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及教学策略
2018-06-07方鹏沈玲
方鹏 沈玲
摘 要: 本文以第二外语习得之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参考湖北省汉水上游的汉语方言特点,将其与英语发音进行对比,研究该区域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并据此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 鄂北方言;负迁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2-0081-04
一、负迁移理论和汉水上游鄂北方言特点
迁移(transfer)源于心理学范畴术语,指学习者在获得新知识时,将之前业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并运用于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的过程。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最初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Robert Lado在1957年的《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他认为:“在第二外语习得过程中,语言学习者尝试把自己母语(L1)中的特征迁移到第二语言(L2)中去。如果这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就会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两种语言的结构有差异,就会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或干扰(interference)。”[1]
Odlin 在1987年将语言迁移的定义总结为:目标语与其他任何已经习得(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他还进一步将负迁移的表现总结为:“过度少用”、“过度运用”、“运用错误”和“误解”四类[2]。
国内学者亦较早认识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音负迁移现象,国内众多学者关于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研究甚多,按照汉语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划分,均有涉及。湖北省内各地市(州)的学者细化了省内方言对英语语音负迁移的研究,他们采用传统的录音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讨湖北省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从地理格局来看,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武汉周边及省内长江流域范围,主要是以西南官话(武汉方言、鄂西方言),江淮官话(鄂东方言)和赣方言(鄂南方言)为研究对象的。
然而,汉水流域上游的鄂北方言在湖北省内较为特殊,与湖北省内其它地域较为单一方言对英语语音负迁移影响不同,因地近陕西省和河南省,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秦巴山区边缘地带,受到来自中原官话(河南方言和陕西方言)的影响最深,存在南(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北(中原官话之豫陕方言)交融的特点[3]。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 汉水上游(丹江口水库以上)鄂北片区,存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三种官话方言,且三种官话方言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形成了汉水上游鄂北片方言的混合性特征[4]。
二、 汉水上游鄂北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研究
1. 研究方法
以第二外语习得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展开汉水上游鄂北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研究。主要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文献数十篇,随机选取该区域高校10名十堰籍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其中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含科技学院学生4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3名,汉江师范学院学生3名),进行问卷调研,共回收480个音素样本。
2. 研究过程
(1) 样本设计。本文作者首先收集、查阅、整理文献資料,参考湖北省汉水上游的汉语方言特点,选取英语语音48个音素语料,设计语音测试样本。
(2) 问卷调查及录音。本文作者又设计了问卷调查表,统计受调查人姓名,性别和户籍信息,同时录取该区域英语语音习得者发音。
(3) 分析数据。我们将录音通过计算机语音分析软件( Praat )作数据对比分析,例如:以英语音标中的四个前元音/i:/,/i/,/e/,/?覸/为例,我们把该区域语言习得者的读音录入,利用语音软件Praat可视化,生成图像数据(截图示例如图1所示):
其中,共振峰F1代表英语发音时的舌位高低位置,F2代表英语发音时的舌位前后位置,F3,F4和F5按照开发者的说法,形成原因不明,因此我们不予分析。我们将得到的汉水上游鄂北片区英语习得者的发音数据(取平均值)与标准英式英语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参数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4)归纳总结。同上,我们发现在/i:/,/i/,/e/,/?覸/这四个前元音中,/i:/和/?覸/的数据偏差较大,这表明汉水上游鄂北地区英语习得者在/i:/和/?覸/的发音过程中受到来自该区域方言的负迁移最大。以此为例,我们能够找出显著差异的一些音素,来研究汉水上游鄂北片区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者造成的哪些负迁移。
3. 研究结果
通过对比标准英式英语发音和该区域英语习得者的语音标注参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有关该区域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的影响:
(1)长、短元音的区分不明显。英语元音中有长短之分,而该区域方音中并没有长短音的区别,因此,当学习者在面对长短元音时,便不知道如何区分,发音不够标准,长音不够长,短音不够短,即使他们注意了发音时间的长短差异,又忽略了开口程度和舌位高低的区别,发音容易混淆。例如常将pull[/pul/和pool /pu:l/相混;spot/sp?蘅t/与sport/sp?蘅:t/相混淆等等。
(2)和汉语其它方言区对英语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一样,本区域英语学习者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相似元音替代现象。例如:汉水上游鄂北方言中韵母/i/(医)与英语前元音/i:/发音相似,习得者在发单元音/i:/ 时会不自觉地使用该区域方言“医”的发音代替。虽然这两个元音有些相似,但在英语音标发音体系中,他们差别明显:英语音标中前元音/i:/的舌位向上抬度要远高于汉语韵母/i/,因此该区域英语习得者往往将beat/bi:t/发成bit/bit/,feel/fi:l/发成fill/ fil/等。
(3) 汉水上游鄂北地区方音中的/u/作韵母时容易发生音变,由 /u/音变成复韵母/ou/音,如“途”发成“投”,“陆”发成 “陋”,“肚”发为“豆”。受到这种影响, 汉水上游鄂北区的英语习得者常常分不清/u/、/ou/。在英语音标中,后元音/u/,是短音,其发音要领为,舌的后部向上抬起,舌身向后缩,舌尖不接触下齿。双唇呈圆形,稍稍突出;而发/ou/音时,口型由半开到渐小,由发单元音/o/音,自然滑动到单元音/u/音。这个双元音是由两个音组合而成,由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牙床由全开到半合,舌位由舌前部抬高滑向舌后部抬高,口形由大到小,音量由强到弱,由长到短,由清晰到含糊,两个音合而为一个合口双元音。然而汉水上游鄂北地区的英语学习者由于/u/和/ou/发音错误的影响,常将英语/u/、/ou/发音相互混淆,将/u/发成/ou/,将/ou/发成/u/,这样会产生许多发音错误:如他们容易将boot/bu: t/发成boat/bout/,soup/su:p/发成soap/soup/。
