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慌,当孩子成新一代“低头族”
2018-06-07艾理
◎ 艾理
智能时代来势凶猛,我们的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越来越普遍和频繁。它们本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容易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当孩子成新一代“低头族”时,我们该怎么办?
你的家庭中是否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闹剧
场景一:春节期间,刘佳敏回老家过节,惊讶地发现家里的两个小侄子人手一部手机。每天,他们无视妈妈的批评,自顾自地玩游戏,在手机上用虚拟的武器噼噼啪啪地射击。他们歪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因为注意力全在手机上面。刘佳敏在家里吃了一顿最安静的年夜饭。祭完祖,开餐了,饭桌上却只有大人,因为小侄子们还在游戏中对抗……
刘佳敏问:“家里人不管吗?”嫂子惊讶地回答:“你哥一有空还不是天天捧着手机玩?能管得了他们?给一部手机,他们不吵不闹就很不错了。”
场景二:比起刘佳敏家的放任不管,梁斌家则对女儿玩手机管理得很严格,比如上床睡觉前、有客人来访以及吃饭时,女儿必须交出手机。但是这一规定具体何时才会生效?比如什么时候算开始吃饭?是已经坐在餐桌旁,还是在去往餐桌的路上?不久,这个问题引发了矛盾——梁斌想在去餐厅的过程中快速发条微信,结果被女儿看到了。“在那之后,家里的气氛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梁斌说。
梁斌想引导女儿正确地使用手机,结果这些规则天天使得女儿与自己发生冲突,不断地产生家庭矛盾和教育危机。
在很多家庭中,就智能电子产品这个问题,父母与孩子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较量:艰难,毫无目标,也无法明确该达成怎样的一致。是向智能电子产品妥协,还是不顾一切地向其发起抗争?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这一切都是智能电子产品的错吗?
什么时候玩,你和我必须确立和遵守明确的规则
法国人卡罗尔·克罗姆有3个儿子,分别是7岁、12岁和14岁,还有一个10岁的女儿,只有长子有自己的手机。在手机这个问题上,克罗姆成为严格的掌权者,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
克罗姆的长子维克多在上中学,他的一些同学可以在手机上聊天到深夜。在学校,他们全都睡眼惺忪,注意力涣散,而老师和家长对此根本无能为力。
因此,克罗姆认为:第一,父母必须尽早干预,没有什么比把一个小孩放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前、只为让他不吵不闹更糟糕的事情了;第二,父母必须制定明确的规则,不要破例,一旦破例后果很严重;第三,父母必须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克罗姆为此专门请了一个家庭顾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定下克罗姆家的手机使用规则。每个孩子都必须年满14岁才能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维克多每天可以使用手机上网一小时,周五晚上可以久一点。克罗姆还设置了维克多手机的锁屏时段,时间一到自动锁屏,帮助维克多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维克多因此抱怨,他的手机就会被没收。克罗姆在孩子们面前使用手机也有明确的规则。比如,克罗姆觉得脸书很重要,因为可以跟亲朋好友聊天,但他不会在孩子们面前刷脸书,吃饭时也绝对不会拿出手机看,甚至不会将手机放在餐桌上。如果他违反了规定,孩子们也有权没收他的手机。
应对智能电子产品带来的挑战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就是确立明确的规则,而不是事后评判玩它们好还是不好。明确的规则能引向明确的结果,克罗姆一家就是好例子。
怎么监管内容?给你我最大的信任
儿子上初二,何珊和儿子达成协议:儿子可以得到一部手机,而她可以看他的手机上的内容。
儿子的班上建立了一个群,没有手机的孩子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孤立起来,因为同学们会在里面谈论各种话题或组织各种活动。但是最近,儿子的一个朋友给他发送了一个“18禁”的视频。何珊偶然看到了它,并在儿子看到之前将它删除了。
何珊知道她不可能及时拦截每条不良信息。怎么办?何珊觉得有一点非常重要:考虑让孩子看什么比考虑不能让孩子看什么更重要。
何珊给儿子下了一个叫YouTube的App,假期时,给儿子在YouTube上挑选了一些英语脱口秀的视频。儿子告诉何珊,他感觉很酷,会重复练习听到的句子。“跟YouTube上的那些人相比,老师的英语说得没那么好,而且YouTube上有趣得多。”儿子还跟好朋友分享,一起练习如何精准地发音、一口气说较长的句子等。
对于删掉不良视频的事,何珊最终选择跟儿子坦白并道歉,然后告诉他自己的隐忧。没想到儿子非常理解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他早就知道了。因为何珊的尊重,儿子有了安全感,把大事小事都和何珊说了,并让何珊在手机上装了守护上网安全和管理软件使用的软件,说是让她放心。
何珊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把孩子当成成年人平等对待,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
堵不如疏,成为孩子信任的盟友
很多家长会比较抵触甚至反对孩子玩电子游戏。一开始,林峰也如此,但他并未一味地反对,而是做了一个巧妙的决定。
在女儿刚玩游戏时,林峰会和她一起玩,结果发现游戏还有点意思,最重要的还是和女儿一起玩的过程。比如,女儿玩两关,林峰玩两关,有时候女儿会耍赖,玩了两关没有自觉地给林峰玩,林峰就会缩短玩游戏的时间,以此让她明白要遵守约定、遵守规则的道理。林峰还会和女儿竞赛,看谁更厉害。别看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对于游戏的领悟力往往比成年人强得多,有一些游戏林峰玩不赢女儿,这个时候女儿就扮演起亦师亦友的角色,既耐心地教林峰闯关的技巧,又不忘给他打气加油。
这两天,林峰的手机上又多了一款游戏,女儿主动充当老师教他怎么玩。现在女儿玩什么,林峰全知道了。在和女儿一起总结经验时,林峰还会客观地分析游戏中的正、负效应,并非常自然地引导女儿,让她自己选择:一旦违反玩游戏的约定时间和规则,就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如果遵守,则有奖励,比如“你遵守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正因为成了女儿信任的盟友,女儿对林峰的约束和管教就不那么抵触了。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智能电子产品终将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一部分。把孩子跟智能电子产品完全隔离开来,不如与孩子一起拥抱它,让它更好地为增进亲子关系服务,帮助孩子自我管理与成长。
你的孩子是“低头族”吗?马上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号“伊人说”,与《爱你》的朋友们一起来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