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的探讨
2018-06-06彭会娟
◎ 彭会娟
(抚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江西 抚州 344000)
食品安全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食品微生物也就成为研究的重点。食品微生物检查中,菌悬液保存至关重要,保存方式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实验研究出现很大的误差。实验研究表明,菌微生物生长状态对于食品供试品检验的手段及结果等具有直观的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保存时间。
1 食品微生物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物,食物中包含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科学家将这方面的研究称之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包含医学、农业及工业等多方面,微生物学中将食品单独列为一种,属于单独的研究科学项目之一。食品微生物的类型主要有3种:①用于食品加工的微生物。通过食品微生物的作用,制造生产各种类型的饮料、酱油、酒、醋等,还包含味精。当然,一些面食,如馒头或者面包等,都属于发酵食品,需要微生物的支持才能实现。②因食物变质而产生的微生物。生活中一些食物因为放置时间较长或者温度较高出现变质,这些变质的食物中包含非常多的微生物。③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含有这种类型的微生物的食物如果被人们食用,将会引发食物中毒现象,使人的头脑意识不清晰,或者感染各种传染病等。当然,不仅是人类,动物、植物等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对食品微生物应进行详细实验,为各行各业贡献作贡献。当然,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是实验中比较难控制的一部分,需要通过仔细的探索研究,保证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1]。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设备
选择恒温干燥的环境,准备生化培养箱,还需要准备灭菌器(立式压力蒸汽型),霉菌培养箱。
2.2 实验食品微生物菌种
本文主要选择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绿脓杆菌[CMCC(B)39094],白假丝酵母菌[CMCC(F)98001]。以这些菌类为研究基础,材料基本都是从A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购买得来,都属于冷冻干燥菌种。结合实验研究规定,主要用途为复苏、保藏、使用、传代,实验所应用的菌株其传代次数都不能超出5代。
2.3 培养基介绍
培养基主要选择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几种培养基的来源均为B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购进条件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购进价格合理,均在有效期之内,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要求必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应用[2]。
2.4 具体实验方法
对于食物微生物检测以及法菌悬液保存时间等的实验研究,全部需要按照我国《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附录规定,其中针对实验方法提出“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无菌检查法”,根据这两个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原材料一定要保证新鲜,必须选择新鲜的培养物或者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对实验微生物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18~24 h[3]。上述介绍的培养物,由氯化钠(0.9%)注射液制作而成,得到0.5麦氏单位浓度之后,将菌悬液进行稀释,稀疏度为10-5~10-7,并且菌液必须均匀划分成两份,一份放置到正常室温中,一份放置到冰箱中,冰箱温度调整为2~8 ℃。采用活菌平皿计数法的形式,对微生物中的每株菌悬液都进行平行处理,将其放置到两个平皿中,预留制备。不同菌类温度时间都存在明显区别。比如,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放置于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温度控制在35 ℃,时间为48 h。白假丝酵母菌需要倾注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温度控制在28 ℃,时间为72 h。
3 食品微生物检查法菌悬液保存时间实验结果
3.1 数据统计
结合上述实验注意细节,实验时间以及菌类放置等方面的介绍,开始实验,同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为了方便审阅,将其制作成表格,见表1。
表1 各类菌悬液含菌数表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菌类研究中,都是放置于室内、冰箱两种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时间不断变化,菌数也在不断变化。表1中的数据都是为3次均值。结合具体实验数据,对表1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最佳保存时间。
3.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食品微生物检查期间,根据《中国药典》,结合其中对阳性对照菌的规定等进行研究,知道需要阳性对照菌1 mL含菌量能够达到50~100 CFU,细菌、酵母菌等菌悬液其需要放置到室温中,必须保证在24 h内使用。此次试验中,主要选择平皿计数法的方式进行计算,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阳性菌进行计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现出菌悬液在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中的适用性。并且,根据实验研究可以发现,选择的5种菌悬液,分别控制在室温为22~25 ℃、(4±1)℃不同时间之后,含菌数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当然,时间不同,变化程度也不相同。大部分都是随着时间放置的延长,细菌生存率越小,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时间、细菌变化图
图1中,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生物菌类变化点,L、L1、L2、L3、L4分别表示时间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菌类数量逐渐递减。5种菌悬液在室温情况下,保存时间2 h以内,菌落数符合相关标准实验要求。低温情况下菌悬液的保存,如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配制好之后要在24 h之内使用,但是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却需要在使用的时候新配,或者低温存储,保证12 h之内使用。
《中国药典》中明确规定,1 mL的菌悬液,含菌量为50~100 CFU,制备期间,会为实验人员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实验研究中,操作过程繁琐,非常消耗时间,工作量极大,保证菌悬液含菌数50~100 CFU,但是中间很多环节都会导致误差。关于这方面,相关研究部门一直在深入研究,将菌悬液含菌数量级调整到0.5麦氏单位,同时结合菌体大小,对菌悬液进行稀释。一般情况下,细菌稀释都是10-5~10-7级别,真菌的稀释一般为10-4~10-5级别,这样稀释之后,就可以保证1 mL的菌悬液其含菌数为50~100 CFU,实验菌液实验结果准确度也得到提升,同时可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小整体实验检验误差。从整个实验研究中总结经验,为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化学研究企业等的相关研究开创了更多的途径,并且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有了更加标准的参考依据,检验方式也变得多样。
4 实验展望
当下,科学技术、生物研究手段等得到迅速发展,微生物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尤其是食品质量方面,人们对其的要求不断增加,食品中微生物菌悬液保存时间至关重要。微生物菌悬液保存时间进行研究,获得了客观的收获,这些发展与收获,可提高食品微生物研究准确性,减小数值误差,为微生物研究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5 结语
食品微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控制好菌悬液保存时间,能够提高食品微生物研究准确性,为食品微生物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1]高 霞,严筱楠,高 娟,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与2010年版复方青黛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17(5):402-405.
[2]罗 洁,梁 雪,黄 琰.血液制品中间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待检有效期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285-286.
[3]黄 结,韦 涛.3种稀释液制备的菌悬液存活时限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2):1948-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