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缕执念

2018-06-05陈志宏

做人与处世 2018年7期
关键词:消得人女声做学问

陈志宏

迷迷糊糊中,我被奇异的音乐唤醒,问身边人:“听的什么歌?”答曰:“《一缕执念》。”我感叹道:“这女声真的要软进人的骨头里去了。”身边人说:“是男的唱的。” 自从领略了李玉刚阳刚与妩媚后,对于男声还是女声真不能判断了。管他歌者是男是女,好听才是王道。

喜欢这动人歌声,尤喜高晓松作的词:“你是我的一缕执念,缠住我的发、藕断丝连,我以为自己已成熟好几遍,我以为自己已开始冬眠。你是我的一缕执念,跋山涉水也跟着我蔓延,我以为了你参透了枯木禅,我以为了你去看了远山……”这得洞明多少世事,洞察多少人情,才能写出这般冲淡又如此意蕴丰厚的词来啊?

看似风轻云淡,往事了无痕,实则心事重重,思念深深,相互真诚地道了珍重后,放不下的还是你。珍重了你,却一再作践自己。执念不宜多,多则深,深则生怨,久而久之,成了怨念。执念与执迷不悟是孪生兄弟,拿捏不好,会成疯成鬼。执念也不可无,了无“我执”,人容易坠入虚浮当中,活成虚无,成为别人眼中的二愣子,这辈子怕是摆脱不了“二”的纠缠。最妙莫过于有执念且有一缕,既避免了疯魔的围剿,也躲过了虚浮的追杀,恰似月圆未圆,夏至未至,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这么想着,《一縷执念》被下载到了手机里,常听常念常新。人之一生,就在执与不执之间。少年时不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快乐似神仙;及至年长,执念深深,鄙视一切不执之人,取笑所有无执念的家伙;老之将至,放下所有执念,不再执着,从容走向草木之秋。

人与执念的亲疏,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做学问的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简括之,就是“立、守、得”。用“执”来归因:不执到执再回归不执。做学问如是,做人何尝不是?

宋代禅宗大师、庐陵人士青原行思提出参禅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执念深浓时,看山水皆看我色,于是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及至执念放下,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更是把参悟的执与不执,推广至修行。修与不修,完全可以和执与不执对照来看。

不曾执着,无以谈人生;执着一世,那又要苦了后半辈子。就像人不能不爱,但一辈子沉湎小爱,也未免小家子气,说不定会被小悲怆缠绕得窒息。追过、爱过、放过,爱这三部曲,揭开一层神秘面纱,道尽爱的真谛。《金刚经》里有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执着于色香味声触法,是通往“无住”之宫殿的阶石。先得“有执”,方能抵达“无住”之境。

陶渊明可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因为他阅尽浮世繁华,“执”过之后,进入“无执”的自由之境。若是逼迫翩翩少年一生恪守“心远地自偏”,那就不仅是太过分了,简直就是犯罪。从“无执”到“有执”,中间若没有“有执”的经历,对任何一个生命来说,都是莫大悲哀。

一首网络口水歌道尽老了的无奈:“生存,说白了更像种挣扎。执着,其实只是没有办法,我已差点忘记了。”当一个人老了,看淡了,自己没有办法,那“执着”自然就放下了。看淡才能放下,放下,才了无牵挂,真正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才算活成明白人。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消得人女声做学问
呢喃(古风,女声)
爱在山水间
做学问与搞创作
为伊消得人憔悴
做学问像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