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史明心,得处世之智
2018-06-06
阅读经典的意义就在于你得到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阅读史书经典更是如此。读史就像看棋艺高超的人下棋,他们每走一步都构成了传奇的棋谱。读史,有人看到的只是权谋争斗,鬼蜮伎俩的阴险;有的人看到的却是慷慨悲歌,万里觅封侯的大气。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终点自然也不同。要想长智慧、开格局,领略古文的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阅读史书经典。而说到读历史,《史记》是绕不开的。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以为它严肃枯燥,但其实它如小说般生动、有趣,情节也十分丰富。《史记》是司马迁的毕生之作,包含3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万多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它像读小说一样有趣轻松,既能了解历史,知晓人性与人心,又能悟得做人处世智慧。
道出千年的民族性格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解 中华民族有崇天敬祖的天命观,认为天能左右人间祸福,《易经》里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中国人把不可饶恕的罪行称为“天谴”。中华民族对孝的强调远远超过其他民族,也由此有强烈的家的意识,所谓家国天下。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商君列传》
注解 中华民族崇尚德行、德政,不崇尚暴力。强暴者不能持久,终会灭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注解 这句话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有追求平等自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有取而代之的意思,而取而代之也是后来治乱循环的一部分。
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注解 孔子同时代人评价孔子为丧家犬,孔子欣然接受。当然也有高度赞美孔子的,如仪封人,他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正是这种“丧家犬”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一路走到今天。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解 中华民族有一种忧患意识,形成了人民谨慎的性格,强调待时而动,强调创业难,也强调守成难。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
注解 中华民族是注重学习,也是最富有历史感的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史官制度,对自身几千年历史,做了几乎没有中断的记录,其记录之详细与丰富,是其他民族无法望其项背的。光是正史,就有25史,更别说其他野史、杂录、笔记等。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魏世家》
注解 对明君或者良相、良将的渴望,是中国人的又一个情结。天子无不带着神异的特征,良相良将也往往是天上星宿下凡。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史记·儒林列传》
注解 学者要依据学术真理发言,不能为了世俗权势而撒谎。也就是说学者要说真话,而不是看着权贵的眼色和脸色说话。
跟人物去经历,获做人智慧与魅力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解 这句话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一旦选择了所忠诚的事业,就应该鞠躬尽瘁。
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近。非人情,难亲。
——《史记·齐太公世家》
注解 管仲所说的这三句,指出了凡是能做出超越正常人性、人情范围之外事情的人,都是不可亲近的。若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也必不会把别人的性命放在心上;若一个人连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他也很难会去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