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支付机构破局之后
2018-06-05
5月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央行收到了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关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来函。这一消息在支付行业中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首家外资支付机构进军中国支付市场,世界第一公司能否异军突起,更是成为业内外争相讨论的话题。
细数近些年,支付市场在国内的发展可谓颇为抢眼,另外从诸多数据上也显示国内支付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除市场的吸引力外,政策上的开放也为外资企业进军支付领域提供了支持。比如此前央行曾于3月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和监管政策,欢迎和鼓励外资机构参与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与竞争。
市场广阔前景眼前,政策上又有扶持的情况下,世界第一公司会在支付领域掀起怎样的风潮,又将如何与目前支付市场中的双寡头“腾讯”与“阿里”竞争,市场充满观望。
入局正当时
国内的电子支付发展,以各大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出现为开端,随后银行处理不得力的部分中小型用户的业务又成功地吸引了非传统银行类企业的入局,自此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出现了。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整体的电子支付交易额都是急速增长,除了科学技术、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不断革新外,各种政策的不断落地,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世界第一公司申请到国内发展支付业务,也正是国内支付行业政策和前景利好的侧面写照。
中研普华研究员杜卫东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断地与时俱进,是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业的写照,而从支付行业而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已经放开。另外在“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号召下,也为外资企业试图入局中国支付市场提供了信心和热情。
“只能说这是3月底央行开放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以来,首家外商作为‘勇于吃螃蟹的人’而已,至于能否撼动已经在支付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我觉得影响有限。”杜卫东说道。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麻策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世界第一公司入局支付行业与国内政策支持息息相关,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出资人的资格条件和出资比例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而本次央行公告称外资投资设立支付机构已获得国务院批准,故世界第一公司入局支付已不存在政策或法律的限制。
麻策对于外资进军国内支付行业则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指出,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行业,开放外资进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搅动国内原有的支付市场格局,起到“鲇鱼效应”,从而促使国内支付公司不断创新和进步。
“毫无疑问,中国的支付市场是庞大的,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这部分拥有着巨大的用户群和企业基数,在此基础下,政策上又对外资加大了开放力度,所以对一些外资企业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当然机会从来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指出,从现阶段而言,支付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入局对于促进支付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无论是通过竞争还是其他方式,最终受益最多的还是用户,比如随着竞争,未来交易费率可能会变得更低,等等。
破局有待思考
谈及外资企业入局国内支付行业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时,杜卫东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如何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目前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支付机构基本都已构建好了用户的壁垒,如何打破僵局,获取用户、开拓商户等都有待外资企业进一步破局。
另外,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者背后都有阿里和腾讯不断为其输入流量等资源支持,显然外资企业从业务起步期就将直面用户数量较少的困境。
最后则是外资企业如何克服产品或服务“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对于国内支付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条文有所了解就足够的,还要在国内本土用户接触产品时的便捷操作性、易懂性等方面早做准备。
“我觉得了解熟悉国内的金融行业政策法规,同时使产品和服务对国内用户更易用、易懂是核心。”杜卫东也指出,随着国家对于金融领域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的放宽,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处于同一规则下竞争,这是值得肯定和欣慰的。
对于外资机构入局国内支付行业究竟能走多远,麻策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支付行为从本质上而言仍属于互联网行业,这一行业内若想有所突破,其监管合规成本是非常高的。例如要遵守《网络安全法》,国内跨境数据转移的规定以及遵守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这对外资而言,可能会有很大的不适应。
另外,国内的支付行业并不仅仅只是支付,而是一种生态,优质的支付公司在其生态中嵌套了诸多增值电信业务、各类内容生态、消费生态,而这些领域在中国均有高门槛和高准入,因此外资想要完全适应仍需要长期的摸索。
此外,麻策还指出,好的支付场景的构建对于企业发展也很重要。麻策举例道,像当年苹果公司的ApplePay(并非网络支付),也试图在国内打开支付市场,但终究没能形成气候。这与国内用户已适应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场景不无关系。外资支付公司进入中国必须寻找良好的支付场景,支付宝基于电商而微信基于社交,外资支付公司难以找到营利入口,而在这一点上,支付宝或微信等国内支付公司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促进支付竞争格局
“有些观点称,世界第一公司进入国内后,对于国内支付市场中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产品而言势单力薄,甚至在业务竞争上,可以称为‘狼入虎口’,但我并不这样认为。”郭涛向《法人》记者说道,从世界第一公司本身而言,它是一家2004年成立于英国,并以跨境电商海外市场收款业务、进行相关的货币兑换等业务为开端,随后逐渐发展出支付业务的一家企业。
相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言,国内个人用户接触较少,但其实世界第一公司已支持全球66个网上销售平台,另外有超过2万名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在使用其服务,所以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世界第一公司都是颇具名气的国际支付巨头。
“因此我觉得如此扎实的商业基础背后,只要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国用户对其产品的使用黏度,提高产品的渗透率,未来和本土支付企业瓜分市场的局势,还是可以期待的。”郭涛说道。
麻策则强调,总体上,外资进入支付行业一定会给国内支付市场带来活力,对消费者而言更是利大于弊,而政策只要放开,后续入局支付行业的将不仅仅只是世界第一公司,例如苹果的点对点支付、samsung pay等都可能会有所动作。
“另外,虽然外企来势汹汹,但国内支付企业也不必过于担心。”麻策指出,从以往优步专车退出中国、谷歌退出中国,paypal一直无法打开国内局面等事件可见一斑。越来越多的外企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市场本土化的重要性,不适应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外企服务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杜卫东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除了产品本土化有待思考外,外资支付机构本身自由的优势也应得以进一步发挥,比如精准的分账能力等。另外在用户信息安全上,外资企业也应和境内企业一样,做好用户信息及隐私保护,同时还应根据央行等相关部门的规定,对于企业在中国境内搜集分析的信息及数据等,在符合规定并经信息主体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向境外传输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