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亦驰:少年行摄为少年

2018-06-08张亦驰二海

摄影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赵州桥梯田课本

张亦驰 二海

张亦驰

如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社会话题。但并不意味着只有教育专家、社会学者或一线教师们格外关注这件事,处于接受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阶段的、一直被大家当作小孩子的“00后”对其也有独特的思考与着眼点,并有意愿参与其中。今年不到16岁的张亦驰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儿”。与本期专题里的其他青少年摄影师不同,摄影对于张亦驰来说,并不仅仅是获得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获取社会认同的“独善其身”的技能,更是可以“兼济天下”利器,他以影像的方式帮助更多青少年拉近与课本中文化符号的距离。

“河北省赵县的汶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了。”短短的几句话,看起来好像在哪见过。这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赵州桥》课文的第一段。时间倒退回很久前的小学课堂,一批又一批的小学生,第一次知道了赵州桥,知道了“石拱”,知道了桥栏板上雕刻着的双龙戏水图案。可不得不承认,通过寥寥几百字的课文,我们在脑海中根本无法对赵州桥的文化意义生出一个立体的3D画像。张亦驰就关注到了中小学生与课本中文化符号之间的脱节。他发现,即使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有很多机会走出课堂看中国、看世界的青少年与老师,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于课本中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中的景致,比如长城、黄河、苏州园林等,也是不甚了了,普遍缺乏更多兴趣深入了解;而其他地区的师生则更是受条件所限,无法有那么多机会走出课堂走出家乡,甚至教学题材也只能依赖有限的资源。所以,张亦驰决定尝试用自己的力量讲出这些课本中的“中国故事”。于是,他想到了摄影。

在正是最爱玩、最叛逆的十四五岁,在同龄男孩沉迷于各类手游、直播、短视频等休闲娱乐App时,张亦驰“摆弄”起了高科技玩具——无人机。2016年,张亦驰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操控无人机拍摄的技巧和后期剪辑技术。加上之前从其他摄影师那里学到的摄影基础与经验,他变成了一个横跨陆空的摄影小能手。这对他的“中国故事”公益项目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中国故事”公益项目是张亦驰发起的,是以创新科技手段,尤其是无人机航拍为主要影像解决手段的系列微型中小学课本延伸教育纪录片项目,所有摄制工作均由“00”后青少年团队担当。除了已经上传腾讯视频的第一集《天下第一桥》,项目目前在拍的素材有基于不同年级、不同课本内容而尝试的《万里长城》《苏州园林》《哈尼梯田》,预计2018年底完成。在拍摄纪录片的同时,他们也拍摄照片。他们有一句响亮的口号:青少年讲给青少年的中国传奇,新视界打开新世界的课本故事。

正如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抵达,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对张亦驰而言,令他收获更多的正是这一次次出门行摄的过程。

在谈到摄影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时,张亦驰说:“其实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摄影本身改变了我,而是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段视频的拍摄经历和背后的故事改变了我。”就像在拍《哈尼梯田》篇的过程中,为了拍摄梯田日出,他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去拍摄地点蹲点儿,可一连等了四天都没能看到哈尼梯田的“庐山真面目”。就在他快要放弃时的最后一天早上,波光粼粼的万亩哈尼梯田终于出现在这位少年眼前,坚持带来的欣喜和成就感代替了之前的焦急与沮丧。

想要得到一张完美的摄影作品,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除了天气原因,张亦驰在拍摄中还遇到了很多从未想过的困难。用他自己的话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啥都缺,缺资金、缺设备、缺人力、缺经验。没预算没赞助,没经验没团队……只有父母的支持。”例如在拍摄赵州桥时,到了景区才知道“赵州桥不让航拍”,现场联系赵县主管领导获得批准后,无人机拍摄项目才得以继续;后期制作本应是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的,可剪辑、配音配乐、核实讲解内容……一切工作都只有他自己,还有那台时常卡顿、死机的普通笔记本电脑。

尽管这样,张亦驰还是初步完成了拍摄计划,不但拍到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航拍大片,制作完成后的微纪录片第一集《天下第一桥》在腾讯视频上线后,三天点击播放量超過lD0万次,获得了很多关注。对于这点小成绩,他说:“我认为画家是用纸笔表达内心世界,作家是用文字来表达的,而我是希望通过镜头与世界相连,拍的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段视频都能传递出我眼中的中国之美。”

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摄影的?能讲讲第一次拍照的情景吗?

张亦驰:我第一次拍照是给我爸妈拍的。小时候有一部动画片叫做《巧虎》,它的周边商城每个月会寄来一些小玩具和绘本。有一次包裹里面居然是一部相机!我当时觉得这个东西好神奇,居然能留住身边的每时每刻。

第一次真正开始喜欢拍照是9岁时在前往南极的游船上,当时周围有很多信天翁追着船飞。为了把这些大鸟拍清楚,看看在南极半岛生活的鸟类长什么样,我举着相机站在船尾一个多小时,拍了2000多张照片。虽然没有几张拍得清楚,但这一个小时里大鸟无数种飞翔的姿势深深印进我的脑海。我知道,当我拿起相机的那一刻就再也放不下了。

你的父母在摄影上对你有什么影响?

张亦驰:我父母对我一直很支持,从一开始把家里的旧相机拿给我,让我到处随便拍拍,到后来他们特意带着我到处旅游创作。为了记录这些时光,家里还新买了一台数码相机。从那时起,我们就带着这台相机随时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中国故事”的创作和实施团队都是“00”后的青少年,这些成员是怎样招募的?他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张亦驰:团队成员大多都是我参加各种活动结交的好朋友,他们都是热爱影视创作并有一技或几技之长的有志少年。我们也公开招募过成员。参加“中国故事”创作的青少年至少要14岁以上且具有拍摄、剪辑、设计等技能,他们需要提交作品或简历,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有一颗“公益心”。

这个项目所花费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张亦驰:迄今为止所有项目的花费大多都来自于我父母的支持。现在团队还很小且“年轻”,我们很希望和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帮助,比如身边师长和朋友的经验之谈,这些支持比金钱更宅贵。央视纪录片导演李成才老师曾在百忙之中邀我见面长谈,给予了我很多人生与创作的睿见。

在这个项目的拍摄过程中,你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张亦驰:其实目前大多跟拍摄相关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我的搭档会负责一些周边的工作,比如设计、宣传推广和部分后期工作(调色配乐、视觉特效等)。

我们的工作流程,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拍摄选题,然后是调研准备、实地考察(拍摄)、素材整理、后期剪辑、配音配乐,基本上就是这些,当然还有很多琐碎的小事。

“中国故事”之后,你还会有什么摄影类的拍摄计划吗?

张亦驰:目前没有,但是“中国故事”在筹划开发一个社区平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

完成学业之后,你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张亦驰:摄影仅是我的众多兴趣爱好之一。我现在学习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以及物理学课程,我想看看我还能从哪些方面更多发挥个人优长,做点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赵州桥梯田课本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山区修梯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从江加榜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