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高层次人才党员如何发展

2018-06-07严燕蓉王晓东邵吉民

党员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入党对象党组织

严燕蓉 王晓东 邵吉民

高校高层次人才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近年,我国高校实施了全方位的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大批高层次人才归国发展,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腾飞提供了崭新机遇。当前,如何吸引高校高层次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好引进人才的党籍恢复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调查研究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情况,2017年2-7月期间,课题组选取江、浙、沪地区四所省部属重点高校的部分院系,以正式教职工为问卷调查对象,针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现状和认识问题,开展跨院校联合调查研究,期望通过问卷调研和理论分析,展现对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实践探索和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进而形成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推广意义的研究成果。

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员基本情况、对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的看法两大部分。此外,浙江大学在国内高校范围内创新性地开展了党员教工与非党员教工结对互助的“事业之友”制度,因此本项目也对浙江大学人员开展了此项工作的调研。

受调查对象包括正高级(38.6%)、副高级(37.6%)、中级教学科研人员(19.4%)以及党政管理人员(4.3%)。其中,60.4%为党员,13.4%为民主党派人士,26.2%为群众。在被调查的党员中,73.6%有11年及以上党龄,党员干部(46.4%)与普通党员(53.6%)比例基本相当。通过分析海外人才引进相关情况发现,44.7%的调查对象为归国人才,近年来其数目逐步递增。各时期引进人才的党员数量也呈现时代特点。如,引进10年以上人才中,党员占33.33%;引进6~10年和3~5年的人才中,党员比例保持在50%左右。然而,在引進3年内的人才中,党员比例有所下降(36.2%),提示在海外引进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校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

1.调查对象普遍关注国家时政,党员表现出更高的觉悟,且普遍认同高层次人才入党

统计数据显示:74.8%的党员调查对象经常关心时政,而在民主党派和群众中这一比例分别为58.8%和64.4%。可见,高校中的知识分子无论政治面貌如何,都普遍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

党员的高觉悟性也体现在对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的相关观点中。70.5%的受调查党员认为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十分必要,且75.3%的受调查党员支持大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虽然一些民主党派和群众认为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不一定十分必要,但对高层次人才入党表示认同的比例各占44.2%和51.5%。

调查对象对高层次人才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共识,认为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发展、个人成长及政治诉求都是紧密相关的。45.8%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所以高层次人才应该是先进分子的一员。35.9%的调查对象认为高层次人才入党可以为高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也有机会接受党的更多的培养。

对党员的发展程序了解情况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政治面貌的群体中,民主党派人士和群众分别有46.2%和60.8%表示对发展党员程序不了解。这一结果表明,我们在基层党建知识和操作程序的宣传上尚存不足,基层党建工作需进一步深入群众,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2.调查对象普遍认可身边党员和基层组织,但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仍受多种因素制约

我们进一步调研了调查对象对身边党员、基层党组织以及党组织活动的观点,得到了较高的、积极正面的评价。58.8%调查对象认为,身边的大多数党员在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35.2%的对象认为部分党员发挥了模范作用。其中,群众和民主党派人士对身边党员的认可度也很高,分别为87.9%和90.4%。

对于基层党组织,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基层党支部发挥了推动部门建设和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且对基层党建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表示认可。可见,近年来基层的党建工作者工作态度改观不少,不再是“脸难看,门难进”。同时,基层党组织在活动形式上的改革和创新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和认可。

在党员和党组织得到调查对象普遍认同的情况下,我们疑惑为什么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工作仍然困难重重,因此调查继续深入了解、分析了影响高层次人才入党的原因:(1)当科研发展与政治诉求冲突时,高层次人才选择将专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23.6%的调查对象认为高层次人才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担心组织生活占用时间过多。(2)虽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负面的影响也深入人心。23.5%的调查对象认为,近年来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极少数败坏分子损害了党的形象,这让高层次人才在入党事宜上犹豫止步。(3)出乎意料的是,数据显示,“考察时间过长,程序复杂”成为影响高层次人才发展入党的一个权重较高的因素,这是以往的调查研究较少考量到的。

在调查中也有新的发现:(1)以前有研究认为高层次人才长居国外,对政治比较淡漠,对国内形势和党缺乏了解,本次调查数据则显示这一数值并不是很高,说明近年来海外高层次人才还是十分关注国内事业发展的。(2)以前不少研究多否定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本次调研则发现基层党组织对高层次人才还是十分关心,引导的方式和态度都有很大提高。

