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创作热潮中的冷思考
2018-06-06姚尔畅
姚尔畅
图1
图2
历史画是西方传统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创作体裁之一,也是1949年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国油画创作的主要类型。历史题材及表现现实的主题性创作,曾经是国内各大美院造型艺术专业的唯一重点教学内容。中外美术史上这一现象的存在和延续,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的需要。近年来历史画创作又一次成为“热门”,其中有关的话题,在国内已有多次理论研讨,已从多角度作了系统的学术梳理,并出版有国家级课题的鸿篇巨著。但在历史画热潮重新兴起之际,作一些理性的反思是有其必要的。
17世纪末期,法国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曾将绘画题材划分成五个层级,由下而上依次为静物画、风景画、风俗画、肖像画和历史画,历史画位居最高。
在18和19世纪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只有一定资历和水平的历史画家才能被授予教授头衔,这个制度沿袭下来并成为许多欧洲美术学院的规范。在这种教学体制下也确实培养出了一批有相当实力的学院派历史画家和历史画作品,只是后来由于现代绘画的冲击而被艺术史所忽略和贬低。
当然,这种题材等级制是由当时的社会观念、绘画功能和美术学院的体制性质所决定的,既有其一定历史合理性,又会带着明显的偏颇和弊端。但是历史画创作的难度要大于其它类型的绘画也是不争的事实,从教学角度来说,需要遵循这种分级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历史画以特定的历史时代和事件为背景,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画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造型基础和绘画技能,还要有对复杂场面空间的构图、色调、光线关系以及大尺寸画幅的掌控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足够的人文和历史知识。所以能否胜任历史画创作,曾经被认为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纯技艺型画匠的标志。
历史画是西方传统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创作体裁之一,也是1949年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国油画创作的主要类型。历史题材及表现现实的主题性创作,曾经是国内各大美院造型艺术专业的唯一重点教学内容。中外美术史上这一现象的存在和延续,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的需要。近年来历史画创作又一次成为“热门”,其中有关的话题,在国内已有多次理论研讨,已从多角度作了系统的学术梳理,并出版有国家级课题的鸿篇巨著。但在历史画热潮重新兴起之际,作一些理性的反思是有其必要的。
17世纪末期,法国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曾将绘画题材划分成五个层级,由下而上依次为静物画、风景画、风俗画、肖像画和历史画,历史画位居最高。
在18和19世纪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只有一定资历和水平的历史画家才能被授予教授头衔,这个制度沿袭下来并成为许多欧洲美术学院的规范。在这种教学体制下也确实培养出了一批有相当实力的学院派历史画家和历史画作品,只是后来由于现代绘画的冲击而被艺术史所忽略和贬低。
当然,这种题材等级制是由当时的社会观念、绘画功能和美术学院的体制性质所决定的,既有其一定历史合理性,又会带着明显的偏颇和弊端。但是历史画创作的难度要大于其它类型的绘画也是不争的事实,从教学角度来说,需要遵循这种分级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历史画以特定的历史时代和事件为背景,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画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造型基础和绘画技能,还要有对复杂场面空间的构图、色调、光线关系以及大尺寸画幅的掌控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足够的人文和历史知识。所以能否胜任历史画创作,曾经被认为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纯技艺型画匠的标志。
图3
图4
19世纪以后,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和欧洲美术学院的转型,这种题材决定等级的惯例逐渐被废弃。如今除了俄罗斯列宾美院等极少数院校外,历史画及大型主题创作早已不再是艺术家创作和绘画教学的主要方向,即便是国内的美院也已罕见。虽然当下的电影、电视和包括3D虚拟影像在内的各种新型媒体艺术在某些功能方面也具近似的性质,但是历史画的特殊艺术语言和审美魅力仍是其它形式无法替代的。对一个偏重写实的油画家来说,历史画创作是对其艺术、技术、修养和毅力等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上世纪50和6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画家都把画出一张或数张重大的历史画创作作为追求目标,尽管时代变迁,这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感或者说“历史画情结”在不少人心里依然难以消弭。
优秀的历史画创作应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古今中外的历史画或以历史事件和传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数量浩瀚。然而,如果用挑剔一点的眼光来看的话,艺术史上真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语言等各方面趋于完美的历史画作品并不是太多。
尤其是既要准确和客观地把握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又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并非易事。我以为优秀的历史画创作除了内容基本与史实相符这一前提之外,至少还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品中体现的历史观在价值取向上应该符合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而不是相反;二是作品及其所表现的事件或人物具有一定的纪实性或历史文献意义;三是作品的绘画表现语言具有某些突破,即有相对独创性或在艺术性方面达到新的高度。符合这些条件的作品即使一时不被理解或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历史承认。
