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道慢行系统设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2018-06-05卢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6期
关键词:绿道

卢军

摘 要:本文通过绿道游径系统中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实例,探讨了工程设计实践中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及规范的采用、路线线位的选择及线形的设计等有关问题及思考,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益处,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道 绿道游径系统 自行车专用道 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c)-0162-02

近年来,在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交通行业加快实施绿色交通战略和大力打造服务型行业的背景下,开展景观绿道的研究与建设,营造生态、环保、美丽的道路系统。通过整合道路沿线自然与人文景观,建设绿道体系,实现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旅游和保护等复合功能转变,是实践绿色交通的有效载体和提升服务质量的特色路径。

近年来宁夏结合全域旅游规划,沿黄河两岸景观带及风景名胜区(西夏王陵、镇北堡西夏影视城、贺兰山沿山众多葡萄及葡萄酒山庄等)进行了绿道建设。现结合本人近年负责设计的项目(如110国道综合整治自行车专用道工程、银川滨河旅游大道改扩建工程、青铜峡市滨河大道景观改造提升项目一期慢车道工程(前期)及永宁快速通道自行车慢行系统工程等项目)的实例,对绿道自行车道慢行系统的设计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设计实例介绍

1.1 110国道综合整治自行车专用道工程

本项目对110国道两侧进行综合整治,在国道110线两侧进行景观绿化,两侧建设景观节点,并新建自行车专用道,全面提升西线交通通行能力,打造西线绿色屏障、西线景观提升和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是带动西线旅游产业发展的自治区重点工程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项目线位敷设于110国道镇北堡至闽宁镇段公路改造段两侧,因此,项目总体线位方案按照110国道镇北堡至闽宁镇段公路改造段路线走向设置,并按照规划部门确定的用地范围,自行车专用道穿行于110国道改造段两侧66m宽绿化带中。项目建设范围起点为德林公路,终点为镇芦路,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总长为75.26km,实施具体内容为。

(1)镇北堡镇区段按照镇区总体规划三幅路断面在国道两侧新建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镇北堡镇区段三幅路断面形式由规划部门提供,断面为。

44m=(5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3m隔离带)X2+18m机动车道

(2)镇区以外新建5.9m宽普通沥青混凝土自行车专用道。

(3)自行车专用道沿线穿越泄洪沟以及灌溉沟渠处设置过水路面或过路管涵,桥梁,并沿路设置警示标志牌,确保通行安全。

(4)结合自行车专用道沿线镇北堡镇、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军事用地、石银高速、绕城高速、西夏王陵、银巴高速、银中高速、闽宁镇等大型交通节点以及沿线平交路口的位置,全线每隔5km在自行车专用道外侧设置港湾式停车休息点。

1.2 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景区建设项目(省道203旅游大道改造提升)

黄河外滩景区建设项目(省道203旅游大道改造提升)按照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建设道路、桥梁、通道、涵洞、电缆沟、自行车慢行道及给排水管道、路灯工程,根据道路沿线黄河外滩景区现状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本项目是银川市重点工程项目。

本项目慢行系统与主线分离,自行车道主要布设在明长城以北至骏驰大道,绕行于道路两侧的景观带中,串联起旅游大道两侧的各个景观节点,形成了一种交通景观,与周边景观协调共存。

慢行系统现状:在本项目主线两侧存在近年新建的部分自行车道,仅在“京河大桥--骏驰大道”路段两侧的自行车道路线是连续的,其余路段自行车道或利用当地生产用道(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有土路),或新建道砖路面,长短不一,宽度不等。粗略统计:“汉关路--骏驰大道”段现状彩色(红色)沥青路面长度约6080m;“唐和路--汉关路”现状混凝土路面长约862m;“明長城--唐和路”现状混凝土路面1301m,现状道砖路面长约1238m,总计9481m。“骏驰大道至终点路段两侧均为土路,长约7400m。

设计方案

(1)路线:“明长城--军博园”段,自行车道利用现状生产用道或将土路硬化,自行车道长约5012m。“军博园--滨河泵站”段,本次工程将已存在的自行车道进行连接,自行车连接线总长约807m。自行车道总计长约5819m。

(2)断面:本项目自行车道路面宽度取值为3.0m。

(3)路面结构:考虑本道路两侧景观要求及与现状(彩色沥青路面)自行车道路面的统一性,拟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2 有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根据上述两个实例,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1 前期规划问题

以上两个项目在施工阶段暴露出因规划考虑不足而引起频繁变更及众多纠纷,主要体现在用地、征地方面。因规划时用地范围进入军事用地、村镇所属用地、防护林等用地范围,征地拆迁困难较大,造成项目道路局部段落中断,或因征地问题而频繁变更路线,最终偏离原规划设计意图较远。对此问题,认为应当在规划阶段需与各相关方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使规划更贴近实施的可能,更能控制项目。同时,绿道规划应与各级城乡规划相衔接。

2.2 设计标准问题

首先需确定绿道分级与分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按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各级绿道定义如下,区域级绿道:指连接两个及以上城市,串联区域重要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风景旅游网络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市(县)级绿道:指在市(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连接重要功能组团、串联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自然与人文节点的绿道;社区级绿道:指城镇社区范围内,连接城乡居民点与其周边绿色开敞空间,方便社区居民就近使用的绿道。

