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 发展迈大步
2018-06-04孙蕙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孙蕙
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贵州将建成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和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戏曲艺术发展的良好环境,助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
贵州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已然成为表现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传统戏曲面临多元文化冲击下,贵州戏曲艺术发展仍存在剧种剧团减少、剧本创作严重不足、戏曲生产条件薄弱、戏曲精品短缺、人才缺失等突出问题。
如何借鉴文化产业运营模式,传承、弘扬戏曲文化,做大、做活戏曲市场?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出了答案:明确从加强戏曲保护传承、强化戏曲艺术创作、支持戏曲演出、全面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扶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强戏曲推广普及等方面着力推进戏曲传承发展工作,助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
传承与保护并重
“注意把握唱腔、气息,演唱时要注意技巧,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间要能体现出人物特征。”3月28日下午,记者走进北师大贵阳附中,戏曲艺术培训班热闹不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正进行实践表演。
“戏曲艺术培训班的30个学生是省黔剧院通过扮相、嗓子、身体素质等一系列专业考察,精挑细选出来的。学校每周三下午聘请剧院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北师大贵阳附中校长胡晓明说,作为省黔剧院开展“戏曲进校园”的试点学校,北师大贵阳附中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黔剧、花灯戏、傩戏等贵州戏曲表演培训,2017年底,戏曲艺术培训班的学生还被邀请到美国芝加哥华人春晚登台表演《中华弟子规》。
“将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对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振兴贵州戏曲艺术,可谓一举多得。”胡晓明说。
在全国戏曲大观园中,贵州黔剧、花灯戏、傩戏等独树一帜。但随着时间推移,戏曲艺术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2017年,贵州全面实施“戏曲进校园”工作,让“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各地还将本地戏曲编印成教材,在学校开设专门学科授课,让每个学生每学年都能免费观看一场戏曲表演,学习戏曲知识,感受戏曲魅力,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奠定基础。
“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注入新生力量,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观戏热情,就是在培养未来的戏曲传承者。”贵州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张美彪说。
按照《意见》要求,2018年,贵州还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成戏曲剧目的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戏曲艺术资料的留存和备份。同时,全面加强撮泰吉、阳戏等濒危剧种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戏曲剧种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实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计划,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徒传艺、著书立说。
创作更多优秀剧目
“五一”节前,在锦屏县600年隆里古城的文化戏台上,锣鼓震天,隆里古城汉戏班子正加紧演练剧目,为了能在假期给游客们带来更好地演出。
“母子夫妻合家欢,喜今团聚遂夙愿。秋风经寒叶犹红,几回离合更添欢……”戏台上,演员们正排练《白蛇传》,女主角白素贞迤逦舞动云袖,蛾眉含娇,顾盼流转间,行云流水的唱腔如天籁。虽只是排练,也吸引了众多路过的群众驻足观看,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戏曲创作来于民,并馈赠于民。隆里古城汉戏表演的剧目有流传的民间故事,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身边事,还有反映党的惠民政策的话剧。”贵州省黔剧院院长朱宏说,优秀的戏曲作品在于是否能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共鸣。隆里古城汉戏起源于明代,传统剧目《三气周瑜》,有隆里高古、深厚的雄阔气韵;新编剧目《花脸龙》,有来自传统的力量推动,更有来自当下的传承创新情怀。演出的剧目《刘备过江》《薛仁贵征东》《岳飞传》《铡美案》《梁祝》等都深受群众喜爱,凝聚着贵州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欢乐与祥和。
《意见》明确,在加强戏曲艺术创作中,贵州将支持全省每个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建立创作采风基地、基层服务联系点,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主题创作,鼓励戏曲爱好者、文化学者、戏曲专业师生等参与剧本创作。同时,组织开展全省舞台艺术剧本征集活动,鼓励围绕中国梦、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贵州故事,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并支持开展征集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优秀戏曲剧本,每年力争创作一个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戏曲剧本。
黔剧《九驿图》剧照。(贵州省黔剧院供图)
“戏曲艺术是否繁荣,在于戏曲工作者们是否走人民演艺的道路,用喜闻乐见的作品及形式吸引观众,用公益与优惠活动培育观众。”朱宏说。
实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
在2018年央视春晚肇兴侗寨分会场上,由贵州戏曲演员与3000多名当地群众演员共同表演的戏曲联唱《感恩奋进谱新篇》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此次春晚演出的剧目既有贵州地方戏曲的特点,又创新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让全国观众充分感受到了贵州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谈及央视春晚上的表演场景,张美彪仍激动不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时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戏曲作品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关键在于创新,在不断融合、研发、继承、创新中让传统戏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张美彪说,贵州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特色,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寻找可以区别于其他地域的丰富文化精神内涵,决定了剧种能不能向外扩展、发展、影响。
按照《意见》要求,贵州将通过开展戏剧艺术大赛、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及演出扶持力度,鼓励全省戏曲团体积极参加全国性戏曲艺术节、展演和交流活动,扩大贵州戏曲演出市场。同时,将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戏曲剧目供给目录与标准,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充分利用广场、凉亭、文化站等场所建立戏曲文化角,鼓励群众自发开展戏曲传唱,深化戏曲惠民和“七进”活动。并出台实施惠民低票价演出补贴政策,对演出达到一定场次规模,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良好社会影响的戏曲剧目,从既有的省级财政部门预算专项资金中给予演出奖励。
“对获得国家级舞台艺术奖项或者参加国内国际重要赛事、知名艺术节的戏曲剧目,根据艺术价值、社会影响等因素,给予一定配套奖励或补贴资助,多形式推出贵州戏曲精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张美彪说。