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环境应急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
2018-06-07胡展赵桂芳
胡展 赵桂芳
摘 要: 从环境风险分析、环境应急体制、环境应急机制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十堰市环境应急体系现状,同时也指出了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完善应急监测体系和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十堰市;环境风险;环境应急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2-0035-03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东与湖北省襄阳市接壤,西与陕西省安康市相连,南和神农架林区、重庆万州市毗邻,北与河南省南阳地区和陕西省商洛市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同时,十堰市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横跨鄂豫两省,库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为保障一江清水永续北送,避免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对水质的影响,近年来,十堰市政府加大了污染事故应急响应能力的投入,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阐述了本地区环境应急管理的具体做法,分析了环境应急处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进一步做好环境应急管理非常必要。
1 十堰市环境应急管理现状
1.1 环境风险分析
水环境质量安全事关南水北调成败,因此防范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是十堰市环境应急管理重点。十堰市以汽车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决定其内源环境风险较小,其主要环境分析来自汉江上游的陕西境内的铅锌矿开采带来的尾矿库垮塌带来的入境水质超标风险和移动风险源交通事故风险。据统计,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因上游尾矿库垮塌引起我市汉江入境断面水质超标事件4起;因化学品及其他危险品运输坠江、泄露导致的应急事件6起。
1.2 环境应急体制
十堰市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这是湖北省环保系统首个独立运行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十堰市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为提升十堰市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1.2.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十堰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全市的环境应急和环境信访工作,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12369环保热线,实现24小时无缝对接的值守,第一时间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信访问题,从接警到应急处理形成了系统性的流程结构,大大提高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能够做到第一时间接警、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处理等五个“第一”。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
1.2.2 修编完善预案,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出台规范相关政府预案。十堰市出台了《十堰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和预警、应急响应、后续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内容。二是部门预案编制不断加强。完成了对《十堰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三是专项预案编制不断完善。为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体系,完成了《十堰市环保局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通过对各类预案的不断完善,保证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出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四是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不断推进。全面开展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督促各县市区上报相关资料,采取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方式,确定208家重点企业第一批率先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企业能够做到迅速反应,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损害。
1.2.3 提升硬件实力,不断加大应急能力建设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事关重大。建立环境应急信访大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应急与信访值守。从2014年开始,十堰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开展了应急能力建设,调查取证等设备已配齐,配备了一台环境应急指挥车辆,专门用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间,还配备了国内外顶尖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其中有傅里叶红外测试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便携式水质参数测定仪、便携式生物毒性测定仪等大型仪器,配备了2台水环境应急监测车、1台环境空气应急监测车、3艘应急监测船。在完成环境监察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深化智慧环保建设,启动了十堰市环境应急综合指挥平台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2.4 科学规范管理,组建环境应急专家库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应急专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环境应急管理咨询等工作中的作用,保障环境应急专家有效开展工作,规范环境应急专家的遴选和管理,2014年出台了《十堰市环境应急专家库管理制度》,通过详细的管理制度,对首批33名聘任的环境应急专家进行动态管理,确保环境应急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此次聘任的33名环境应急专家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医院、机关、企业等,从事专业包括环境工程、应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法学、化学、医学、核与辐射等。十堰市环保局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根据专家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开展环境应急技术咨询和决策工作。
1.3 环境应急机制建设
1.3.1 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加强部门联动体系建设
为全面提升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联防联控能力,全力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公安消防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鄂环发〔2013〕52号)文件要求,市环保局和市公安消防支队签署了《十堰市环境保护局·十堰市公安消防支队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并推动各县市区环保和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和完善环保和公安消防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了突发环境事件的部门反应能力。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切实加强全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29号)精神和省环保厅、省水利厅《关于建立健全水污染事件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鄂环发〔2014〕23号),市环保局与市水利水电局、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经三方商議,共同签署了水污染事件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协议。2015年5月,市环保局与市南水北调办经过共同商议,正式签署了水污染事件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协议[1]。双方通过建立信息交流、会商研判、共同处置、技术交流等联动工作机制,联动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市环保局向市南调办通报水质信息及处置情况,市南调办向市环保局通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关工作,双方建立预防应急互动平台,逐步实现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等。双方以预防为主、信息共享、共同应对为原则,共同建立水污染事件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协同有序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作贡献。
1.3.2 环境风险调查与防范
组织开展了全市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工作,排查的重点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尾矿库企业、重金属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情况。活动开展以来共检查企业412家,尾矿库47个,对检查中发现的37家隐患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2家挂牌督办。同时,市环保局每年均组织各环保分局对所管辖范围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风险隐患排查,并建立了监测预警机制,保障了水源区的水质安全。每个月对地表水水质和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布地表水水质信息。完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目前我市已在丹江库区及主要支流控制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11座。
2 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不完善
十堰市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由十堰市环保局统一指挥,基本上由十堰市环境监测站为主要力量,县(区)应急监测能力薄弱,县(区)级监测站人员少、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较弱,一旦在县里发生事故,不能快速反应、就近应急。
2.2 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
应急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專业性和系统性知识的专业应急人员;较少开展应急培训工作;无环境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导致应急管理相关资料零散,查阅、浏览和获取较为困难。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应急监测体系
强化县(区)应急监测能力,充实县(区)监测站应急监测力量,增配人员和设备,通过组织人员前往市环境监测站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培训的方式提升县(区)级应急监测水平,以形成市、(区)二级联动的应急监测网络。
3.2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应急处置专家库对应急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能共多部门共享的突发环境事件除夕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各部门、各机构更好联动[2]。建立风险评价系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重大事故后果分析的数学模型,对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3]。
[参考文献]
[1]十堰市环保局.十堰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5年度)[Z].2017.
[2]柏 松,陈鑫淇,韩 颖.南京市环境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分析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 41(12):42-45.
[3]徐 庆,钱 瑾.上海市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2(5):9-11.
Present Situation of Shiyan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HU Zhan1,ZHAO Gui-fang2
(1.Hubei Haomi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nsultation Co.,Ltd;2.Shiy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iyan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echanism and emergency mechanism construction,and also states the shortcomings of Shiya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 emergency treatment capa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mergency;problems;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