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智慧督导”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018-06-08仲玉维
仲玉维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教育发展情况是广受众人关注的,如何形成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实现通州教育的跨越发展,这直接关系着副中心建设未来的发展。那么,通州区的教育如何紧抓历史机遇?教育督导工作有什么样的特点?教育督导工作都做了哪些工作?教育督导的信息化水平如何呢?本期,我们对话的是北京市通州区教育督导室主任李少杰。
记 者: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为通州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通州区一直重视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督导在为推动副中心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少杰:近几年通州区采取了“内升外引”的策略,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扩大潞河中学、运河中学、永乐店中学三所示范高中规模,打造三个教育联盟,延伸到初中和小学,让更多的孩子在身边接受优质教育。另一方面采取名校办分校、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以及设立通州校区等措施,更多北京市级优质资源进驻通州,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顺利进驻,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
副中心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市教委专门制定了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启动万名教师培训;制定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确定通州区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协调市级31所优质中小学与通州区中小学建立手拉手关系,一对一对接,资源共享,如北京四中对口帮扶梨园学校,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对口帮扶张家湾中学等。
在推进“内升外引”策略,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中,教育督导要发挥好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作用。通州区建构了区级督导工作会商机制,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主任,16个部门、15个乡镇(街道)为成员的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大区级统筹力度,积极发挥议事协调职能,建立健全部门、属地与教育机构的协调机制。通过召开全体会议、主任专题会,适应城市副中心教育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对教育督导工作进行全区统筹和整体调度,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教育制度体系,推动教育事业与全区整体建设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副中心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记 者:通州的责任督学目前配备情况如何?在教育督导方面有侧重点吗?在什么方面付出的比较多呢?
李少杰:结合副中心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将全区中小学划分成15个督学责任区,为每个责任区配备2~3名责任督学。严格按标准、依程序选拔聘任责任督学,从退休中小学校长、教师研修部门教研员及高级教师中选聘18名中小学挂牌督导责任督学。
针对通州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薄弱环节,特别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督导,率先在全市安排学前教育督学126人,选聘乡镇、街道辖区内公办幼儿园的一名副园长或公办中小学副校级以上干部担任责任督学,每名责任督学承担所在辖区内的3~5所幼儿园的责任督学工作,实现对公办园、民办园以及未注册园所的全覆盖。通州区15个乡镇、街道教委办主任分别担任本责任区挂牌督导工作具体负责人,负责责任区内挂牌督导工作的统筹协调,安排部署辖区内幼儿园的责任督学的选聘工作。责任督学对本人所负责园所的督导活动每月至少1次,每学期不少于4次,并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责任督学结合挂牌督导工作,建立园所督导档案。
制定《通州区责任督学考核办法》,每年投入60余万元用于保障责任督学工作,充分调动责任督学工作积极性,全力保障督学开展工作。广大督学始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身心投入工作,每月深入所有学校至少督导一次,每所学校至少半天。督学积极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督导结束后规范使用《责任督学工作手册》,形成《经常性督导整改通知书》交给学校,并进行跟踪督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全部挂牌公示,接受师生监督,接待学生家长来电来访。
记 者:通州区教育督导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尝试呢?
李少杰:通州区教育系统一直非常重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了区级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率先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在线辅导计划(即“双师工程”),与北师大高精尖教育创新中心合作推动“互联网+”助力通州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打造通州智慧教育。
在“互联网+”助力通州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也有长足进展。首先我们强化了通州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网站建设,完善网站构架,从工作动态、督导队伍建设、督导案例、督导研究等多栏目展现全区教育督导整体工作。
其次依托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督导网络平台精细化管理,实现网上督导备案、网上落实整改、网上督学培训、网上考核评估,以教育督导工作信息化推动督导工作科学化发展。
再次组建“通州督导”责任督学微信群,及时交流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亮点工作。开通“通州教育督导”蓝信工作群,专、兼职督学通过蓝信对接市级教育督导机构,加强市、区教育督导机构、人员的沟通联动,为进一步提升督导水平提供交流平台。
最后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展现教育督导成果,搭建“通州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国家、市、区有关督导工作的政策,积极宣传通州督导工作。
记 者: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通州区督导工作如何借助这样的契机开展工作?
李少杰:作为城市副中心,通州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通州区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扩充优质资源的途径和方式上大胆尝试,争取在引进学校的管理方式、示范带动本土学校提升、本土优质学校区内扩充以及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
通州积极推进教育督导理念创新、体制機制创新、方式手段创新,打造通州挂牌督导工作亮点,促进挂牌督导工作特色化,2017年获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殊荣。但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形势、高要求,教育督导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改革创新,主要从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进一步提升督导专业化水平。未来通州人口将增加,新建一批学校园所,责任督学队伍需进一步壮大、进一步加强培训;城市副中心教育跨越发展,教育联盟、学区制等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大,需要进一步提高督导的专业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督导结果的应用。教育督导的目的是提升,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督导结果,让教育督导成为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提高人民获得感的重要手段。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智慧督导”。结合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针对问题、对接需求、精准督导,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手段,打造教育“智慧”督导。
四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的交流与合作。通州区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一批市级名校进驻建设通州校区,教育督导需要与相关区县加强沟通与协调。通州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要发挥桥头堡的作用,通州、武清、廊坊签署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教育督导需要加强与武清、廊坊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