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笛的基本功练习
2018-06-08蒋毅
蒋毅
【摘 要】竹笛,凭借着其委婉动人的音色、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悠久的文化底蕴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捧,是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也是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乐器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繁荣,民族音乐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很多人都开始对竹笛有所接触。那么,作为初学者,首先就应该重视竹笛的基本功训练,这是提高竹笛吹奏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关键词】竹笛;吹奏知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056-02
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竹笛这一中国民族乐器,凭借其自身的特色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和喜爱。为了给竹笛初学者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本文从吹奏姿势和持笛方法、呼吸方法、吹笛口型、舌头的运用、气息的控制以及手指的运用这六点来对竹笛的基本功训练予以细致的介绍和说明,希望对竹笛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吹奏能力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吹奏姿势和持笛方法
(一)吹奏姿势。在吹奏竹笛时,最应该引起关注的就是吹奏的姿势。一般来讲,要做到两点:第一,仪表要端正;第二,符合人体自身的生理习惯,基本上是站立姿势和坐姿这两种。其中,选用站立姿势时,多为私下的个人练功或者舞台上的单独演奏这两种情况,要求是双腿站立,两只脚分开,且和肩膀宽度相同。同时,一只脚稍微向前,另一只脚稍微往后(持笛的手所对应的那只脚应该向后),身体的重心应该落在双腿间。同时,身体应该轻微地侧向持笛的方向。此时,吹奏者要双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双手持笛。而选用坐姿时,一般多是合奏与伴奏这两种情况。此时,对于坐姿的要求是,上半身和站立的姿势相同,椅子的高度要适宜,从而使得吹奏与呼吸能够正常。另外,坐下来时要避免架腿,为了坐姿安稳双腿最好自然分开。
(二)持笛方法。在双手中,以右手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依次放在竹笛的前三个孔,大拇指托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的下端,接着,小指放在笛身上。以左手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第一节指肚依次放在竹笛的四五六三个孔,大拇指则需放到竹笛下端食指对面的地方,且要保持自身的舒服度,接着,小指再放在笛身上。最后,左右两只手的大拇指和小指就可以将竹笛持稳。
另外,持笛的方向没有左右的要求。但是,就加键笛与国际上波姆按键系统来讲,一般均是将右边视作准制作。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好是向右持笛。
二、呼吸方法
呼吸,是一种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而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竹笛的吹奏来讲极为关键。一旦呼吸的方法不正确,那么不仅不能吹奏好,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相反,正确的吹奏方法既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相符,又能够使得吹奏得以正常进行,还可以使得吹奏者的肺活量得到锻炼,有利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的能力。另外,在腹肌与隔膜的运动下,人的肠胃得到蠕动,可以提高肠胃消化食物的能力,有益于吹奏者的身体健康。
“胸式呼吸”,指的是基于肋骨运动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胸廓中与上部肋间肌的运动来将气吸入胸腔。这种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肩部向上抬,在胸廓里开展呼吸运动,吸气的时候隔膜往上收,无法自主地促进呼吸动作,从而会对胸腔容积的往下延伸产生作用。因此,无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体吸气的最大容量要求,且呼气具有无法控制性,经常会令人产生疲劳感。“腹式呼吸”,指的是基于膈与腹壁肌肉运动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小肚子,也就是腹控要往外扩展,因为腹部的扩展范围很大,所以吸气量很高。可是,因为胸部无法有效运动,所以呼吸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也会令人疲劳。“胸腹式呼吸”,指的是基于胸的上下部一起运动的呼吸方式,该方法的特点是呼吸在人体生理状态自然的情况下会有意识地扩展。呼吸时,胸部的下部和腹部的上部肌肉均进行收缩,横膈膜往上顶,下腹与臂部的肌肉以及提肛肌均会进行收缩,进而吸入的气就形成压力,最终不间断地吹出。因此,不管吸气的时间长短限制,还是肌肉的紧张程度限制,一般都是采用胸腹式吸气方法。
在训练胸腹式呼吸方法时,要想掌握其中的关键性技巧,学习者便可以这样做:先躺在床上,等平静下来以后,慢慢地体会人体自然呼吸的方法,接着对其进行逐步地扩大,然后深呼吸。
和平时的呼吸相比,吹奏竹笛时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因为吹奏会吸入大量的气,所以基本上均通过口鼻来吸气,进而提高速度。吸气分为两种:快吸气与慢吸气。选用慢吸气基本上都是在这几种情况:第一,乐曲开始之前;第二,吹奏速度较慢的时候;第三,吹奏的曲子旋律较为柔缓优美。并且,慢吸气的要求是所吸入的气要充分饱满,可是也不能达到极限状态,进而避免吹奏者由于肌肉紧张而无法控制呼吸。快吸气,也称之为“偷吸”,基本上是在这两种情况中使用:一是吹奏的乐曲较为快速;二是无标注换气的不间断吐音间。
