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使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
2018-06-06张道华
张道华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氨溴索使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氨溴索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L-1β与IL-8、耳积液IL-1β与IL-8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2例,所占比例为8.0%,有效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40.0%,显效患者为13例,所占比例为52.0%。对照组中,显效患者为10例,有效患者为8例,所占比例为32.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为(-1.50±0.30)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为(-0.68±0.31)pg/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耳积液炎IL-1β水平分别为(-2.50±0.48)pg/ml与(-0.98±0.31)p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中应用氨溴索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氨溴索;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机体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
【中图分类号】 R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066-01
在临床治疗中,分泌性中耳炎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中耳积液,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听力功能,影响正常生活[1]。相关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及血清炎症介质存异常,需针对患者炎症介质的变化进行治疗。为研究分析氨溴索使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充分知情同意。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10岁到58岁,平均年龄为(31.21±4.33)岁,病程范围为0.5年到2年,平均病程范围为(1.12±0.22)年,女性患者为10例,男性患者为15例,慢性患者为10例,急性患者为15例,黏液期患者为9例,浆液期患者为16例。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11岁到57岁,平均年龄为(31.12±4.30)岁,病程范围为0.5年到2.5年,平均病程范围为(1.22±0.20)年,女性患者为11例,男性患者为14例,慢性患者为11例,急性患者为14例,黏液期患者为10例,浆液期患者为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鼻腔收缩剂、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氨溴索治疗,将15mg的氨溴索注射入鼓室,一周1次即可,连续治疗1月。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L-1β与IL-8、耳积液IL-1β与IL-8等临床指标。
1.3.1疗效评价无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未改善,听力幅度并未达到治疗有效。有效:治疗后,听力改善幅度超过10dB,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鼓室积液改善。显效:治疗后,患者听力提高幅度超过20dB,相关临床症状消失,鼓室积液消失[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后,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2例,所占比例为8.0%,有效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40.0%,显效患者为13例,所占比例为52.0%。对照组中,显效患者为10例,有效患者为8例,所占比例为32.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与IL-8情况对比治疗前,实验组血清IL-1β水平为(3.44±0.40)pg/ml,对照组血清IL-1β水平为(3.48±0.42)pg/ml,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清IL-8水平为(15.32±1.50)pg/ml,实验组血清IL-8水平为(15.44±1.54)pg/ml,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为(-1.50±0.30)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为(-0.68±0.31)pg/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IL-8水平分别为(-5.12±1.01)pg/ml与(-1.80±0.6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耳积液IL-1β与IL-8情况对比治疗前,实验组耳积液IL-1β水平为(5.12±0.50)pg/ml,對照组耳积液IL-1β水平为(5.16±0.51)pg/ml,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对照组耳积液IL-8水平为(20.43±2.12)pg/ml,实验组耳积液IL-8水平为(20.45±2.15)pg/ml,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耳积液炎IL-1β水平分别为(-2.50±0.48)pg/ml与(-0.98±0.31)p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耳积液炎IL-1β水平为(-6.88±1.12)pg/ml,对照组耳积液炎IL-1β水平为(-3.22±0.88)p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主要特征为听力下降与中耳积液,年龄分布群体广泛[3],可造成儿童听力损失,需尽早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避免影响听力。
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造成影响较大,炎症状态表现较为突出,相关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炎症表现不仅在血液中,在耳积液中表达较高。在临床治疗中,需关注患者分泌性中耳炎机体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改善[4],IL-1β与IL-8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表现患者炎性状态,且敏感性高[5],有利于监测治疗效果。氨溴索为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而耳道内的纤毛活力[6],应用广泛,具有较强的廓清效果,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度高。相关研究表明,中耳炎的治疗必要基础为耳道分泌物排除清洁,恢复患者耳道功能。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为(-1.50±0.30)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耳积液炎IL-1β水平分別为(-2.50±0.48)pg/ml与(-0.98±0.31)p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氨溴索使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纳入受试者数量少,在后续研究中可增加研究对象数量,观察远期存在的问题及治疗效果,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意见。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中应用氨溴索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全福 , 欧阳绍基 , 姚榕威 , 徐学江 , 何金花 ,等. 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性因子、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 22 (23) :2897-2900.
[2]茅学英 , 陈向平. 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和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1) :904-906.
[3]刘霞 , 钟凤如 , 马和平 , 叶卫东 , 邝丽霞 ,等. 氨溴索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局部和全身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院 , 2017 (10).
[4]王娟利 , 高娟 , 曹永华. 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1) :1848-1849.
[5]VERHAEGH SJ, STOL K, DE Vogel CP,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Moraxella catarrhalis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urface antigens in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recurrent acute otitis media and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 Clin Vaccine Immunol,2012,19(6):914 .
[6]段小红 , 邵亚兴 , 董炜 , 郑德育. 鼻咽癌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 2016 , 13 (6) :8-9.
[7]李跟红 , 刘达 , 张春晖 , 袁冰清 , 王任霞 ,等. 氨溴索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中对临床效果和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 2017 , 4 (20) :3907-3908.
[8]A1一SabF,ManoukianJ,A1一SabahB,eta1.Linkinglaryngopha- ryngealreflux to otitis media with efusion: pepsinogen study ofadenoid tisu eand middle ealr fluid[J]..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 37(4):56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