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文化家: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2018-06-06洪文梅
洪文梅
1 背景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经过十余年发展,服务网络遍布城乡,体系中的智能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建设,到2017年底建成175家,是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载体。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丰富智能图书馆的功能和内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上台阶,打造功能完善、形式新颖的城市综合文化空间的“智能文化家”项目应运而生。智能文化家的“家”,一是从“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二是市民参与共同建设文化的市民之“家”;三是“实体”+“虚拟”、跨界融合、链接一切的“加”。截至2017年底,通过改造提升、选址新建两种方式完成尼奥斯自助图书馆、石湾镇街道图书馆、佛山市工人文化宫、39°艺术空间等四个示范点建设。
图1 39°艺术空间智能文化家
2 做法
2.1 建设方式:政社“合唱”
智能文化家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政策标准,投入经费,同时强化社会参与,变政府“独唱”为政府与社会“合唱”。智能文化家有合作共建、独立建设、加盟建设、众筹建设等建设方式。2017年4月,广东省第一家由公共图书馆发起的以公益众筹方式建设的尼奥斯智能文化家向公众开放服务,是集图书阅读、咖啡饮品、美学生活与读者活动于一体的城市休闲阅读空间。
2.2 运营方式:统一规范
智能文化家通过项目规划,制订建设标准、规范运营和绩效考核办法,按照统一的空间设计、内容策划、服务规范、建设标准等“四个统一”有步骤地推进,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智能文化家运营规范》。
2.3 运营主体:民间力量
智能文化家的运营管理主体是来自政府机关和文化事业单位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如企业、文化机构、志愿者等。民间力量的参与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新机制。其中,以“市民馆长”为代表的文化志愿者通过招募的方式选拔,是智能文化家的管理和运营主力,主要职责包括开展特色阅读活动、协助日常运营与监管、参与馆藏建设、组建文化志愿团队等。2017年4月,首批“市民馆长”亮相佛山市图书馆,一个月间为市民举行文化、教育等活动17场。
2.4 服务内容:智能多样
智能文化家是综合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它集智能化、全功能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书刊借阅、美学欣赏、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影音鉴赏、交流分享、教育培训、咖啡轻食等多样化服务。“智能化”是通过先进的智能设备,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开展线上与线下活动。“全功能”是通过统筹协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艺团体、社会组织等各级各类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为市民提供综合性的文化服务。
3 成效
3.1 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智能文化家一方面避免了公共文化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另一方面通过扩展服务功能,使原来只提供图书借阅的智能图书馆变身为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智能文化家正成为年轻人交流休闲、儿童学习娱乐的绝佳场所,与佛山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满足了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需求,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3.2 资源共享、活动联动提升了服务效能
佛山市以智能文化家为终端服务平台,建立了“智能文化家资源库”,通过整合共享、协同服务,发挥资源集聚的最大效应,提高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益,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比如,图书馆的活动在智能文化家联动举办,方便市民就近享受公益文化服务。2017年4月23日至2018年3月15日,开馆不到一年,尼奥斯智能文化家进馆36722人次,书刊流通6241册次,读者活动88场,服务2145人次。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39°艺术空间智能文化家,进馆28448人次,借阅1813次,开展活动17场,其中艺术类创意活动8场,参与432人次。
3.3 创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管理机制
智能文化家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准入机制、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在服务管理、设施维护、活动开展、安全保障等方面有章可循,实现场馆设施的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探索出不同投入主体合作共建的运行管理模式。智能文化家已形成诸多文化服务品牌,如市民馆长、佛山行动派手账小组、乐观佰爱家庭健康教育、科普直通车等。品牌活动的推广不但集聚了人气,也为合作方带来了经济效益,对其他机构团体的参与有积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