另外,在吹奏竹笛时,呼气也和平时不同,不是借助口腔和鼻孔,而是借助上下嘴唇间的空隙把气息吹出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风门”。此时,腹部与胸部的肌肉收缩导致的压力,加上嘴唇的控制,吹出的气息便会让竹笛发出声响。
除此之外,要避免呼气达到极限状态,这样才不会引发肌肉的紧张,便于后面的吸气得以迅速地进行,进而竹笛吹奏的乐曲才能连贯与自然。
三、吹笛口型
竹笛发出的音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吹笛的口型便是其中之一。尽管是同一只竹笛,笛膜的松紧度也相同,但是吹笛的口型各异,发出的音色也就各异。
首先,吹笛的正确口型是要借助气来进行的,所以呼吸要畅通。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相关的喉部、颈部以及口腔均要能够打开,或者是放松,让上下嘴唇间的空隙,也就是“风门”在嘴唇的最中间,脸部的两颊与嘴角要往中间收拢,从而使得“风门”是椭圆形的形状。上嘴唇轻微地往前靠,让“口风”往下吹,慢慢地靠在下嘴唇中间的吹孔中。最后,借助胸部与腹部的肌肉收缩,就可以使得气流从“风门”处吹出。
另外,有一些吹笛的口型是不正确的。比如说,两个嘴角往后面收拢,把嘴唇往两边拉近,这样“风门”就变得细小和窄长,而且压缩了口腔,喉头也易紧张,这样吹出的气流口风是挤压性的,扁小性的。这种口型吹出来的音色有杂音,且又闷又沙,发音还很高。而正确的吹笛口型吹出来的音色是清脆、圆润、明亮以及厚实的,并且杂音也不多。
在吹笛的口型正确了以后,还要注意吹竹笛的角度。一般来讲,都是嘴唇与吹孔成的直角。在吹奏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吹孔破开气,让向后的漏气声尽可能最小。这样,就可以让吹入里面的气不受阻碍,使得竹笛发出声音。因此,在吹奏长音时,竹笛的吹奏者一定要仔细研究口腔、喉部与嘴唇各个部位的形状,以及音色的质量与跑气声的大小,最终为自己研究出一个最适合的吹笛方法。
四、舌头的运用
舌头在口腔的底部,是由三个方向各异的横纹肌构成。在吹奏时,舌头在口腔里的运动状态就会对竹笛的音色产生影响。在呼气中,舌头的横纹肌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让舌头往任意的方向进行伸曲,在吹奏时,横纹肌的相互收缩与伸展,可以让舌头和上颚之间随即离开,随即靠拢,进而影响着呼气的连续和间断,这样,竹笛吹出的声音就可以有分奏的效果,比如说:叠音、土音以及垛音。而在放松的情况下,舌尖借助气的力量和上颚可以时而分开,时而抵上,进而竹笛吹出的声音就会有“碎音”的效果,比如说:花舌音。另外,舌头在运用时,要以自然状态收拢于口腔的底部,进而打开口腔,从而使得气流的通道扩大。
五、气息的控制
在气息的控制方面,需要知道如下几个标准:第一,音量的强和弱可以控制自如;第二,音准强的话,则要不高。音准弱的话,则要不低;第三,音色强的话,则要没有噪音。音色弱的话,则不虚。在对以上几个标准了解以后,在控制气息时就要做到:第一,口劲要松,口风要缓,风门要大,风门应该往里面,进而让音色在强的情况下,也没有噪音,且音也不高;第二,口劲要足,口风要急,风门要小,风门应该往外面,进而让音量在弱的情况下,音色也不虚,且音不降低。
对于初学者来讲,一定要重视把竹笛的音色和音量都吹出来,一定要重视最为基础的长音训练。在学习中,切不可先学习气息的控制,以防精力分散。当初学者的基础打好以后,便可以对气息的控制进行训练。
六、手指的运用
在吹奏竹笛时,应该双手持笛,按照规范来按住笛孔,这样才可以使得高音和低音得以发出来。可见,若想每一个手指可以灵活自如,有弹性,可以长时间独立自如地进行配合,必须要对手指开展训练。
吹奏时,双手与手一定要保持着自然弯曲的状态,要松弛,借助第一节指肚来慢慢地按在笛孔上面。对音孔开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手指不可抬得太高,到指孔只需要1cm-1.5cm左右的距离。另外,手指不宜抬高,否则活动起来就不迅速,且还会使得吹奏的速度受到影响。但是,手指也不宜太低,否则音准就会降低,音量也会变小,音色也会变得沉闷。
除此之外,在吹奏的过程中,手指要盖好,要严密,不能让音孔漏气,同时,还需要重视灵活性,不可僵硬。这样,不管是快速地开指孔,还是闭指孔,均可以打击音孔,且保持着弹性。同样,自上而下地按闭指孔时,也应该如此。这个时候,不吹竹笛,我们也能够听到指肚击打音孔的声音,且这个声音和吹奏时的基本音是一样高的。
七、结语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于“美”这一追求一直都是坚持不懈。在乐器的演奏中,“美”也是追求的主体与灵魂,我国的民族器乐对于“美”的追求从古至今一直都未间断。因此,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竹笛这一中国民族乐器,凭借其自身的特色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和喜爱。为了给竹笛初学者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本文从吹奏姿势和持笛方法、呼吸方法、吹笛口型、舌头的运用、气息的控制以及手指的运用这六点来对竹笛的基本功训练予以了细致的介绍和说明,希望对竹笛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吹奏能力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罗东亚.学习竹笛应掌握的演奏基础知识[J].黄梅戏艺术,2004(04).
[2]喻晓庆.中国竹笛表现与发展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09(07).
[3]陈琳娜.关于竹笛艺术传承发展中美的阐释[D].天津音乐学院,2012.
[4]王曉俊.中国竹笛吹奏艺术的历史与美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5]胡玉林.八孔竹笛及其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0.
[6]胡亮.双吐循环换气在竹笛应用中的实践与思考[J].乐器,2005(04).
[7]周鑫.《愁空山》的竹笛艺术分析[D].河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