本文所述实例为两个不同的级别,其中110国道综合整治自行车专用道工程为区域级绿道的綠道游径系统,所跨区域为银川市西夏区、永宁县闽宁镇及镇北堡镇等,途经西夏王陵、贺兰山沿山众多葡萄及葡萄酒山庄、镇北堡西夏影视城等名胜古迹及自热人文景观点;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景区建设项目(省道203旅游大道改造提升)自行车慢行系统属市(县)级绿道的绿道游径系统,南至滨河横城小镇,北至红二矿,将道路全长(主路约16.7km)范围内的沿黄河东岸的众多景观节点串联了起来。

2.3 规范采用问题

本项目设计时,相关的导则还未形成,因此规范的采用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考虑过公路、城市道路、公园园路、厂矿道路、居住区、镇区规划道路等规范,对实地路线走向困难的情况具有凑技术标准的情况,进而“套”规范的情况,忽略了规范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因设计使用对象为自行车,其行驶特性与汽车行驶特性截然不同,所以在线形的设计上参照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等机动车使用的路线指标不合适或要求太高,甚至现场因拆迁或移植情况不允许,导致路线指标不能满足任一规范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3年印发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在2016年印发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这两个导则也并未明确具体设计依照哪一规范。在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作为道路断面的组成部分,其线形随主车道而定,在绿道设计中显然满足不了相关指标。相关规范中对自行车道具体技术指标并没有详细的要求。

根据工程实践及本人理解,认为绿道游径系统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可参照《公园设计规范》相关要求,也符合绿道属性。对自行车专用道线形设计困难时可参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4.3.2条“当平面交叉口为非机动车专用路交叉口时,路缘石转弯半径可取5m~10m”。条件允许时平面线形可参照城镇道路线形设计指标。

2.4 路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自行车专用道的线位设计为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及提高效率,必须在现场实地采集,然后在图上放线及校正。

线形的设计参照《公园设计规范》相关要求,曲线半径困难地段可取5~10m;路线的设计应避免直角弯,也尽可能避免短距离内连续转弯,以避免骑行的不舒适感,甚至留下安全隐患。

路线线位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造价高低。根据以上两例设计实践,路线线位可穿越林带或绿化景观带、滨河边、渠道堤顶、借道现状道路等。路线穿越林带时,尽可能减少树木移植,或保留树径较粗、较名贵树种,以降低投资费用;穿越景观带时,根据景观需要,可穿行于不同树种或花卉的分界线处,或配合景观穿行于花海之中;当线路选择在渠道堤顶时,大多时候是较为经济可行的方案,既可避免因穿越林带而进行大规模的树木移植,也不会因用地限制而使项目难于进行;路线局部段落借道现状道路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较好方法,前提是被借道的现状路具有和项目道路相同的功能。

2.5 联通、衔接问题

绿道具有串联区域重要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的属性,连接重要功能组团、串联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自然与人文节点,因此存在联通、衔接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自行车道在主路两侧联通的问题。当跨越主线时可采取平交、上跨及下穿方案。在银川滨河新区旅游大道项目中,沿线设置了多道地下通道,联通主线左右自行车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线桥梁处:当自行车道跨越较大沟渠处时,通常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办法是将主线桥梁加宽,在新建桥梁上分隔处自行车道,采用隔离墩分隔;第二种方法是独立于主线桥,新建自行车道桥;第三种方法是将自行车道延伸至桥头,直接在主线桥上隔离出自行车道。此方法均在110国道综合整治自行车专用道工程中采用,分别为镇北堡大桥(采用加宽主桥隔离墩隔离自行车道)、高家闸北桥(采用主线桥于自行车道桥分离)。

此外,还有公交站点、景观节点及沿线现状道路交叉口等衔接处,需因地制宜,灵活处理。

2.6 其他问题

主要指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建成后的管理问题。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需特别注意自行车道的施工与园林种植之间的配合。根据以上项目的实践,认为道路的施工应先于园林树木的种植。这样安排可避免树木种植侵占道路用地(因实际中,绿化种植施工方与道路施工方并不能很好的配合,存在树木种植人员不顾道路用地范围的客观实际,从而造成事实,此后为避免损失,不得不改线位的困境),同时,道路施工可有较大的施工作业面,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园林绿化的种植受季节的影响很大,因此,对工期的安排提出较高的要求,也会影响道路施工工期,需引起注意。

自行车道建成后,虽然有限制机动车进入的阻挡设施,但依然存在车辆从其他地方进入自行车道的情况,使建成不久的道路路面被损坏的现象。因此,建议管理方在道路建成后进行定期巡查,杜绝此种现象。

3 结语

以上为笔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绿道自行车专用道设计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希望通过上述的探讨,能够有助于解决设计中的一些疑问,明确相关标准和原则,为今后的绿道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住房城乡建设部.绿道规划设计导则[J].城市规划通讯,2016(20).

[2] 姜洋,王江艳,何东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J].城市交通,2014(4):11-18.

猜你喜欢

绿道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中国绿道研究进展述评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马鞍山城市绿道使用评价研究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
Prediction ofroadheaders’performance using arti fi cialneuralnetwork approaches(MLP and KOS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