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

2018-06-04卢向春张丽娟王媛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卢向春 张丽娟 王媛媛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进行急诊溶栓治疗时,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急诊溶栓和有效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且均康复出院;护理满意度为97.4%;与护理前相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与护理前各项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椎管内出血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2-0-01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阶段实行溶栓酶治疗。此种治疗措施对濒临坏死的心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缩小患者梗死面积,预防左心室出现重塑。就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出血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文献记载显示,轻度出血主要有黏膜出血、皮肤出血与镜下血尿。血痰发生率在10%左右[1]。而重度出血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椎管内出血的现象并不多,属于少见的神经外科急症。本文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5-88岁,平均年龄为(58.3±4.5)岁。所有患者中前壁梗死16例,广泛前壁梗死13例,下壁梗死9例,前间壁梗死1例。

1.2 方法

借助磁共振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患者的出血部位,遵循医嘱使用甘露醇脱水,甲强龙激素进行冲击,并实行营养治疗,利用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处理。所有患者均采取溶栓酶治疗,治疗期间均辅以护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感觉运动护理。椎管内出血是非常少见的并发症。首次出血时患者就可能出现运动、感觉障碍,情况严重时还可引起全身瘫痪。出血后的第2天患者的双下肢就会出现麻木,臀部就有明显的疼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在出血后的2h出现瘫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可采取手术治疗,此时患者需接受脱水、急速冲击与营养药物治疗。而在各类治疗措施实施期间,护理人员需监测患者意识,观察瞳孔变化,确定患者对光反射,评估患者排便功能。(2)疼痛护理。针对突发性病变疼痛,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瘫痪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在早期阶段观察患者疼痛状况,并及时诊断。为患者提供展开疼痛护理。如患者疼痛非常明显,护理人员则在遵循医嘱的情况下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以此减轻患者疼痛。(3)康复护理。椎管内出血患者,早期阶段实施康复护理对其身体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早期阶段的康复,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并恢复运动功能。为确保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椎管内出血情况、患者日常生活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入院接受治疗的第三天,护理人员评估患者ADL,随后可就双下肢肌肉进行屈伸被动运动。训练一段时间后,护理人员便可协助患者运动[2]。在其心功能允许的条件下,可鼓励患者每天增加适量运动量。如患者没出现不适,鼓励患者拄拐运动。而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帮助患者。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家属展开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和指导,在患者治疗后予以肯定。(4)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会出现双下肢瘫痪的现象,引起行动不便。面对此种现象,患者担心肢体康复程度。因劳动能力难以恢复,拖累家人,由此产生消极、绝望等多种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在确定患者实际状况后,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患者的需要,并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与意义,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有效调动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可播放轻松音乐,促使患者放松身心。放松心态后,可促使患者摆脱抑郁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如患者住院的过程中存在多次拔管不成功的现象,可允许患者带管出院。如患者情绪比较激动、难以接受,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说明带管的重要性和必要。(5)出院指导。患者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还需展开相应的出院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并教会患者家属简写闭导管的方法。针对患者的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协同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并为患者展开必要培训,确保患者能够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循序渐进的训练更有利于病情康复。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临床护理满意度,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差异,利用专用的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所有数据,并经检验后,采用标准差和均数进行表示,分别借助卡方与t原理进行检验,以确定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在P<0.05后,表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急诊溶栓和有效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且均康复出院;护理满意度为97.4%;与护理前相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改善,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44.8±5.4)分、SAS评分(49.4±4.2)分、SDS评分(48.8±5.2)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0.9±2.5)分、SAS评分(422.7±5.1)分、SDS评分(20.5±4.2)分,且与护理前各项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3]。在患者治疗期间,辅助实施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临床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研究活动,可发现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提供相應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张萍.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4):2950-2951.

杨文笔,田洪琴,刘泽媚,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9):136-137.

巴桑拉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服务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14(24):789.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