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场域理论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借鉴探微

2018-06-05张娜戴俊李昂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场域

张娜 戴俊 李昂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场域的概念及特质”和“组织场域概念界定及发展”,总结了组织场域理论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了组织场域的特质及其运作过程,并阐述其发展趋势以及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继续将该理论进行实践扩展,增强高校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场域;组织场域;研究生教育场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2(a)-0000-00

1 引言

在组织战略管理及其决策的实践和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不去探测与寻求特定状态下研究对象相互间的关系架构,就无法有效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即时与未来的变化。因此构建一个供分析用的单位或平台的范畴变得极为重要,“组织场域(organizational field)”这一概念应运而生。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其实是一种导师与研究生间高深学问的互动,以及研究生、导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者之间培养管理的互动,而这些又会随着时间、政策、管理模式的变化而改变,这种交叉复杂的互动形成了特有的研究生教育场域,需要运用组织场域的概念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场域的概念及特质

在讨论组织场域之前,我们先要回归至“场域(field)”这一概念的初始,布迪厄认为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但这些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体现出选择者的意志,即个体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可体现出选题的框架要求和限制。

根据上述对场域概念的界定,布迪厄概括了场域的如下特质:一是场域具有关系性。場域是一些关系束,要从群体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来思考个体的特性。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因为院校的招生将符合条件的研究生纳入该组织中,又因为导师和研究生相互之间学术偏好的选择而成为了导师负责制的紧密师生关系,即研究生教育场域是以教育关系为纽带将场域中的不同行动者连结在一起。二是场域内部具有规则性。场域是社会行动者按照行动规则共同建立的社会活动的场所,行动者按照规则建立场域而且又在场域中展开自己的活动,研究生教育场域的运动遵循着其特有的教育逻辑。三是场域内部具有争斗性。布迪厄指出“作为一种场域的一般社会空间,是斗争的场域,所有的行动者依据场域结构中所占据的不同地位而使用不同的斗争手段、并具有不同的斗争目的。同时,这些行动者也为保护或改造场域的结构而分别贡献他们的力量”。这在研究生教育场域中,导师对研究生的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导师的考核以及对研究生的管理,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体现出来。

3 组织场域概念界定及发展

组织场域(organizational field)是由DiMaggio和Powell在1983年首先提出的概念, 他们认为组织场域的形成是基于场域概念的,是场域内组织通过协商、谈判、合作、竞争,构建场域制度生命,制定制度规则,定义场域边界,规范场域成员行为恰当性的过程(DiMaggio &Powell;,1983)。他们接着在1991年,继续扩展了组织场域的内涵,认为其是介于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制度理论研究中有关制度与组织关系的核心分析单元(Powell & DiMaggio,1991),这一理论的提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这一中观层次来研究制度与组织。Hoffman(1999)提出组织场域是一个用于分析制度变迁过程的概念,组织场域的结构特性和资源分布状况决定了场域内成员各自的战略选择。

国内学者中, 郭毅(2004)认为在组织场域中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在场域中的不同位势造成了组织场能。尹珏林等(2009)以组织场域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中国的直销行业形成组织场域并建立合法性的过程,探讨场域演化过程及每个阶段的特征。周光礼等(2011)通过对中国顶尖大学之间联盟的研究认为,其有意识地把合作结盟的意识形态引入组织之中,对大学实施已久的同型竞争战略、资源争斗战略等进行了适度的制衡。这种在组织内和组织场域层次上对意义、价值观和规范进行的有意识的制度化,有效地改变了大学的办学行为。

4 组织场域的运作过程

一般而言,组织场域都会经历一个从初创、发展、成熟到衰落的周期。在组织场域的初期阶段,组织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和自主性;随着组织场域内某些权威组织或者社会规范的建立和发展,制度性力量开始制约组织的生存状态,但是作用力是不均衡的;在成熟期,组织场域内的各种制度力量得以壮大,力量构成形成较为稳定的态势;衰落期是随着环境的变动,组织之间的趋同现象最终随着组织场域的力量均衡的打破或者组织场域的消失而消失。研究生教育场域应当也遵循着这样的周期,该教育场域把有时并不十分明确的规则强加在每一个进入该场域的个体行动者身上,只有场域的参与者彼此认同场域的规则,特定的行为或者关系才得以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机构与导师、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存在和发挥各自的作用。

另外,组织场域中组织之间存在权力、力量、地位的差距,会造成场域中组织不同的位势,位势之间的差距又促使组织之间不断的斗争和冲突,把组织场域变成了争夺珍贵资源控制权的竞技场。因此,组织场域是在不断变动的,每次变动都造成组织场域内的资源重新配置,改变场域的结构和边界,然后又引发新的斗争,如此反复不已,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场域,我们会看到一直在探讨教育管理的模式的改变,师生关系的重塑等等。高校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制度和政策来对其他组织产生强制性作用,无论是通过强制权力还是权威,而且这种通过极度权威方式实现的组织变迁,遇到的抵制会相对少很多,会出现更高的稳定性和遵从性,对整个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影响也更深远而非表面化。

5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学科研究之间的交融,组织场域分析方法还需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和外延,而高校即为一个教育场域,以及教育育人的关系将在其中的学生、教师、各部门行政管理者连接在一起。教育场域的关系性、规则性、争斗性这些特质在高校这一组织中体现并影响其运行,为检验组织场域理论建立了一个有利的准实验环境,需要我们继续将该理论进行实践扩展,增强高校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P.Bourdieu,L.D.Wacquant.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2] DMiaggio and Powel.l 1983. The Iron CageRevisited: Institutional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 (48).

[3] W. Richard Scott and Soren Christensen Thousand Oaks, CA: Sage.1995b./Managing Legitimacy: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0Academy ofManagementReview (20).

[4] 陈礼达.九校携手:开启校际合作新篇章.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第10期.

[5]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尹珏林,任兵.组织场域的衰落、重现与制度创业.基于中国直销行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s):13~27.

[7] 郭毅.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对组织研究的贡献[J].社会,2004(1).

[8] 郭毅.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对组织研究的贡献[J].社会,2004(1).

[9]陈磊;宋燕;;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场域理论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05期

[10]徐波;沈建华;梁胜男;;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反思性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猜你喜欢

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场域视野下彝族《指路经》的“活态”解读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场域-惯习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行为分析
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场域的媒体构建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