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统计的探索
——以浙江余姚市为例
2018-06-04舒敏敏
□舒敏敏
当前,以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基于统计的现行制度与框架,通过分析互联网经济统计的原则和难点,从实际互联网经济企业的界定、增加值的测算出发,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理顺工作体系等提高互联网经济统计质量的建议。
互联网经济统计遵循原则
互联网经济统计是在现行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对统计方法制度进行整合、完善和创新,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完整原则
互联网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经商定研究,从有利于互联网经济政策推进和评价考核、规划衔接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等文件,确定基础、特色和应用三大产业分类。
(二)灵活统一原则
互联网经济作为新兴产业,不同于国家现行统计标准分类,而是一个多行业、多业态的重新分类和整合。我们采用行业法、企业法、系数法相结合的统计方法,以国家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行业小类为基础,会同相关部门通过主营业务活动认定,按企业法进行界定,同时对工业领域中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设备的深入应用,用系数法衡量。
(三)在地统计原则
为了确保互联网经济产业数据不重不漏,真实反映余姚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互联网经济统计调查必须按照“在地统计”原则进行组织实施。
互联网经济统计范围界定
参照浙江省关于信息经济的有关界定,本文对互联网经济相关产业、行业界定如下:
(一)互联网经济基础产业
1.电子商务业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为工具,使买卖双方不谋面而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交易、广告、支付、服务等活动。
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中39大类口径保持一致。
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参照国家工信部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统计报表制度》,结合浙江省经信委信息经济中电子信息产业的统计口径。
4.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指与互联网经济发展相关的软件信息产品及其信息服务的提供,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广播影视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
(二)互联网经济特色产业
1.机器人行业
机器人行业包括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企业,主要分布于其他专用设备制造、试验机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代码:3599、4015、7320小类)等诸多小类之中,渗透性较强。
2.光电信息业
光电信息业包括光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分析设备等相关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互联网设备与产品制造业中幻灯及投影设备制造、数码相机及器材、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光学仪器制造(行业代码:3472、3473、3969、4041)等多个行业小类。
3.智能家电业
智能家电业主要分布在电视机制造、音响设备制造、影视录放设备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行业代码:3951、3952、3953、3859)等多个行业小类。
(三)互联网经济应用产业
互联网经济应用产业主要是为反映工业领域中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设备的深入应用。因此,统计对象为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
2.测算方式
根据余姚工业企业的实际状况,基于国家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机构对工业互联网绩效、成熟度等指标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工业互联网增加值系数概念,用以反映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对企业增加值的贡献程度。
具体的,从智能设备、智能产品、人机交互、数据处理、数据集成、生产效率六个维度,设计测定表,共包括6大指标,5个等级。
(1)系数基础数据采集
基础数据采集以选择题的形式,采用年报制度。每个规上工业企业均需填报,从而计算出相应的企业系数。
(2)系数测算方法
每个等级相应的得分为:等级1得0分,等级2得2.5,等级3得5分,等级4得7.5分,等级5得10分。总得分最高为6×10=60分,最低为0分。
整个系统总架构建立在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之上,从逻辑上可以分为4个维度,即支撑环境、数据库、核心组件和应用系统。
其中,为企业 的互联网经济增加值系数,为企业 在第 项的得分。
其中,为全市互联网经济应用产业增加值,为企业 的互联网经济增加值系数,为企业 总的增加值,为纳入统计对象的企业数量。
互联网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案
互联网经济增加值核算作为一项全新的尝试,在推算全社会口径时要有理有据统一方法,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键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总量剔重
由于互联网经济产业、行业内部存在交叉,从互联网经济产业单个产业看,只能根据产业界定(含重复交叉)进行统计反映,然后将互联网经济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将其产业、行业间重复交叉进行剔除。因应用产业涉及系数,因此在剔重时,各企业采用最大增加值计入总量。
(二)分类核算
对互联网经济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应用产业进行增加值分类核算,考虑部分产业间行业界限的模糊性与企业性质的交叉性,同一企业允许在不同类的核算中重复出现。
(三)规上取数
为确保互联网经济增加值数据季度、年度衔接,并参照GDP核算方法,在对规限上互联网经济增加值核算时,工业企业采用《财务状况》月报的基础数据,即采用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服务业企业直接用久其程序中计算的各企业增加值数据。
(四)规下推算
因考虑到余姚市规下、限下占比较高,为真实反映全市互联网经济增加值,采用第三次经济普查中规下限下的占比,再结合各行业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合理推算。
互联网经济增加值分析
按照以上原则,初步核算,2017年,余姚市互联网经济产业实现增加值176.2亿元,同比增长40.2%,高于GDP增速32.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总量的17.2%。分行业类别看,工业互联网经济实现增加值167.75亿元,占比95.2%,服务业互联网经济实现增加值9.16亿元,占比仅4.8%;其中,规限上企业865家,规限上部分实现增加值123.32亿元。
从产业看(总量经过剔重,但分项间存在重复,因此分项相加必然大于总量),互联网经济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和应用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7.31亿元、72.33亿元和48.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8%、54.9%和30.1%。
从行业看,行业之间差异明显。七大类行业中,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光电信息行业、智能家电行业成为全市互联网经济最为核心的四大行业,总量和增速均表现突出,分别实现增加值38.71亿元、50.04亿元、49.36亿元和49.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8%、41%、77.2%和53.4%。电子商务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机器人行业总量规模较小,仅分别实现增加值0.65亿元、0.06亿元和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2%、-8.4%和11.8%,三个行业总量仅占规限上总量的1%。
从纵向看,互联网经济季度总量逐渐提升,发展日趋向好。2017年四个季度分别实现增加值37亿元、41.76亿元、42.75亿元和54.7亿元,其中规上部分分别为26.17亿元、28.81亿元、30.11亿元和38.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29.8%、31.4%和58.6%。
对提高互联网经济统计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完善顶层设计
互联网经济促进中心需要发挥更好的组织协调作用,核实确定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互联网经济统计工作机构及人员配备,明确有关人员职责,建立完善互联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网络体系和考核体系。
(二)加强部门沟通,着力理顺工作体系
互联网经济统计是一项长期连续动态的工作,产业范围的认定、核算方法的确定都可能面临调整变动。一是行业代码修正。目前国家正从上到下铺开2017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的分类可能导致原来认定的企业范围、行业范围发生变更,要及时修正,确保与国民经济体系保持一致;二是企业系数认定。企业系数是从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每年可能发生变化,每个规上工业企业均需填报相应年报,从而计算出最新的企业系数。
(三)加强基层建设,着力提高数据质量
一要加强组织培训,结合当前全市互联网经济统计制度以及新形势下互联网统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强化对部门和企业的指导和培训力度。二要加强企业调研,在实际调研中检验系数、增加值的合理性和匹配度,及时修正调查表。三要加强审核评估,进一步探索完善增加值核算方法,确保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统一性,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加强分析研究,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开发利用,提高互联网经济统计服务水平。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对季度和年度数据的认真分析,及时发现互联网经济发展亮点,把握行业发展动向,通过撰写经济信息、经济分析、科研课题等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全市互联网经济发展成果及其趋势,为市领导提供准确科学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