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实急诊前哨堡垒

2018-06-04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疑难病湘雅二院

疑难病房犹如堡垒,力促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畅通患者流,推动急诊学科发展以及诊疗体系更加完善。

中外医疗剧,急诊都是最为热门的主题,生死时速与千钧一发,医疗行为的惊心动魄在这里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急诊作为学科,基于其一系列特点,长期面临人才流失、“急诊不急”、患者滞留等普遍存在的瓶颈,引得行业强烈关注。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以下简称“湘雅二院”)于2013年依托急诊病房建立了国内首个急诊医学科疑难病房,同年成立了中南大学急诊医学及疑难疾病研究所。

截至2017年底,疑难病房已收治了近千例疑难患者,诊治成功率日渐攀升,急诊相关学科建设成果丰硕。系列工作机制的健全,使得患者、急诊科及其他科室、医院各方受益,疑难病房的设立实为急诊创新担当之举。

聚焦疑难 畅通患者流

湘雅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张宏亮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医院每年诊治急诊患者15万人次左右,以2016年为例,急诊患者150287人次,其中需要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4702人,占3.1%,需要留院观察者15740人,占10.5%;其余约85%为普通急诊患者或非急诊患者。

显然,湘雅二院也存在“急诊不急”的专业通病。但张宏亮介绍,这85%的患者中包含了一部分由于病情复杂、诊断和治疗存在困难,难以及时收住相应科室的患者,他们在急诊科平均滞留时间普遍在7~20天。

于是,这类疑难患者的存在加剧了急诊抢救区、留观区的“压床”现象,影响了真正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分散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精力。设立急诊疑难病房,对这类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诊疗,是为化解之策。

事实上,以向旭东主任为首的湘雅二院急诊科团队在2014年也进行了病房设立的可行性分析:首先,每年在急诊科滞留的疑难复杂患者达500多例,他们期待尽快明确诊断、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以及合理报销医药费;其次,医院急诊科建于1982年,硬件设施较为齐全,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研究生导师9人,专业能力充足,且开设疑难病房有助于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发展;最后,医院鼓励“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对疑难病房的开设给予大力支持。以病房为基础设立中南大学急诊医学及疑难疾病研究所是为力证。

明确工作机制 嵌入诊疗体系

疑难病房的设立对急诊乃至全院诊疗体系而言,既有“雪中送炭”之意,也发挥着“锦上添花”之功。

现代医学将疑难病定义为难诊断难治疗的疾病,即某个时段,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疾病诊断缺少特异性,或诊断明确,但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王正国院士曾经这样界定:凡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对诊治都感到相当困难的疾病,均可称之为疑难病。

这意味着,疑难病既关系到医院患者流的疏通,也为医院各学科、全体医务人员专业之所系。

如何不影响日常诊疗秩序,又让各专业力量可以有效参与,梳理疑难病房的诊疗规范与诊疗流程乃重中之重。

医院急诊团队根据以往滞留科室的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的情况,将疑难病病房收治标准设定为:1.已就诊两个以上专科或在1个专科3次以上就诊尚不明确诊断的疾病;2.已就诊两所或以上三级医院尚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3.临床诊断相对明确,但诊治方案涉及多系统、多学科,尤其是治疗方案间存在相对矛盾的疾病;4.病程超过一个月诊断不够没明确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

图1 浆膜腔积液患者诊治流程

建立疑难病人的诊治流程:1.疑难病人入住病房后由病室主管医生完善初步检查资料,6小时内病室负责教授查房,根据病情进一步明确诊疗计划,所有诊断方案争取48小时内完成;2.疑难病人资料完善后,72小时内科主任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治方案;3.疑难病人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科内及科间会诊;4.一周内不能明确诊断者首先进行科内全体教授疑难病例讨论,经讨论后仍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疾病申请全院大会诊。

病房设立半年之后,2014年一次疑难病例诊断就为科室在湖南全省乃至全国打响了品牌。

长沙市外患者符先生,以未明病因辗转就医未果,一个月后正式入住疑难病房治疗。经过数天详细采集患者病史特点并进行体格检查后,向旭东主任第一时间圈定“高度考虑中毒可能”。

随后,急诊科组织了科内会诊,把病人的诊断进一步圈定为重金属中毒可能性大,尤其是注意铊中毒。因“铊”中毒临床非常罕见,早期表现不典型,且多数患者铊接触时间及途径较为隐匿,误诊率较高。为进一步确定病因,急诊科立即申请全院大会诊。经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多科专家参与的全院大会诊,同意急诊科“重金属中毒”的意见,尤其要注意“铊”中毒,这种罕见中毒疾病浮出水面。

真正的确诊,需要对尿和血里面的铊含量进行检测。由于该检测并非一般的医疗机构常规开展,医院通过多方协调,终于联系上了省职业病防治院。经检测,符先生尿铊高达4677.0μg/L,血铊312.1μg/L,尿铊高出正常含量近千倍。经再次全院会诊后,符先生得到了对症治疗,病情逐步好转,并于3月4日转到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继续治疗。

相关报道——《确诊“铊”中毒赢得治疗时间》经本地媒体刊登后,为众多门户网站所转载,医院急诊科声名远扬。

学科凝练 硕果累累

五年下来,铊中毒、poems综合征、镰婴滴虫性肺炎等疑难罕见病例都在病房得到明确诊断与救治。在病例累积的同时,科室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向旭东教授在总结疑难病诊断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疑难病诊断三圈法”,在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检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2至3个关键词,根据每个关键词对应的可能疾病,按照直接责任器官系统、临近或关联器官系统、远隔器官系统对应的思路进行排查,根据相关疾病的重叠部分初步确定最可能的诊断,再进一步证实。

除实用的诊疗技术外,5年来,科室的创新中也不乏过硬的科研成果,包括成功申报2个国家自然基金、4个省自然基金项目,1个教育部基金项目,2个湖南省科技厅项目;编撰一本专著《疑难急症救治与病例分析》,成功申报1个实用新型专利。

经过不断的总结与积累,科室针对数量排名前列的疾病拟订了规范化的诊治流程(见图1)。同时针对前十位的疾病,组织了青年医务人员和住培学院进行学习培训,每周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这为青年急诊医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与平台。

猜你喜欢

疑难病湘雅二院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湘雅精神薪火传
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为完成国家重大型号任务做好安全保障
关于二院一次方程(组)的几点认识
传承湘雅品牌 创建优质医院
第四届全国中医疑难病学术研讨会暨附子论坛通知
热烈庆祝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成立57周年
第三届全国中医疑难病学术研讨会通知
创独特“湘雅模式”
创独特“湘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