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村教师退而不休 情系家乡教育

2018-06-05

今日农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室孩子教育

当汪昌祥身患癌症、妻儿因病同时住进医院,身无分文感到绝望时,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西北部泥麻隆村的父老乡亲为他送来了1700元救命钱,他暗下决心:“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家乡、为孩子们多做点实事儿。”四十多年来,汪昌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改变这个穷山沟的教育状况,将70多个孩子送进大学的校门,退休后成立志愿服务队,依旧致力于捐助乡村教育。2017年7月,汪昌祥荣登“中国好人榜”。

1.站在讲台 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人生的价值

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西北部的泥麻隆村四面环山、十分偏僻。1974年,汪昌祥初中毕业,此时,全村100多户400多人中,初中毕业生一个手都能数得过来,怀揣着这个“高学历”,汪昌祥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教学点的教室就是一间废弃的仓库,没有门窗,土墙上挂一块木板就是黑板,几块木板一拼就是桌子。没有凳子,学生就坐在垒好的土块上;没有办公室,老师就在教室里批改作业。第二年,渐渐熟悉情况的汪昌祥开始申请经费,在村上盖两间教室,由于缺钱,来帮忙的村民都是义务劳动。有了新教室后,汪昌祥的劲头更足了。好强的汪昌祥暗自发誓,一定要把学生教出个样来。凭着这认真股劲儿,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泥麻隆村就进了前三名。

“早些年,村上有文化的人不多,除了老师,我还是村里的团支书、调解委员,就连村民们写申请,也都来找我。每当这种时候,我心里就特别满足,这跟挣多少钱、当多大官没有关系。”这是汪昌祥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986年,上级部门推荐他去担任副乡长。

“机会来了!”很多人都认为这对于苦哈哈地当了十多年老师的汪昌祥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细细思量后,老汪还是选择留下来。他说:“我们村里很穷,只有教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再说了,我舍不得这些孩子。”

2.查出癌症 他依然为孩子们托起明亮的未来

1991年的秋天,汪昌祥被查出得了胃癌。

“就在我得胃癌那一年秋天,老伴儿在自家门口挑草的时候,被一辆失控的手扶拖拉机撞倒,一条小腿粉碎性骨折,住进了省医院。我儿子也因为感染肺炎被送到了省妇女儿童医院,家里已经没有钱了。”

就在汪昌祥觉得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学校的老师送来了同事、学生和乡亲们1700元的捐款。“当时我看着手里那一沓零钱,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这都是他们的一片心啊!”回忆往事,汪昌祥一下子伤感起来。

手术后充满感恩的汪昌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家乡、为孩子们多做点实事儿。手术完才5个月,他就回到学校,要求上课。然而,治疗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但不管再难再苦,汪昌祥都选择咬咬牙,继续坚持。为节省住院费用,他经常在学校办公室给自己打针、输液。他把输液瓶挂在墙上,左手输液,右手还抓紧时间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尽管如此,汪昌祥说自己从不后悔。虽然他一个人默默坚守,但他的内心无比的充实和满足;虽然他放弃了对名利的追逐,但他却为无数个孩子托起了一个明亮的未来。在他任教的40多年里,泥麻隆村先后考出去70多名大学生。

3.退休在家 他再次选择继续走自己的公益路

2014年,汪昌祥退休了。就在家人盼着他能休息休息的时候,老汪再次做出选择:继续走自己的公益路。

在成为青海省教育厅发展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后,老汪比退休前更忙了。他每天提着公文包,带着那本记满了姓名和信息的“摸底册”,乘着公交车,出入大山深处,进一步做实地考察,确认信息真实性,并反复比对,收集贫困生等资助对象的资料。

第二年,汪昌祥选择和另外15个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组成了 “汪昌祥爱心志愿服务队”。

他从教育厅争取到了50万元资金,为拦隆口镇四营学校维修了残破的围墙,置办了部分体育器材及操场配套设施;联系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团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多方社会力量,为湟中县8个乡镇40名残疾人、单亲家庭的孩子及家庭特困学生争取资助款20万元;为20余名贫困学生联系到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一对一资助;使200多个孩子圆了上学梦;4年时间,他和他的“爱心团队”为扶贫助学争取的捐助物资总价值达100多万元。

一个曾经和病魔顽强抗争的退休老人,他的公益路能走多远呢?

“走到我走不动为止。”老汪说:“现在时间太紧了,我还是想选择以前那样的方式,不求别人关注,只想自己默默地做些事情,帮帮这些困难的孩子们……”

汪昌祥的同事给他写了首诗,诗里这样写道:

“你是泥麻隆山沟里的一颗红柳,历经风雨饱受风霜,病痛的折磨摧不垮你铁打的脊梁;你是黑夜中点燃的一支蜡烛,闪亮在大山孩子们的迷途中,燃烧成一座灯塔……”

(据中国文明网)

猜你喜欢

教室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