(4) /n/,/l/相混 。汉水上游的广大地区,包括其周边陕南地区的汉中和安康地区,以及鄂北片区的十堰人一般都分不清楚/n/与/l/,因此常常将这两个辅音相混淆。如:他们常将“老师”读成“脑师”;将;将“兰花” 读成“南花”;诸如此类。产生/n/,/l/相混的原因在于,/n/,/l/发音部位相近,都属于舌尖中音。 在十堰方言中/n/,/l/相互发音错误,不太会影响受众的词义理解。但在英语发音中,/n/,/l/是两个不同的辅音,区别很大,如果/n/,/l/不分,说话人的意思将会发生很大改变。例如:将knock读成lock;将number 读成lumber。
(5)/f/,/h/混读。在汉水上游鄂北地区方言中常常将/f/,/h/相混,在本区域有部分县市存在声母/f/,/h/不分的现 象。如“黄色”发为“房色”,造成/f/,/h/混读的原因是,/f/属于唇齿音,本就带点合口的性质。/f/,/h/辅音又都是清擦音,故易混淆。受此影响,本区域的学习者不能很好的区分/f/,/h/,例如:将whale/hweil/读成fill/fil/。
(6)在汉水上游鄂北地区十堰方言中部分声母如/j/、/q/、/x/会发生明显音变,发为/g/、/k/、/h/;如“解放”发音为“改放”;“去哪儿”发音成“克哪儿”;“鞋子”变为“孩子”等。受此影响,当本区域的学习者在英语音标中遇到/j/音时往往又受到汉语的影响把它当成了汉语里的/j/、/q/、/x/中的/j/ 音。
(7)/v/与/w/混读。在汉水上游鄂北地区方言中常常将/v/,/w/相混。/w/为半元音,发音时,嘴成圆形,嘴唇隆起;/v/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较弱。在发英语中的浊辅音/v/音时,该地区的学习者又常常会用半元音/w/代替,如把very/veri/发成了 /weri/音。
(8)此外,因受到西南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普遍影响,在汉水上游鄂北片区,语言学习者容易产生/Λ/和/ɑ:/混渎,/e/和/ei/的混渎,把cart/kɑ:t/读成cut/kΛt/,甚至用汉语的“儿”替代;把main/mein/读成men/men/,忽略了合口双元音/ei/的二音合成。语言学习者也容易产生/s/和/ ∫/,/s/和/z/以及/s/和/θ/的混渎。如sip/sip/发成ship/∫ip/,/z/音在词或句子中出现时全部变成了汉语中的/s/(丝)音,/θ/音在词或句子中出现时,学习者不将舌尖轻放于上齿和下齿中间,而全部发成了汉语中的/s/(丝)音。
三、纠正汉水上游鄂北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的教学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现行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培养规格第一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首要方面即“语音、语调正确”。因此,作者尝试了多种新方法来纠正该区域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
1.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分方言区域重新组合分组教学法:因学生受到来自该区域方言的负迁移影响较大,英语发音水平较低,作者尝试将城区使用普通话/东北话的英语学习者(因二汽/东风移民)和郊县来自于秦巴山区的英语学习者(受鄂北方言影响较大)经行分组教学,分类施教,先纠正其普通话,后学习正确的英语音标,来更好的克服该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师在进行语音授课过程中,单纯的语音填鸭式教学,必然引起新一代大学生的厌倦。作者建议应大力提高教师的英语语音和语调水平,因为该地区大多数英语习得者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会不自觉的模仿授课教师的语音和语调。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引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角色扮演,模仿语音,运用所学的正确的语音,重音,语调,语流知识经行交际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英语配音比赛,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纠正了英语语音习得者的语音。
3.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PPT讲授,课后语音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最新要求,难以吸引新一代大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兴趣。作者尝试在语音教学中,将英语语音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按照元音、辅音、连读、重音、语调等几大模块分别录制微课程教学视频,在课堂或课程中心网络平台发布,在线下实体课堂和线上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该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
4.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灵活运用智能设备和APP:汉水上游鄂北地区偏居湖北省一隅,属“老”、“边”、“贫”、“山”区,该地区各高校语音教学硬件条件较差,但考虑到智能手機的相对价格和普及程度,作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流利说”,“英语趣配音”,“英语魔方秀”等手机英语学习APP软件,采用过关,积分,奖励等游戏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励其不断通过实践学习英语语音,纠正错误。此外,我们可以适当使用Siri,Google Now和微软Cortana的人机对话程序,如果资金和条件允许,则可以购买北外科大讯飞FiF平台来帮助检测,克服和纠正英语语音习得者受到该区域方言的负迁移影响。
四、結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汉水上游的鄂北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探索了克服该地区的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影响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该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该地区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如:武当山国际旅游资源和东风-沃尔沃商用车合资公司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27-29.
[2]Odlin,T. Language Transf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01-1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4]柯西钢.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及混合性特征[J].方言,2010(1).
Negative Transfer of English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Case Study of Dialect of Upper Reaches of Han River in Hubei Province
FANG Peng1,SHEN Ling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2.Dept.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fer in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dialect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an River in Hubei Province with English pronunciation to seek out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English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in the region an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s well as its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dialect of northern Hubei Province;negative transfer;teach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