3.归国党员的党籍恢复存在问题,提高高层次人才中党员占比,当务之急要探索吸引高层次人才入党的方式与途径

很多归国高层次人才在出国之前已经是党员,出国前面临党籍保留的困难,归国后又需要办理党籍恢复手续。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或归国之后应主动申请恢复党籍;当然,也有37%的调查对象对此相对犹豫、被动,认为党员是否恢复党籍可视个人需求而定。可见,基层党组织对归国人员恢复党籍问题不容小视,在简化流程的同时要主动出击,协助办理并多关心归国党员工作生活上的需求,增加党组织的吸引力。

最后,我们就探索吸引高校高层次人才入党的方式与途径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1)从工作相关性出发,吸引高层次人才。27.6%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邀请其参加与教学科研紧密相关的组织活动。(2)从业余生活出发,吸引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都很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他人或组织的认可。24.7%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邀请其参加支部座谈、茶话会等增进亲密度。(3)从再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升高层次人才对党和国家的认识。23%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推荐其参加党史国情的培训教育活动。(4)对于如何改进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的途径方面,调查对象的观点较为均衡:各级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提升对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对教学科研骨干和归国人才骨干的引导培养;同时,要树立优秀党员典型,发挥榜样作用;继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将引导和服务并重。

思考和启示

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予以高度关注和肯定,对发展高层次人才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党员均予以大力支持。他们普遍认为,要发挥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充分调动发展对象的积极性,结合专业工作加强宣传、引导与支持,从而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实现“党管人才、人才强党,党助人才、人才兴国”。

我们在走访兄弟院校和广泛交流讨论后,总结了调研高校的特色经验与工作亮点,对今后高校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及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考。

1.建立海外支部,不因地域分隔而“失联”,探索高层次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党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国交流学习,回国后重建组织关系困难重重。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党员希望回国发展,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党员力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可以探索组建海外支部,一方面可以让海外党员继续党员的组织活动和学习教育,另一方面也建立了发展海外党员的基地。这样,海外党员归国后,组织关系迅速接上,也解决了党籍恢复工作的瓶颈。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自身吸引力,自觉吸引先进人才和优秀人员。我们党要进一步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打硬自身铁,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先进人才、优秀人员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3.扎根基层,加强党员教工与群众教工的结对。浙江大学的“事业之友”制度,通过党员教工与非党员教工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员对群众思想上的关怀、学习上的指导、工作上的互动与生活上的关心,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在“事业之友”制度实施过程中,高层次人才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初见成效并受到群众好评。在调查对象中有65.7%的教工党员已与非教工党员结成“事业之友”对子,有66.8%的非教工党员认为此举对个人发展有较好的帮助作用。南京医科大学的党员结对工程与浙江大学的“事业之友”制度异曲同工,通过在思想上积极吸引归国人才、主动邀请归国人才参加党支部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群团力量发展高层次人才党员。

4.充分调研,创新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新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在2016年开展了海归教师的思想政治情况调查,进行了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的深入探索,并發表论文《在海外留学归国知识分子中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研究》,与本研究有较好的互补性与交叉性,并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建议。在调研和经验交流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总结了可供推广的发展高层次人才党员的新模式:吸收与引导并重。一方面,加强新媒体宣传和教育,灵活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亲和力。另一方面,紧抓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在思想上深度沟通、在学术上深入交流等方式,坚定高层次人才对党和国家发展的信心,提高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高层次人才具有视野开阔性、事业进取性、人格独立性和活跃性,应该在日常教学科研以及党组织活动中充分激发其工作与参与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前卫性与创造性。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始终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并通过党建品牌活动、党员与群众结对等创新方式,从基层党组织到党员自上而下地做好党建工作,服务、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好人才党籍恢复工作,并且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思路,积极应对新时期发展高层次人才党员的挑战。

综上,本研究给现阶段高校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问题提供了调研数据与分析思考,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建,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双一流”建设,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调研组成员:杨巍 李相尧 娄小娥 汤海旸 林海燕 覃丽明

本文受浙江大学党建研究中心资助。)

猜你喜欢

入党对象党组织
神秘来电
清华党组织公开
憨娃入党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