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对竹笛的影响
2018-06-08欧文
欧文
【摘 要】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和音乐思想对于竹笛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而竹笛所表现的音乐,无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气质的沉淀,我们能从竹笛艺术中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天地。
【关键词】中国;传统思想;竹笛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072-01
大约公元4000年前,竹笛刚被发明,就扮演了不平凡的角色。也许它只是陪衬了黄帝“吹作凤鸣”的绚丽,也许,它在远远地招手,启发老子天人合一的真谛。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竹笛音乐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家,密不可分。儒释道的哲学理念和音乐思想,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一、道家
在老子眼里,人应顺应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大美。也许是巧合,我们的先人在老子之前的数千年就把他的理想付诸实施,竹笛被发明出来,它的确暗暗契合了老子的基本观念,“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无为”,而庄子更是浪漫地把它发展为“至人”与“逍遥”。于是,庄子将老子的“无”发展到极致,也将老子的“无为”发展到极致。在他的眼里,真正的自由是“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真正纯粹的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认为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慢慢地平静下来,才能达到“观复”的目的。心灵的完全空明,正是无为的境界。这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只有在音乐中才体现得最为完美,比如嵇康在临刑前一曲《广陵散》便述尽平生悲愤与遗憾,慷慨赴死。毫无疑问,中国的竹笛艺人受到了道家“逍遥”、“致虚极”的影响,比如当代的笛曲《幽兰逢春》体现出一种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
联想到竹笛,就想象出《秋湖月夜》、《太湖春》这样的优美画面,在或缓或急的乐章中,徜徉于令人陶醉的风景,满心装满了陶醉。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描绘大自然,创造美的享受,最终实现与自然的融合,这正是符合道家音乐思想对中国音乐、对竹笛乐曲的指引。人都会通过聆听大自然,在睡梦中总是很容易找到精神的安息地。
二、儒家
相比道家,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孔子是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他主张要使用礼、乐的手段,来贯彻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以此来促进人类的道德,确立音乐美学的标准。
我们不难理解孔子整理《诗经》,把“乐”的教育仅排在“礼”之后的原因了。儒家的愿望,是通过音乐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这是治世的有效手段。难得的是,《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做了深层次的论述,甚至有的音乐可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所以,“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基于对音乐如此高的重视,儒家“尽善尽美”的思想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代刘系制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元朝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儒家两千年前的先进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当然儒家音乐思想,也对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夸大,于是音乐也逐渐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当作为主流的儒家越来越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时,它带来的愉悦感受和教化功能正在丧失。这时我们发现,儒家提出了重视音乐的思想,但是产生了两极化的作用。一部分音乐变成了统治者专用,而民间音乐则日益发展,起到了教化人民和娱乐大众的主流作用。
三、佛教
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的传播是以音乐为媒介手段。佛教传入东土以后,其音乐风靡天下,而音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强烈。同时,佛教音乐特有的韵味符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其音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其韵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
佛教音乐对于非佛教人士来说,同样可以欣赏,從而领略佛教文化深邃的含义,产生净化心灵的效果。而笛箫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既为佛教音乐做出了应有贡献,也在演奏佛教音乐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四、结语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问,儒释道三家的音乐理念常有矛盾,如何在同一事物上同时承载。无论是孔孟的大同理想,还是老庄的无为而治,或者佛祖的极乐西方,最终的目的,都是给人类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解脱和升华,而一切思考和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类更多地享受幸福,在这一点上,只有音乐能迅速地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抛开关于哲学的疑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音乐给了人类无穷无尽的幸福,而在未来人类追寻大智慧的路上,一定伴随着悠扬的笛声。
参考文献:
[1] 杨电.中国竹笛蕴涵的文化艺术价值[J].艺海,2010(10).
[2] 耿涛.论中国竹笛艺术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J].中国音乐,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