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电商”加出致富“黄金屋”
2018-06-07
农民文摘 2018年2期
为解决基层农民“买书难、看书难”问题,开展“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农家书屋在全国已建成60.0449万家,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这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的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因此被誉为“家门口的图书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政府对“农家书屋”的投入数目巨大。据统计,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后,全国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和电子出版物1.2亿张。
然而,据近来一些媒体报道,农家书屋存在利用率不高、来看书的农民不多、选配图书不符合农民需求等问题。
一边是“农家书屋”的人气不高,一边是农村电商接入难,如何激活“农家书屋”?这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从2015年9年开始,江西省赣州市在寻乌、安远开展“农家书屋+电商”建设试点,探索通过“农家书屋+电商”的形式,盘活现有“农家书屋”和基层文化信息服务点等资源存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新型农村文化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很快取得了成效。如今各个服务站点平均每月借书量增长3倍,两个试点县电子商务交易额70%来自农家书屋,真正把一个死气沉沉的“农家书屋”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黄金书屋”。难怪赣州农民欧阳发胜说:“农家书屋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仅书屋的人气旺了,还带旺了村民致富的热情,聚起农村电商的财气。”
赣州市“农家书屋+电商”的探索,一方面激活了门庭冷落的农家书屋的资源,让它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农村电商接入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大数据”时代渗入农村迈进了一大步。这也为盘活“农家书屋”树立了一个生动的范例,值得各地基层政府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