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黛玉形象的悲剧意蕴

2018-06-08王炳茗

戏剧之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心眼林黛玉悲剧

王炳茗

【摘 要】林黛玉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一个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人生悲剧原因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她的生理、身世、性格、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压抑等。一些读者对黛玉性情的评语大多是“小心眼”、“刻薄”等,认为林黛玉待人刻薄、对待事情想不开是导致她个人悲剧的重要原因。文章立足于文学文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述林黛玉形象的悲剧意蕴——“小心眼”中的真情感,旨在提升人们对林黛玉形象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林黛玉;《红楼梦》;悲剧;“小心眼”;真感情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198-0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典范,是一部具有博大精深精神和丰富文学资源、意蕴的文学宝藏,以其独特的艺术文学价值得到了众多读者的研究。《红楼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典型的人物,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很多读者认为林黛玉具有“小心眼”、“尖酸刻薄”的性格缺陷,这种偏见是对作品的一种误读,为了矫正人们对林黛玉的偏见,文章从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等方面对林黛玉悲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林黛玉“小心眼”中蕴含的真情。

一、林黛玉性格解析

(一)清高孤傲

纵观贾府大观园,黛玉与其他人物所呈现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对现实生活的傲视以及对其余人阿谀奉承的嫌弃。这一点可以在与薛宝钗的对比中体现,薛宝钗性格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非常世故、圆滑,精通做人与处世之理。宝钗从来不会发脾气,甚至于处处为了他人而做,处处为了和气而做,严重到甚至丧失了个性,这也是贾宝玉不喜歡的原因。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在偌大的贾府做到左右逢源,拥有非常好的人缘,也深受其他人的喜爱。但是林黛玉却与之截然相反,性格清高、孤傲,将心底的情绪显露于表面。同样在贾母跟前,薛宝钗与林黛玉同属外来,然而她却能够极力迎合与讨好,而黛玉却从来不说任何一句奉承之语,甚至会在心底隐藏一股自卑。

(二)多愁善感

了解《红楼梦》的读者都知晓林黛玉的性格,也自然晓得其性格的形成与其多病的体质与诗人气质关系很大,此外便是自小孤身一人,后来又寄人篱下生活在贾府,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的性格。林黛玉所体现的多愁善感,在其言行中便尽得体现。林黛玉初入贾府时,贾宝玉见到她这样形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见,林黛玉的倾国倾城容貌、灵气逼人的气质以及从眉眼中透露出的多愁善感。在林黛玉语言以及诗作中也能够体会到其多愁善感的性格。林黛玉“善感”的体现,更多的体现在其与贾宝玉的爱情上。林黛玉自认为自己的生活看不见希望,身处于贾府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只有与宝玉的爱情是其能够看得见的唯一希望与光芒,甚至已经成为生命中的全部,林黛玉为了这一份爱情能够与凄苦的生活作斗争,也正是因为如此,林黛玉的性格也因此更为敏感,也就是我们所要阐述的“小心眼”。对于爱情,林黛玉既向往又害怕,之所以向往,是因为与贾宝玉的爱情是其生活中唯一的希望,而害怕却是因为太过珍惜与在乎,害怕爱情瞬间即逝,这样矛盾的心理也使其心理更加纠结。

对于爱情的期待,从《红楼梦》32回中,林黛玉听到宝玉公开地赞赏其“不说混账话”时便可以体现,当时她心理的变化被曹雪芹描写得淋漓尽致:“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由此表现出林黛玉当时的“惊”与“喜”。另外,林黛玉探望被贾政毒打的宝玉时,在看到薛宝钗的那一刻,她突然猛升醋意。尽管爱情让林黛玉倍偿痛苦和幸福,然而尽管如此,依然维持着作为少女的尊严,在这之下却也不断地在刺探宝玉,这一点从第23回中宝黛共读《西厢记》便可以体现,宝玉借用《西厢记》向林黛玉调情,当时林黛玉瞬间“发起怒来”,或是“薄面含嗔”,由此便也体现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以及内心的不安。同时,正因为对宝玉的喜欢,结合黛玉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才体现了林黛玉的“小心眼”,这也是她对贾宝玉真情的体现。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多情,而黛玉却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情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政治因素,这也正是“林黛玉”这个人物能够广泛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造成林黛玉“小心眼”个性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对林黛玉性格的影响——造就林黛玉“小心眼”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性格的形成具有她先天的遗传因素,但更多的是其后来所处社会生活环境对她带来的影响。林黛玉在没有出场的时候,在小说的第三回就有对她的侧面介绍“虽系钟鼎之家,却亦书香之族”,可见,林黛玉出身世袭侯爵,是当时那个时代很多人羡慕的“清贵之家”,虽然林黛玉是女子,但是她的父亲却将她当作男孩子来培养,林黛玉从小饱读诗书。但是他的父亲没有对她进行阶级教育,以至于林黛玉不了解那个社会赋予对女子行为规定的一切。养尊处优的童年生活,使得林黛玉形成了高傲、任性的性格。在她的父母双亡之后,林黛玉被送到贾府,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加上其母遗训,“外祖母家自与别处不同”,更使得林黛玉的心灵变得更加压抑,她认识到自己身处外祖母庞杂的家族中,想要保护自己,就需要步步小心,不能多说一句话,长此以往,林黛玉成为了一个“小心眼”的人。

