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果溯因让立意更深刻

2018-06-06王斌杰浙江省富阳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18年13期
关键词:猎狗清洁工本质

◎王斌杰 浙江省富阳中学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写作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两部分内容,“深刻”作为发展等级第一项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写作从本质上说是思维的外化,我们评价一篇作文很深刻,实际指的是其思维的深刻性。《考试说明》对“深刻”这一要求的阐释中提到“因果关系”这一思维形式,我们称之为“因果思维”。立意深刻了,观点才可能“具有启发性”。

什么是“深刻的立意”?写作学专家马正平教授是这么阐述的:“所谓深刻的立意,就是写作思维由事物表层现象到深层本质的探索,而这种‘由表及里’的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追寻事物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

平时训练和考试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作文题,提供一个社会事件或某一现象,让你来写一篇论述文,立意自定。这就要我们透过这一“事件”或“现象”,来揭示其“本质”。如果你能够把这“本质”揭示出来了,就说明你的立意不是停留在事件或现象的表面,而是走到了事件或现象的背后,就能做到“立意深刻”了。

首先要认真分析材料信息,确认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或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现象,是独立的现象还是普遍的现象。只有确认了材料的基本信息,我们才可能对材料提供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因果分析。一般我们可以建立“……是因为”这样一种由果溯因的模式: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那么是不是建立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就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刻立意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深刻”也有高低层次的质量差别。

一、原因有主次之分

有的材料信息很丰富,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而多个原因中,最核心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我们就要找出形成这一特定结果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必然原因,然后进一步去分析、研究或论证、阐释,才能得出最深刻的立意。比如:

一只品种优良的猎狗追赶一只枪下余生的狐狸,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就奔跑速度来看,狐狸是跑不过猎狗的,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撞到了树上。于是猎狗就想:为什么追得这么累呢?即使追不到狐狸,主人也不会让我饿肚子。这样一想,猎狗的脚步就停止了追赶,狐狸就逃离了。

这则材料中的“果”是猎狗没有抓住狐狸,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狐狸太聪明;二是猎狗撞树了;三是主人赏罚不明,导致猎狗懈怠。在训练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将立意的角度定在“撞树”上:不畏挫折方能成功。这个立意是浅表化的。我们如果进一步追问:假如猎狗撞树后继续追赶,能否有可能追上狐狸?当然有,因为这只猎狗是“品种优良”的。材料中有这么一句话很关键:“为什么追得这么累呢?即使追不到狐狸,主人也不会让我饿肚子。这样一想,猎狗的脚步就停止了追赶,狐狸就逃离了。”因为猎狗有“退路”,无须卖命追赶猎物,所以没能捕获狐狸。对于这类材料,需要我们全面关注材料信息,仔细审辨,对原因进行归类,剔除次要原因,抓住主要原因,这样才能有深刻的立意。

二、原因有表里之分

有的材料信息丰富但又不是多因造成一个结果,而是分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学生很容易在浅表的“因”上立意。比如:

某个跨国公司有一个清洁工,本来这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为他庆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并愿意因此为公司付出最大的努力。

在对这个材料进行立意训练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将立意定在“平常细节的力量”和“赞美的力量”上。其实这些只是进行了表象的因果分析。总经理的行为与清洁工的行为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我们把清洁工的“勇斗窃贼”作为一个“果”的话,总经理的那句“简单的话”,那“赞美”是不是本质上的“因”呢?

材料中有一些细节对立意很关键,“本来这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这句就很重要,因为它和下文的有人问清洁工这么做的“动机”有很大的相关性。正是因为清洁工被人忽视,被人看不起,所以才有人觉得勇斗窃贼这样的事和清洁工没有多少关系,而清洁工最后有了这样的行为,有人就觉得奇怪,所以才有动机一说。而清洁工的回答很好地回应了问题。还有就是总经理的那句话不是偶尔说的,而是“总会”说的,总经理和别的员工的不同在于他把清洁工当作公司的一员,很重要的一员,因此我们认为,清洁工勇斗窃贼的真正原因不是总经理的那句赞美,而是这句话所传达出来的对清洁工的肯定与尊重让清洁工产生了归属感,所以他才会不顾性命保护公司利益不受侵害。

三、背景也是重要原因

有的材料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称之为“现象类材料”,这样的材料往往从某一件事情来反映一类现象,进而来反映某种社会普遍问题。如果就事件本身的逻辑关系就事论事来立意,很可能流于浅表。如果将某一现象置于一个社会大背景中来进行观照,找出其中的社会原因,立意就会深刻起来,这就是“背景分析”。所谓“背景分析”,就是“思考某种社会、人事现象(结果状态)——产生的大背景、大气候,发现这种大背景、大气候与社会、人事现象之间的隐形因果关系,这时,社会的大背景、大气候成了社会、人事现象产生的原因”。比如:

人民网2012年11月5日电 据央视报道,近日,江苏扬州扬大附中的一名中学生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到一辆路边的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了一张字条说明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此事被发到微博上后引起网友热议。

据报道,字条上写道:“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今天中午上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车主凌先生说,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这么实诚的孩子。

据悉,留字条的男孩叫徐砺寒。他说,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这是很自然的。

在这则材料的立意训练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将立意定在“诚信”或者“承担责任”上,他们是基于这样一种因果逻辑思维:为什么央视会报道?为什么网友会热议?为什么车主会感动?那是因为徐砺寒的诚信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这样的立意当然是符合题意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么一件原本就很小的事情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呢?

我们不妨多一些追问:

1.车主在看到徐砺寒的留条后“非常震撼非常感动”,为什么是“震撼”,而且还加了“非常”这一程度副词?

2.连当事人都说“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这是很自然的”,为什么国家级媒体央视会报道本来很“自然的”事,还上了权威的人民网?

3.这么一起小小的刮擦事件何以引起网友的热议?

这些追问可以让我们的思维不断地走向深入,去接近事件的本质。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从网友到国家媒体这么强烈的关注,恰恰说明其典型性,在于徐砺寒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在当下社会已经稀缺了。从这一事件出发,分析阐述这种担当品质何以稀缺,这种品质的稀缺对我们的社会会带来何种影响。我认为只有对材料做这样细致深入的分析,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刻的立意。

猜你喜欢

猎狗清洁工本质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判断:哪位洗得快
清洁工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猎人与猎狗
设计的本质
环境清洁工
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猎狗有个鸡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