中,我们先网购了鹿、河马、狮子等野生动物的模型,希望通过不同焦距的镜头,搭配合适的拍摄角度以及光线,最终获得“以假乱真”的拍摄效果。事实证明,这些野生动物的模型在微距镜头下,逼真地呈现了一种现场感。在拍摄器材上,我们准备了一台佳能EOS 5DsR相机搭配EF 16-35mm f/2.8L Ⅱ USM镜头、一只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和一盏可调输出功率的常亮LED灯。
实验一:公园草丛变热带雨林
第一个场景我们是在公园的草丛拍摄完成的。最终拍摄完成的照片(图01)营造了幽静无人的氛围,给观者一种小鹿在热带雨林中行走的错觉。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我们选择了EF 100mm f/2.8L ISUSM微距镜头,使用F2 8大光圈进行拍摄。大光圈容易让画面看起来整洁,焦点对在模型鹿的身上。在大光圈下,前景和背景产生的虚化能让画面的纵深感更强,场景自然而然变得大了。
拍摄角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照片的成败,太高或者太低的拍摄角度都会让照片看起来有些别扭。经过多次尝试,拍摄角度基本和模型鹿平行是最理想的。另外,热带雨林当然要有一种潮湿感才行,拍摄时刚好遇到公园的洒水装置给草丛浇水,解决了“潮湿感”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偶遇,拍摄时只需要利用一个小喷壶,来营造一场微型“人工降雨”即可。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光线。从图02拍摄现场可以看出,我们选取的草丛有很明显的光影变化。这时你只需要把模型鹿放置在其中的一个高光区,调节好相机曝光,就可以营造出清晨一束阳光打进热带雨林的效果了。
實验二:石堆变山峰、水坑变湖泊
第二个场景选择在公园中几块错落的石头堆中,在缝隙中倒入了一瓶矿泉水,利用石块的错落感,寻找山中湖泊旁一群动物在喝水、嬉闹的场景。我们依旧使用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搭配大光圈进行拍摄。画面中虚化的前景,是为了营造一种“偷拍”的视觉效果。在选择前景的时候,尽量找一些浅绿色的树叶和草丛进行适当遮挡。
当你想要拍摄一群动物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动物之间的站位,也就是构图问题(例如图03)。基本原则是由近到远进行摆放,不要让动物出现重叠。如果天晴且光照很强的话,你还可以在背景的石头上浇上一点水,在曝光不变的情况下,潮湿石头的颜色会变得很深,因此降低反射,曝光也随之减少,这样就会和周边的动物产生一些有趣的明暗对比。
最后是选择光线。我们从中午三点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多才开始拍摄,只是为了等到一束稍弱一点的侧光。从图04中可以看出,前侧光把模型动物的影子打在湖泊和假山上,并且动物身上也出现光影的变化,这样增加了照片的真实感和层次感。
实验三:花坛变花海
或许你也经常在路上或者街边看到过图07的野花丛,因为它们实在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存在感,也很难让人提起拍下来的兴趣。但是如果稍微变通一下,你也可以让野花丛有一种花海的既视感。这里所说的“变通”就是更换镜头。我们选择使用的是EF 16-35mm f/2.8L ⅡUSM,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所以能够更夸张地表现景物的远近感,增加主体张力,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就是图06画面中的花朵比图07的大并且显得多的原因。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拍摄角度一定要低,镜头尽量靠近前景的花朵,镜头微微上仰,如果环境太暗出现对不上焦的情况,可以使用一盏常亮的LED灯,打亮对焦主体的花朵即可。
实验小结:
经过这期的实验你会发现,其实好看的照片不一定是在美景中拍摄完成.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镜头的选择、现场光线的变化和拍摄角度的运用把身边平凡的小景观拍成不一样的大场景。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拍摄中,多思考、多观察,变通一下拍摄技巧,无论在哪里都能够拍出有趣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