历史上不少重要的历史画作品都有过遭到冷遇乃至打压的经历,如德拉克罗阿的“自由领导人民”曾几度被从卢浮宫剔除出去。在纳粹统治德国时期,柯勒惠支那些杰出的版画组画作品不仅遭到禁止,连她本人都被驱赶解职。陈逸飞的“黄河颂”和“红旗”等也曾经遭到批判并被打入冷宫。今天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画杰作之一,伦勃朗的“夜巡”当年完成之后并不受待见,甚至还被嘲弄,但今天几乎已成为荷兰人民乃至全世界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对象”。
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画自然离不开表现人和人性,西方早期的历史画大多以表现神和英雄为主,或者是直接颂扬皇家征战事迹的叙事纪实作品。
图5
但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和宫廷里,还充斥着大量这类军事历史画,尽管场面恢弘、人物众多,但大多缺少真挚的情感和魅力。巴黎凡尔赛宫战争画廊里表现法国历史、标榜路易王朝和拿破仑等君主功绩的几十幅大型油画中,平庸无奇者居多。中国乾隆年间由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和王致诚等人所作战争铜版组画《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等亦是如此虽然绘制技术完整周到,但不仅缺乏感人的精神力量,在艺术语言上也乏善可陈。这既是受到时代以及艺术家的观念和水平局限,也和创作动机不无关系,因为作画时必须遵从委约方的要求,甚至不得不听命于对方的“颐指气使”,作品中表现人性和艺术家个性的因素自然也受到抑制,往往越是重大的历史题材,所受到的限制也越多。艺术史上能像米开朗基罗那样与教皇对抗的几乎绝无仅有。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细数中外美术史,真正杰出的历史画或大型主题绘画,罕有“一味”歌功颂德的。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籍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伊凡杀子”、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和“女贵族莫洛卓娃”等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都不只是由于技巧高超,而是充满了人性关怀和带有强烈的悲剧成分。对中国军事历史画影响巨大的前苏联画家莫伊谢延科的画,之所以与众不同,也不仅因为其造型的概括和夸张,而是因为他的画把有生命的“人”置于“军人”的身份符号之上。
历史画创作必须尊重历史,以史实为依据,乃至对细节进行一丝不苟的考证。同时必须努力通过绘画,来表达艺术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发掘历史真相,加以深刻反思,才能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应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挥主观创造和艺术想象,允许必要和合理的艺术处理。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在画面上巧妙地去除了天安门城楼上的一根柱子,还违反透视常规来改变人群的位置,但使画面豁然开朗,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构图。陈逸飞和魏景山的“蒋家王朝的覆灭”创造了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历史瞬间,建构起史诗性的画面。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 南京”则将地点从室内搬到了室外,营造出凝重肃穆气氛,将对日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定格为永恒的视觉记忆。这些作品都没有受限于真实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基于史实基础上的合理创造,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当然,除了上述这些艺术家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功力之外,文化环境的相对开明和宽松,也是这些突破常规的历史画得以认可的重要因素。“开国大典”之所以后来命运多舛完全是因为动乱年代开了一段历史倒车之故。但是历史画创作的夸张和艺术处理也应有一个合理的尺度,不能违背基本史实这个底线,否则就成了任意臆造,甚至篡改和歪曲历史。这样的作品或许可以红极一时,但最后还是将被岁月淘汰。有些连皮相都“破绽百出”的历史画,就如那些充斥荧屏的“抗战神剧”,那就没有艺术可言了。至于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素材,用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手法,采取挪用或戏仿等形式来表现历史的绘画则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应另当别论。
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创作的历史短暂,起步维艰,期间又历经数次起落。在上世纪前半叶,除了徐悲鸿留下的“徯我后”和“田横五百士”之外,很难举出其它有影响的作品来,这也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改革开放之前,国内的历史画创作主要受前苏联和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影响,曾经有过不凡的成就。但也在60-70年代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发展为某种畸形的繁荣,并受到了错误的历史观干扰,虚假成风。如今历史画和大型主题性绘画又有了复兴趋势,逐渐向正常状态和历史画创作“本体”回归,这既是好事,又要防止再次出现违背历史画创作规律,杜绝“一哄而上”的做法。
今天的历史画家在创作条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历史影像、图片和文献资料都很丰富,但是仍还有一些历史画题材和领域,包括暂时创作的“禁区”是有待探索的。历史画创作不是一时一事的“速效丸”,不能急功趋利,这尤其需要多方的宽容和理解。对画家来说,关注的是什么时候在叙事的同时,更注重表现人,而不是把表现对象当成图解的符号和标签,更不是把它当作“化了妆的模特和道具”,我们使用的不仅是色彩,线条和光影,表现的不论领袖还是百姓,是“好人”或“坏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这样中国的历史画就有了希望。要创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最根本的是在考验艺术家自身的意志和品质,能否耐得住寂寞,挡得了喧嚣。大浪淘沙,撇去泡沫,积淀下来的就是醇厚的精华,历史终究不会忘记真正优秀的历史画作品和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