在林黛玉最好的年纪时,她本应该天真活泼地在自己父母亲膝下撒娇,享受自己生活的快乐,但却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寄人篱下。林黛玉从小具有洞察社会生活的眼睛,进入贾府之后,她发现这个表面光鲜、花团锦簇的繁华之所,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了仇恨、势力争夺的黑暗之地。由此,林黛玉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注意自己的行为,也尤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贾府生活的每一天,林黛玉的举止在外人看来都透露出一种不必要的“小心眼”。在《红楼梦》的第七回中,黛玉就为送花的事情发了火,原因是在按照次序为惜春送花之后,应该送花给林黛玉,但是送花的人为了巴结王熙凤,直接越过林黛玉,先给王熙凤送花,没有按顺序给黛玉。黛玉知道之后,因为这件事发火,显示了她自己的“小心眼”。黛玉这种发火在实际上是想给势利小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不能被欺负的。但是在外人看来这是林黛玉“小心眼”的体现。而实际上这是作为正常人对自己存在尊严的一种正当维护,这种对黛玉“小心眼”的判断是一种偏见。

(二)林黛玉敏感多疑“小心眼”在爱情上的体现

爱情是林黛玉寄人篱下生活中唯一可见的光芒,甚至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是她与凄凉、悲哀作斗争的唯一支柱,在当时那个社会中,爱情被认为是一种“廉耻”的存在,仿佛如果不是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都是不合乎情理的。黛玉的这种在爱情上的“任性”、“小心眼”也是她作为独立女性对自己幸福的勇敢追求,是不应该被予以偏见的。

(三)林黛玉在人际关系上的“小心眼”

在贾府中,林黛玉和人的交往也没有一味的小心眼,她在人际交往上不像薛宝钗那样城府很深,一味地取悦他人,而是对人以真诚相待,林黛玉的“小心眼”虽然轻易地与人生隙,倒并不与人结嫌,而是很快就能与人消除隔阂,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立即认错和他人重归于好。林黛玉小心眼的背后有坦诚,直率天真的林黛玉基本会毫无掩饰地表现自己的缺点,向他人显露自己天真无邪的心扉。

(四)林黛玉“小心眼”性格对她个人命运的决定意义

《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群像大多是以悲剧收场的,但是没有一个女性的结局會让人觉得比林黛玉更让人深思和伤神。林黛玉从小没有母亲,在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走向了另一个家庭,在这个利益压榨的家庭中孤独地生活了几年,最后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喷血而死。

林黛玉虽然相貌秀美、诗才卓立且睿智聪慧,但由于过早失去亲人,导致她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孤独感,天性冲动,脾气执拗。她这种极强的自尊心和孤独感导致她深深地感受到寄人篱下的这种感伤,在生存环境中的表现则是对他人的秉性率真、口舌尖刻且语无忌惮,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缺乏远见,自身的性格也不受他人欢迎。她被贾母称为“心肝儿肉”,但从未向贾母说几句像样的贴心话和奉承话。除不能赢得下人之心外,也不能承欢于上人。林黛玉的“小心眼”集中表现在她对待和宝玉的爱情上,爱情是她短暂一生唯一能够拥有快乐的事情,她的性格特点使得她孤芳自赏、茕茕独立,因此得到了宝玉的注意,获得了爱情,但是这种爱使小性子、小心眼的性格也使得她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在尖酸刻薄的“小心眼”中失去了人心,虽然说林黛玉的“小心眼”在某种程度上是表达自己爱情、互动爱情的一种体现,但是在和他人关系上的处理上,这种长期“小心眼”难免会导致她和周围人情感的隔阂,失去了人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成长背景、个人性格特点的影响,林黛玉的性格上存在很多不适应当时社会生活的部分,她的“小心眼”也是她率真、善良、忠诚执着于爱情的一种体现,她因为善良、率真,在和他人关系处理上不懂得虚与委蛇,在一些事情上受冲动的驱使出现了“小心眼”的表现,但是这种“小心眼”在黛玉认识之后能够立即和他人主动和解。另外,她的“小心眼”也是她对宝玉的一种极端在乎,是自己理想化爱情观的一种体现。在当时的社会中,林黛玉这种充满孩子气、天真的“小心眼”显然是没有出路的,由此导致林黛玉个人命运的悲剧。透过这些,不可否认的是林黛玉超脱一切世俗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一种勇敢,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佩服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股清流,需要我们正视林黛玉性格中这种独特的“小心眼”。

参考文献:

[1]辛若水.从林黛玉、葬花吟的魅力到精神自杀[J].红楼梦学刊,2002,04:134-145.

[2]尹携携.论林黛玉唯情主义性格悲剧[J].湖湘论坛,2006,02:62-64.

[3]周宏.浅谈林黛玉艺术形象的悲剧美[J].艺术教育,2008,12:24-25.

[4]吴启佳.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之“凄美”形象艺术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52-56.

[5]刘惠东.林黛玉人物形象新论[J].西部皮革,2016,04:257-258.

[6]石坚.《红楼梦》中黛玉唯情主义的悲剧命运解读[J].文学教育(上),2010,07:102-103.

[7]乌荣其其格.林黛玉悲剧命运解读[J].黑龙江史志,2014,09:202.

[8]张岳林.感性的厚重与灵性的升华——从“五行”文化看猪八戒到林黛玉的文化赋形[J].皖西学院学报,2013,01:67-70.

猜你喜欢

小心眼林黛玉悲剧
伟大的悲剧
5个不小心,戳中男人“小心眼”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小心小心眼
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