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器尊者—爵
2018-06-07柏秀颖
柏秀颖
商代中期青铜爵柏
春秋时期的异形爵造型夸张
早期青铜爵
有盖子的爵
常用青铜器酒器识字表
爵(júe,音决) 斝 (jiǎ,音甲) 觚 ( gū,音估 )觥(gōng,音公) 盉(hé,音和) 尊(zūn,音遵)觯( zhì,音志) 彝(yí,音宜)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它可以是提壶跨马、纵行长安街的年少轻狂,也可以是暗影摇曳下的失意独酌,又或是王权贵胄们金殿上的觥筹交错。但是,古人的酒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喝的,既要讲究喝酒的方法,又要讲究喝酒的器具。
酒器在古代,那可是现实身份与社会等级的微型秀场,“二觚一角一斝(jiǎ)”那是最基本的搭配,正如《礼记·礼器》载“宇宙之祭,尊者举觚用爵,卑者举角。”这些酒器只有正式场合中、贵族之家才用得起。好面子讲排场的社会上层还在爵和觚的纹饰和形制上下足了功夫。
说到爵,那可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一般与觚、觯、角、斝等配合使用。从二里头夏文化开始零散出现到商代妇好墓发现最大的青铜爵群,爵的生产和使用规模日益扩大。夏代的青铜爵多是零星出现,未发现成组,但是到了商代,爵的地位大幅提升,随葬至少有一爵,其中既有一爵一觚组合也有爵斝单独组合,说明有关爵的酒文化已经发展得日益成熟。
从形制来看,爵基本是由鎏、尾、腹、底、足、柱组成。最早出现的青铜爵器壁较薄,表面粗糙者居多,柱还不发达,口部有两个像鸟双翼的突出部分,较长的一端称鎏,较短的称尾。饮酒时,鎏就是倾酒的流槽,中部为存酒的杯。整个爵体呈现平底椭圆形,三锥状足或柱状足居多,无不暗示它的“爷爷”辈酒器陶爵的特征。
爵
觯
青铜角
觚
连珠纹斝
觥
到了商代,社会上饮酒之风日益兴盛,夏代观赏意味甚浓的爵也就无法满足饮酒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需要,艺术性让位给了实用性,于是爵也就由扁体椭圆形平底变成圆体向外膨出的圜(yuán)底,酒可以盛得更多,柱也变得更加华美繁复,有菌形、帽形、蟠龙形、蟠蛇形之分。略显多余的鎏部和尾部变宽变短,腹部有了相当于“把手”的鋬(pàn),让饮酒变得更为方便;足也由细长的三锥状足变得粗短敦实。整个爵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到了西周时期,爵的各部分造型就更加夸张,大鋬、大刀足、罐式、矮足,整个像个弥勒佛一样端坐在酒桌上。
盉
前面提到,爵有个远房表亲“角”。它们哥俩不仅功能相近,形制也十分相似,有一种“真假美猴王”的既视感。但是,只要观察细致,了解各自的造型特征,区分它们俩也不是难事。之所以说远房,也因为角的地位比爵的地位要低。
最早出现于商代的斝无鎏无尾,大多数斝组成员口型对称而且有三钝锥状足。斝的整体形象就像个御前侍卫,而且更有趣的是斝和爵多半是一前一后放置,于是,爵和斝组合就有了皇帝和御前侍卫的感觉,倒也为饮酒平添了许多雅趣。
好啦,其他酒器大家就看图吧。看懂了这些,以后你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古代人喝酒的故事了。
尊
考古小词典: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堰师的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遗存。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窖穴和墓葬等遗迹,并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