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保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2018-06-05谭国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医保管理

谭国晶

摘要:随着医疗保险体制的不断完善,医保参保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医保项目种类也不断扩展,如果依旧采用传统医保系统的话,将会给医保系统的使用带来庞大的数据量,特别是医保信息录入过程中会增加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新时期发展中,应积极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实现医保的网络化管理,并将其与医院管理系统建立直接的联系,避免在医保信息录入过程中出现漏录、错录的现象,进而保证医保系统高效运行。

关键词:医保;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a)-0000-00

前言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医保系统也将广泛应用其技术,实现医保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本文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方面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医保收费实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医保也逐渐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在收费方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提高收费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当然,从现阶段医保的实际收费情况分析,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但从实际情况考虑,由于医保所应用的计算机未实现网络化管理,通常是一台计算机针对一种医保,而且这些医保的信息并不与医院管理系统相连,这在医保收费信息录入操作中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在录入信息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漏帐、错账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医保收费的准确性。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进当前医保的收费弊端,将医保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能够通过医保系统查询到各项医保信息,这样在医保收费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漏帐、错账的现象。另外,医保收费实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医保结算工作上更为有利,提高医保结算的精確性,规避医保结算的错误发生。

例如,通过建立IC卡就诊系统,并将IC卡与医保绑在一起,这样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通过刷IC卡可直接显示患者的医保信息,可以实现对患者医保支付的统筹,如果卡中有余额可直接在卡中扣除,从而达到患者就诊医保费用报销的目的,同时也规避了就诊患者重新登记医保信息而出现错误的现象,进一步保证医保收费的准确性。当然,由于每种医保的不同,所使用的医保IC卡读卡器也有所不同,例如,铁路医保、市医保等,将不同类型的IC卡与医院管理系统建立直接的联系,这样不管是使用任何类型的卡都能够上传医保中心,门诊的收款人员也将会根据患者所使用的医保卡扣除相应的就诊费用。这种医保收费方式不仅提高了医保收费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得患者的医疗费用达到实报实销的目的。在门诊中患者所使用医保卡消费的记录将其与医保中心进行信息核对,并待报表到医保中心进行返款,最大程度的提高医保收费以及返款的效率。

2医保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

很多人在考虑医保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之间怎么通过网络技术建立连接,而且系统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何能够实现两种系统的相连呢。在这里笔者要提到的是,要实现医保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则需要医保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之间建立有效的对接,才能保证医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网络性。以下笔者主要结合医保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的运行特点展开以下的分析。

2.1结合软件运行特点实现逻辑对接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医保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提高医保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当然,要发挥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应结合软件的实际运行特点,对其进行逻辑对接进而达到医保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从现阶段医保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中软件的逻辑对接分析,主要从前台接口和后台服务等两方面所组成,其中前台接口主要是为了实现与后台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实时交互,才能达到实现IC卡的准确读入,而后台服务则主要从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等两方面所组成,其中应用服务器主要是对医保结算的业务进行处理,数据库则是为了数据的结算提供存储和提取等。总的来说软件逻辑对接总体技术架构属于C/S/S三层架构。C/S/S三层架构的使用可以为HIS系统提供标准接口,主要包括数据交互模块、IC卡近代制模块等,将其嵌入至HIS系统中,从而保证医保系统运行的网络化,将其与医院本地数据库有效建立联系,可以存放药品目录、就诊费用明细、诊疗目录等,通过查询参保个人账户课实现对参保人的数据查询,如,在结算支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保人信息的查询来获取结算支付信息。另外,通过客户端可以将参保人的就诊信息、费用明细作为入参调用前台接口,这样可以通过前台借口将数据传输至医保中心的服务器上,通过运用服务器的业务逻辑层对其展开计算,从而实现对参保人的个人账户支付金额进行统计,再将这些信息作为出参返回前台接口,从而实现在前台接口参保人员数据信息的调用和支付结算等。

2.2完善医保系统实现程序对接

医保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的对口不仅要重视软件逻辑对接,更要不断完善医保系统,实现医保程序对接,才能在根本上解决以往医保系统的不足,达到医保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目的。如,将医院管理系统中的药品、治疗项目、检查项目、护理项目等目录信息与医保系统建立直接的联系,使得医保系统更加完善,从而有效提高医保系统运行效率。程序的对接有多种类型和大量的对接数据,这要根据医院管理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系统,并不断系统的程序,如,在通过医保信息查询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各项数据都能够从医院数据库调动出来,尤其是在医疗费用结算中,通过这些数据的调用,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其就诊费用,同时也需要对各类消费支出进行监控,如,患者在就诊支付的过程中是否是医保收费,并将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疗信息及时准确上传至数据库,这样更便于医保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对医保信息管理,同时,通过信息的调用更保证了医保信息参保者信息的可靠性,为医保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帮助。当然,为了提高医保的计算机为计算机网路管理效率,通程序的对接,可以为医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并且,通过前台对口能够准确计算出医保消费信息,更有利于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可见,医保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3保证网络安全,确保医保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分析了解到,医保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至关重要,需通过多方面途径来完成医保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当然,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医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需要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首先,应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系统崩溃的现象,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应配备备用系统,一旦主系统崩溃可以启动备用系统。其次,应保证服务器和数据库运行的安全性,这两者作为医保系统运行的核心,应保证不间断供电,并设置备用服务器,以及完善服务器之间的设置,如,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快速切块至备用服务器,保证能够在几分钟内回复业务处理等服务功能,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总结

总的来说,医保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后所实现的功能,是传统医保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是医保系统必然的发展趋势,对提高医保系统运行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以上本文所提到的几方面是医保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必须考虑的几方面,同时还要综合实际情况更多方面的考虑系统运行的情况,尤其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确保医保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郑克惠.浅谈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外资. 2014(03)

曾庆勇. 定点医院医疗保险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与建议[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7)

项玉莹. 德国医疗保险的改革及启示[J]. 才智. 2013(10)

猜你喜欢

医保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地区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信息管理在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应用
2015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