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优质轻负 提升教育品质
——天津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工作撷珍
2018-06-05左毓红
■本刊记者 左毓红/文 韩 羿/图
减负,是长期以来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大力呼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多次出台“减负”政策,并从学习时间、考核方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外活动、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详尽而细致的规定。
今年,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重点工作之一,强调“建立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与时间,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加强监管,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4月2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本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有关情况。本次专项治理将重点治理办学行为不规范和非法办学等问题,为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创造健康的外部环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提高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更是学生减负的关键。为推广和交流本市各中小学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经验,记者采访了部分区的学校。
在教学研究中减负
“提质减负”,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这已成为教育人的共识。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根据教育局新学期工作的整体计划,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课堂观察”为主题,以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为主阵地,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开展新一轮视导调研工作,对相关学校有针对性地视导、诊断、帮扶,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督查,关注学困生工作的调研与指导,全面促进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帮扶方面,他们务求实效、措施有力——一是提供“双基”样卷:依据教材进度与学科知识、能力要求,定期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提供“双基”样卷(四、五、六年级语数外学科),供学校自行练习或进行测试;二是建立学科点对点“微团队”:每位教研员与学科薄弱校双向选择,建立点对点深度帮扶基地,在基地校成立“微团队”,帮助学校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天津市新华中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该校初中部除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养成教育外,还确定“三年三步走”战略,引领教师加快自身专业化步伐。第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基础落实反馈(学案、周清检测);第二步,改进学案,倡导高效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第三步,建立目标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如今,初中部多数学科的学案体系已初具规模,周清检测和高效作业已成为教师们不可或缺的法宝。
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以学生学习力培养和提升为重点,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每周二下午在翔宇校区的大礼堂,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准时举行。不论是大组教研,还是学科组教研,教师们畅所欲言,研讨气氛热烈。尤其是教学质量分析会,学校引导教师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科学、及时地分析。教师不仅对本班的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分析本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积极学习其他同事的优长,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共同成长中减负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为全面提升区域内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和办学水平,培养后备干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进程,2015年11月,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在全系统成立了3个名校长工作室,环湖中学杜惠荣名校长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
杜惠荣名校长工作室自成立以来,要求每人每学期集中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20课时。围绕研究主题,工作室开展“2+X”模式研读活动,进行深度学习,实现理论提升。“2”就是每位成员每学期必须深入研读1本教育管理专著、再从工作室订阅的6种国内权威教育期刊中选择一种;“X”就是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特点选读修养类、欣赏类、博闻类、新知类等若干书籍。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成长、学校管理诊断、外出学访交流、校际互访学习、课堂质量会诊、案例现场解决等,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主线,将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融为一体,拓宽教育视野。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天津市崇化中学教师队伍200多人,“80后”教师约占三分之一。如何激发“80后”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如何实施对“80后”教师的价值引领,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80后”教师打造一个温暖、互助、共成长的魅力团体,一直是校领导班子思考的课题。
2015年,学校酝酿多时的“青春文化学习社”正式开班。按照所在的年级组,所有“80后”教师自动结成7个学习社。各学习社围绕“青春”“文化”“学习”三个主题词,自选学习内容,并在学期末进行40分钟的学习成果汇报。读书、健身、种植、茶艺、烹饪、心理剧等,大家提议的展示内容五花八门。合唱、朗诵、访谈、做游戏等,表演方式也是百花齐放。
在课程创新中减负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载体,又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是减负的必由之路。
天津市于2017年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在此背景下,各高中学校理解减负的内涵和实质,积极研究与新高考相关的一系列新课题,推动了新课程的实施。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结合学校“卓雅”教育,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基于高考改革的需求,重构了“卓雅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卓识”“卓行”“卓雅”三大课程。“卓识”课程是基础型课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组长与备课组长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学习特点,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将国家课程进行重新构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基础课程。“卓行”课程是拓展型课程,包括学科拓展类、兴趣提高类、生活应用类、特长培养类课程。“卓雅”课程是研究型课程,包括创新实践类,如《基于arduino创意机器人》《数学建模》《传感器与软件交互》等课程,这类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目前,该校已开发100余门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
天津大学附属中学从“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出发,构建了体现学校“多元成功”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注重校内与校外互补结合,实时与网络课程互补结合。他们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办学特色服务,聘请大学教授、作家、律师等走进学校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同时,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课题研究、科学实验、技能训练等学习实践。充分利用学校“智慧校园”“天空课堂”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在校园文化中减负
提质减负,轻舟远航。正是在减负的土壤中,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才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学生才能自主支配课余时间,拓展文化视野,锻炼交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落实核心素养,保持健康成长。天津市第七中学致力于实现全体师生的共同成长,推进“智慧融通”的人才培养,整合优化“悦空间”校园环境。现已组建了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等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31个社团,满足了学生的多样需求及个性发展。
健美操社、足球社、篮球社、排球社、田径社等开发运动潜能的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发扬体育精神的同时,享受运动竞技带来的快乐;戏剧社、辩论社、曲艺社、舞蹈社、广播站、合唱团、人文研究室、英语角、模拟联合国社等文艺类和社科类社团,锻炼了口才和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数学研究室、物理研究室、化学研究室、3D打印联合创新实验室、地理研究室、生物研究室、IC社团等学术类社团,有对专业学术的探讨,有对数字模拟的构建,也有对人类潜能的挑战,融创意实验和科技新知为一体,实践新颖灵动的学术思维;陶艺社、版画社、书法社、翻糖社、摄影社、电影社,致力于开发学生美学空间潜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社团以独特的魅力,融思想、艺术、知识、趣味于一体,影响和感召着广大学生。
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小学积极建设以学生发展为基点的“知书达礼竞芳菲”研学实践课程,利用本土文化的社会资源,实现了对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走访了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周邓纪念馆、天津京剧院、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市节水科技馆、天津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天津泥人张工作室、新华印刷二厂、天津农业银行、华润超市等50多个单位、场馆,签订了60多份共建共育协议。这些场馆类别相对齐全,范围广泛,包括思想教育、文化体验、生活实践、素质拓展、现代科技发展等方面。学校结合实施计划及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打破学科界限,围绕与主题匹配的基地,让每个基地的教育功能都能遵循“研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不断为学生创设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锻炼品格。
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长期坚持“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扎实开展“环球自然日”活动。据了解,学校还利用现有办学条件,投入数十万元创办了天津市第一家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尝试将学校科学教育和俱乐部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亲历科学,走进科学”活动,邀请科学家到校园进行科普讲座;成立“机器人战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机器人项目训练中提升自我;成立“模型制作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常年开展的“五小”(即小创意、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种植)活动,每年的校园科技节,让学生置身于科学的殿堂。
减负,是群众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希冀。在教育决策部门的科学引导、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下,经过学校整体规划、具体实施,本市的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工作将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