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探讨
2018-06-06邢立凯
邢立凯
摘 要: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质量,建筑工程基础按种类可以分为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以及箱型基础等。钻孔灌注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基础处理方式,桩基础具有很多优点,高层建筑采用桩基础作为基础形式,不但能够使稳定性提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加快施工进度,由于桩基础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在一些大型的超高层商业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4-0108-02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pile foundation, raft foundation, independent foundation, strip foundation and box foundation. Bored cast-in-place pile foundation is a kind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which is widely used at present. The pile found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but also adopt pile foundation as foundation form.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to some extent. Because the pile found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it is widely used in some large high-rise commercial building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points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在我们各个城市遍地开花,房地产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它与国民经济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反过来又拉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我國房地产技术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更是层出不穷,桩基础由于具有很多的优点,作为高层建筑基础的主要形式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桩基础的施工经验,并且查阅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具体谈一谈桩基础施工中的一些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要点。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过程简述: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过程:首先是钻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压实,钻机的选择;平整完场地之后,应该进行桩位放样;制备泥浆,泥浆的比重以及粘度等指标应该符合规范要求;埋设护筒,护筒的直径一般比钻孔直径大10-20厘米,护筒底部应埋入黏土层30厘米以上,并且顶部应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护筒中心应该与桩中心对齐,护筒应该垂直埋设;钻机的安装与定位,安装钻机的基础要稳固、水平;钻机钻进,钻至设计孔深后进行清孔,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应该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笼吊装,吊放钢筋笼时应垂直下放,避免钢筋笼刮碰孔壁产生坍孔;安装导管并灌注混凝土,安放导管是,要保证导管接口处于密封状态,否则就会漏浆,出现夹渣问题,混凝土灌注过程很重要,灌注首批混凝土时,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计算,通过测量孔深,和导管底口离孔底的距离来计算首批混凝土的需要量,首批混凝土一定要能够将导管埋深1米以上,如果首批混凝土未能将导管口埋住,导管内就会进入泥浆导致夹渣或者断桩。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具体的施工环节还是要求我们施工技术人员严格加以控制的,否则就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 坍孔
坍孔是钻孔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质量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进行钻孔,都存在坍孔的可能性,当我们在钻孔过程中发现孔内的护壁泥浆突然下落,孔口冒水泡且很细密,或者钻机一直在钻不停地出渣,但钻孔深度不增加等,出现这些现象很有可能就是孔内发生了坍孔。
1.1 原因分析
产生坍孔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是护壁泥浆的密度较小,未能在孔壁形成坚固的泥膜;护筒较短埋置深度不足,导致护筒底部漏水或者坍塌;孔内出渣后没能及时的向孔内注入泥浆,致使泥浆面降低不能形成护壁作用;钻头钻至砂砾层,泥浆流失;清孔时水管直接冲刷孔壁,或者清孔后未及时补浆,或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等等。好多原因都会导致坍孔。
1.2 预防措施
想要从根本上预防坍孔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就要严格的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施工,钻孔泥浆相对密度、砂率等指标要符合要求,相对密度一般控制在1.03-1.10之间,密度太小不能在孔壁形成泥膜容易坍孔,密度太大会在孔壁形成较厚的泥膜引起缩孔;护筒一般长度是1-2米,要根据具体土层选择护筒长度,保证护筒至少要埋入粘性土20厘米以上;孔内出渣时要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当在较松散的砂砾层钻孔时,应该适当加大泥浆的相对密度、胶体率以及粘度;清孔时水管不要直接对着孔壁冲刷;成孔后及时吊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避免放置时间过长产生坍孔;吊放钢筋笼要垂直吊放,避免钢筋笼刮碰孔壁。
2 钢筋笼安装与设计高程不符预防措施
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应保证不发生扭曲变形,吊放钢筋笼时要尽可能的使之垂直,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设置间距不能过大,吊筋的长度应该经过仔细的计算,吊筋焊接时应该仔细检查,避免由于吊筋过长或者过短而导致钢筋笼的顶面高程与设计文件不相符。
3 钢筋笼上浮
3.1 原因分析
引起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特别是刚开始灌注混凝土时速度太快,混凝土将钢筋笼顶起,引起上浮。
3.2 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砼质量,砼进入钢筋笼后,砼上升不宜过快,导管在砼内埋深不宜过大, 严格控制在10m以下,提升导管时,不宜过快,防止导管将钢筋笼勾住,将其带上等。
4 水下砼灌注问题
堵管:
预防措施:现在的灌注桩所用的混凝土大多为商品混凝土,首先应对混凝土厂家进行考察,混凝土厂家应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砼的级配与搅拌必须保证砼的和易性、水灰比、坍落度及初凝时间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现场抽查每车砼的坍落度必须控制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灌注用导管应平直,内壁光滑不漏水。
5 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
预防措施:成孔时严格控制泥浆密度及孔底沉淤,第一次清孔必须彻底清除泥块,砼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要缓慢,特别到桩顶时,严禁大幅度提升导管。严控导管埋深,砼灌注时,严禁中途断料。拔导管时,必须进行精确计算控制拔导管后砼的埋深,不得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使导管内部进入泥浆而产生夹渣或者断桩,严禁凭经验拔管。
6 灌注过程注意事项
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成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留出,造成断桩。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导流槽流入漏斗及导管,所以不得将混凝土整斗倾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圈,造成导管漏水。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混凝土上升困难,可用吊钩上下提升导管,加大孔内混凝土高度,加快混凝土上升速度。
为防止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在导管提升时要人工施加外力使导管旋转,边旋转边提升。
7 桩顶的灌注标高及桩顶处理
桩顶的灌注标高应比设计标高增加0.5m以便清除桩顶的浮浆沉渣,桩顶灌注完毕后应立即测量桩顶的实际标高,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将高出设计标高的部分凿除。
8 结束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非常重要,基础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上层建筑的质量,现在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所以基础的质量就显得更加的重要,钻孔灌注桩施工,从埋设护筒到钻孔,再到钢筋笼吊放,再到混凝土灌注,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在进行施工前,一定要仔细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然后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施工人员一定要加以重视。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明霖.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3):223.
[2]胡娟,袁菊梅.建筑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5(43):132.
[3]祁永泰.簡析建筑基础工程建设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J].装饰装修天地,2017(24):263.
[4]薛吉瑞.房建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368-370.
[5]祝恺.浅谈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238.
[6]郭慧.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220.
[7]刘庆东,刘洋,张鹏.浅谈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